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殁无葬资,三毛自裁而去,非情感失败,多为江郎才尽吗?
文/寒林陌舍唐俗
昨夜一同学发小,留我一言,字字珠玑,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也句句切中时弊。引人思考。分手二十多年,虽有数次相见,但从未深聊。世事沧桑几十年,人间有多少变化?
他说:“大作拜读,思诸良多。但我感悟却与君有別。首先吾人性懒,宗旨从简,有一分钟人生则享受好六十秒时。其他一切删过。本不想长答,但你有兴致,牵我响应,做为好友盛情,恕我直言:古时杜大诗人殁无葬资,告诫文多无益处,曲高和寡。三毛自裁而去,非情感失败,而多为江郎才尽,关口之处留人几多念想,博人挽惜!所以我不进学行文,不苟同武冈名士某人,著作等身,名衔排满头版。到头来居所不保,沦为笑料。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终老南山无福人。俺粗且俺认命,对自己保持童心,玩出花样就行;对国家保持崇敬,它的好是我良好心态保证;对朋友依旧保持距离,君子之交恒古不变。化一切从简,淡薄名利,把头脑这个房间清空,偶尔装进一点清新,然后让它滚蛋……就象过客匆匆不留影踪。”(发小原文,我知有笔误不改!)
同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杜甫贫困不是因为诗文,而是年轻时沉迷*博;关于三毛的死因,说法不一。眭澔平是三毛生前的最好朋友,否定了外界的某些传言,他认为不是因为三毛未得到当年金马奖最佳编剧而杀,这与其个性不符;也不是因为过于思念亡故的丈夫荷西而杀,眭澔平说,他后学过心理学后,才知道三毛应该患有抑郁症,这才是三毛的真正死因。说是“江南才尽”其实不符呀!就算杜甫不*博,三毛也不是“江南才尽”,学文之人亦有成功之例,古今不胜枚举。“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例子还少吗?古有“科举”,今有“高考”,自古至今还是鼓励勤学苦读为主流.。杜甫殁无葬资,三毛自裁,只是个案,更不能以此否定文化知识的无用!
沉思良久,我即回他:”短短数言,字字珠玑!旷达之性跃然于言语之中!今日所言,也算解我心中疑惑。看来,世人总疑“夫妻两地分居,为什么多数最终离婚?”恰如朋友再好,分别太久,自然三观有分歧!但我还是十分认同你对生活所持的观点!所谓生活,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态度与活法,难以一昧相同。”但我对他语中“武冈名士某人,著作等身,名衔排满头版。到头来居所不保,沦为笑料。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终老南山无福人。”甚感疑惑,是警醒是误会?还是讽刺和嘲笑?我一再追问,他答非所问而去。我想,他必是意有所指也!果然,他是有所指,凌晨回我:言中所指一人其实我也略有所闻。但他把一切怪罪于“文化的罪过”却实在不敢苟同,后人财产丧尽,房产变卖,居无定所,自然是众多因素形成,绝不是文化之过。
为什么他会留言?到底因何而起?还得从头说起:近二十多年,我早已把年轻时的爱好丢得干净。钓钓鱼,打打麻将,饮茶聊天,以为这也是恬淡的生活,十分惬意。因为“疫情”不得外出,家人劝说,你有爱好又爱娱乐,不如写点东西,可以打发无聊。想想也是,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为衣食为忧,权当爱好,有何不可?于是,开始写娱乐,头条发表阅读量还真不错!笔触之处,标题观点多新颖,多以调侃幽默诙谐方式行文,有时也因标题夸张难以通过,修改数次。慢慢摸出点门道,之后,屡投屡中,家人总笑我: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我也乐哉其中;没写二个月,居然一篇阅读量高达59.4万,兴奋莫名。我在文中屡次提及此事,实为文章需要,绝无“哗众取宠”之意。别人曲意解读,我也无可奈何。
离开家乡多年,难免有怀念过去的时光。有时也不甘心,不满足于只写娱乐,也该写点时弊,写点过去的事情。结果,不是通不过,就是修改通过,婉转说辞,依然很少人看,所以感叹:文学“小尴尬”,娱乐“满世界”。既然写了,也是一番心思,为什么不找平台发表呢?也许有些共鸣?因此,认识了家乡的*先生,简单聊了几句,他说,可以通过家乡的平台发表。但发小却告诉我说:“xx人网。曾经下载流阅过,无聊居多,埋怨居多。人言*事皆为过,几个建议视(频)乱说。所以卸载,图个清静!”我也不在意。于是,尝试着发了几篇,阅读量也不错,居然有同学的女儿打长途电话问说“唐俗是不是你以前的同学和同事?我在网站看过他的文章。”
于是我把这些回忆发给同学群朋友圈,本来也只是发了就发了,不在意其他。只是想让在外的家乡人,同学们勾起一些回忆,告诉年轻的朋友,那个年代也有过年轻时的美好时光!正如诗词爱好者钟先生所说“网络江湖,加我者都是朋友都是客。我发稿是对他人的看重,至于人家看不看,点不点评我不在乎。审美疲劳都会说有的。”!我之前受发小影响,对这个群也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