如果说起冷漠的人,那种将情感冰封的状态,让人和冷与疏离这样的特质联系起来,当《冷漠的人》作为书名,不经意间就和人心底里感知到的冷漠相关的所有情境与画面混合,由此更加好奇莫拉维亚所些的这本书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被称为欧洲首部存在主义小说?
封面中所呈现的“我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究竟说明了什么?在去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时,我们不得不说起书籍的作者莫拉维亚,他曾和卡尔维诺、夏侠被评论界合称为“意大利现代文学三杰”,这本《冷漠的人》是他在22岁时,出版欧陆第一步存在主义小说,当时一举成名。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一个没有五官和头发的男人端坐在椅子上,手臂一板一眼地放在膝盖上,一眼看去,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混沌的面部,没有任何五官的光滑的头部,在他身旁的架子上,挂着四个样态各异的面具,有大笑,微笑,惊讶各种表情的*色面具,在这样的画面里,带来一种引人入胜的深思,这故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在书籍里,莫拉维亚以冷峻的笔锋书写了现代人的思想危机,痛斥了腐蚀了现代社会的“冷漠病,然而他是怎样的叙事手法和表现方法呈现出这一切,带上无数多的好奇和探寻,走入故事里的世界去看见这样一些特质。
一、无比躁动想要挣脱云雾的感知
在故事里,人物明了,故事情节也易于理清,然而在作者独特的叙事过程中,我们可以感知到一种从心底生出的想要厌倦,无趣,挣脱压抑的渴望,在整个感知情绪里,我们去看见作者笔触的神奇。
当文字以白描的手法和对话的呈现,让我们看见人物间的互动,内心感知,溢出画面的种种情绪,在阅读的过程里,我们无数次接到作者传递的那种无法描摹的内心情绪,这恰恰印证了在封面之上对作者的一些提炼,说他是20世纪书籍意大利国民作家,犀利审视时代的精神症候。
然而在这些提炼而出的点评之外,我们从作者的叙事中又为何会感觉到这是审视时代的精神症候呢?带着这种好奇,我们可以看见一个母亲,女儿和儿子,她的情人,以及她曾经的闺蜜,五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图,围绕这彼此间的情欲与以及杂乱的情感勾连,让人们在看狗血八卦之余是如何看见精神层面的共鸣与思考的呢?
当一个又一个问题衍生出来时,我们急切的想要找到答案,在故事的阅读里,自然我们是可以细细地找到答案的,这答案透过时空甚至可以让我们反思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存在意义,即便已经跨越了多年,我们依然在探索中进入新得思考和走心地触动。
在回答为什么它是存在主义地小说,我们不得不去了解什么是存在主义,对于萨特加缪作为代表地一种主义,它最突出地命题是:
世界没有终极地目标,人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隐隐约约而又敌意地世界中,世界让人痛苦,人们选择而且无法避免选择它们地品格、目标和观点;不选择就是一种选择,即选择不选择;世界和我们的处境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里不安或恐惧的瞬间。
基于这样一些抽象的提炼,在这个作品里究竟有什么而导致它被认为是首部存在主义小说呢?
二、生存意义与游离莫名的感知基于怎样的情境?
在阅读完整个书籍,我们看到玛丽是一个母亲,她有一个女儿卡尔拉和儿子米凯莱,她年岁已大,但依旧对她15年前从她的朋友丽莎那里抢来的情人莱奥恋恋不舍,在爱恨交杂的情愫里她对情人却又仍很信任。
15年来这个情人已经侵占了她丈夫死后留下的家产,在被情人说起要濒临破产,要变卖这套别墅时,她说不能卖了去小房子的地方住,在这个代表身份地位的别墅里才能让女儿更好嫁人等等理由,而所有在对话与人物描写与互动中,流露出的都是这15年来玛丽一直忽略女儿和儿子,追求着某种虚无而又并不真诚的情爱。
莱奥从最初年轻时因为玛丽的财富而和她一起,到如今玛丽年老色衰已对她没有任何的忍耐,然而对玛丽年轻曼妙的女儿却垂涎三尺,并引诱占有了她。玛丽的朋友丽莎,年轻时被玛丽抢走了情人,但和玛丽依旧维系着朋友关系,而现在她则勾搭她的儿子米凯莱,一个年轻的小伙。
混乱的情色关系中,我们并不对人物之间看似荒唐却又错乱的关系有更多好奇,相反我们看见更多人物的心理感受和探索的画面,其中卡尔拉和米凯莱的感觉描写特别多,卡尔拉去献身给莱奥之前对生活对自我的毁灭感,或是一直想挣脱某种生活中僵硬、呆板,缺乏理解的状态,委身给莱奥后,卡尔拉并想着干脆就嫁给他,即便知道她并不爱她。
大段出色的描写让故事变得充满张力,特别在莱奥引诱卡尔拉,以及卡尔拉自我内在描写。正如米凯莱和他母亲的朋友丽莎之间的关系,米凯莱明晰他是无法产生爱的感觉,直白的和丽莎表达他的冷漠,无法给出的情感,所有感知里的纠结便呈现地淋淋尽致,相比故事里其他人物更加无所觉知的茫然的生活,米凯莱多了一些内心的清醒,然而这份微小的清醒并不足以让他找到自己的出路。
这些蕴含无数的疑问的情境里,让我们感知为什么玛丽这个母亲年岁已大却依旧无法看见生活真正的样子,在一种无法触及的情爱里游走,就好像要给恋爱脑,全然不顾生活的的实际,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而这些又带给我们怎样更深的探索呢?
三、探寻对自我,对生命流动的感知和确定
在知晓故事情节之后,其中蕴含和凝聚得更多的是怎样的问题?无数想要被回答的问题在一瞬间涌出,可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于是我们又从阅读者和感知者双重的身份里,回到我们自己内心的触动里,它让我们看见自己的生活里是怎样的?
故事里的人物,因为缺乏的爱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