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点乱,确实挺乱的,乱了才有故事,有故事就有乐趣。
本君过而立之年,毕业后国企上过班,安逸,于是乎想给自己点挑战,年轻人不多如此。到集团公司上班后,勾心斗角,虽也是游刃有余,但估计是圣贤书读多了,想着跟随圣贤做一股清流。有点积蓄的我直接选择更大的挑战----创业。自己当话事人。经过10年的努力,活生生的把资产变成了负数,跌入陨石坑。回想着过往,不胜嘘唏。彻夜思索,觉得要翻身还是要多读书。看到供奉的关二爷,我被他手中的书深深吸引。好品就得分享。各位看官,请看我道来。
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春秋史学界一般以周幽王时期结束,平王接班开始算起。即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之间。
周朝以礼治国,采取分封制度。周是老大,诸侯国是小弟。有条不紊地延续了将近年。期间虽有个别小弟不听话,老大一句话下来,其他小弟就开始围殴,直到犯事的小弟认错了,大家拿点好处就散了。周老大执掌龙头,地位无可撼动。到了周幽王当龙头时候,史料统一的口径是周幽王为博得爱妾褒姒美人一笑,导演的烽火戏诸侯。把都城给丢了,宗主国的地位搞没了。后继话事人说话就只能打折扣。诸侯国才开始各自为*的春秋。
细读之后,我窃以为这幽王和美人褒姒的锅就背得有点大了。
我们先来理下这个剧的人物关系:
男主角:周幽王
女主角:褒姒
配角:周平王(周幽王儿子);申侯(周幽王老丈人,平王外祖父);缯国国君;申后(幽王大老婆);郑桓公(周老大贴身保镖)和犬戎(外族)
剧本其实是这样的:周幽王和申后结婚后,起初还是很恩爱,生了平王。生活还是美好的。而后周幽王事业估计有点受阻,下面小弟越来越不好管理,本来有点烦躁的幽王又因为家里柴米油盐酱醋的事,对申后更不待见。这时候女主褒姒的出现,给幽王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小三嘛,是男人的都喜欢。
是小三都想上位,对吧,上位就要有手段。于是乎褒姒给幽王生了个儿子伯服。生完儿子后,褒姒得了产后抑郁症,不喜欢笑了。幽王见美人成天不开心,也知道美人的心思,于是把大老婆申后废了,把褒姒转正,褒姒的儿子自然成为太子,话事人的继承人。这下子幽王把老丈人申侯得罪了,老丈人不高兴,后果很严重。申侯决定为女儿和外孙出头,于是和缯国国君划于密室,看怎么搞倒周老大。
褒姒虽然转正了,但枯燥的生活还是觉得无趣,于是幽王经常举行宴会,要知道那时候没有电灯,宴会期间点个烽火增加一点气氛是可以理解的。有点常识的都了解烽火是加了动物的粪便,才有狼烟。狼烟才是预警信号,只有火光是没有预警作用的。这边在开宴会,总不至于点烟熏自己吧。
话又说回来,老丈人申侯和缯侯脑力确实有限,策划半天没什么好点子,脑袋一热,直接拥立周平王。周幽王盛怒了,于是带着保镖郑桓公,进*申国。把申侯和缯侯狠狠揍一顿。申侯和缯侯混不下去了,于是投降了周国的老对手犬戎,带着犬戎的*队,在骊山把周幽王的*队包了饺子。周幽王和儿子伯服战死。
周老大和继承人都死了,这下面的小弟乱了。申侯和缯侯这时候倒是变聪明了,反正你们这些小弟也都有自己地盘,各管各就行。一番游说利诱后,小弟们觉得也是,反正平王也是周老大儿子,就将就着吧,况且这样的老大没了威望反而是好事。诸侯征伐兼并的春秋拉开序幕。
其实,所谓烽火戏诸侯就是一部小三上位,老丈人不买账,找女婿理论,又被女婿暴揍。气不过,纠结外人,又把女婿搞趴下,然后让外孙继承家产的故事。所以奉劝各位还是要远离小三,家庭和睦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