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只有严格的父亲才能教出懂事孝顺的孩子,只有不放纵孩子的母亲,才能避免孩子自私任性,这句话,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可以说是想当灵验,几千年的历史证实这是教育孩子的圣经,孩子需要正确的教导才能成才,没有正确的教导极易走上歪路,或者沦为平庸,甚至毁掉孩子往后余生,很多纨绔子弟就是这么来的。
在河南,就有那么一个孩子对那句话进行了验证,他从小受到父母宠爱,没有让他吃什么苦,洗衣做饭都不用,直到后来长成了一个巨婴,那么“巨婴是怎样炼成的”?
这个故事主角叫杨锁,他家也并不是什么富贵家庭,相反还是一个算比较贫困的家庭,但是作为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儿子的父母宝贝得不得了,从小就一直受到父母百般宠爱,直接给他取名“锁”,就是想把他锁住,可以一直待在父母的身边,可以一直呵护他。
相对于父辈那个时代,杨锁的时代肯定已经要好太多了,因为生活条件不断变好,不再像他们那个时候有时候还吃不饱,所以对孩子就很宽容,这样的宽容有些过于宽容,直接把杨锁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得一点风吹雨打,娇生惯养起来。
在农村,八岁的孩子一般都能分担一些农活了,但是杨锁的父母还是觉得杨锁太小了,还是个小孩子,就不让他做事情,甚至到了出门父亲都要用扁担挑着,担心他走路太累了。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就算是那些非常富裕的家庭都没有到这种地步吧。
小孩子一般都会对学校有点抗拒,杨锁当然也是,不愿意去学校,父母就想尽办法哄他去,在学校调皮捣蛋被老师责备,杨锁就回家告父母,父母就跑到学校找老师,怪老师,就这样,老师也不想管杨锁了,就随他去了。
在父母的宠爱下他变得非常懒,连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
好景不长,在杨锁13岁的时候,父亲检查出了肝癌,家庭肯定承担不起昂贵的医药费,而且这个是绝症,所以没过多久他父亲就去世了。
家庭的巨变没有让他改变,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的懒,所以他的母亲把一切扛在肩上,后来因为操劳过度,在杨锁18岁的时候也是离开人世。
成了孤家寡人的杨锁,没有一点生存技能,不过其堂哥还是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不过因为他太懒,还挑三拣四的,堂哥就没有再管他了。
现在的杨锁,只能在街上乞讨过日,甚至有时候都懒得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