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再婚老人被离婚有苦难言,操纵心理学为何被
TUhjnbcbe - 2023/3/2 8:40:00

文/语尘

若我不为己,谁又为我?若我只为己,我为何物?若不在此时,更待何时?

——犹太哲人希勒尔拉比

01什么是得寸进尺?

得寸进尺就是得了一寸,还想要一尺,意思是贪心不足,有了小的,还想要大的。

而被得寸进尺的人,因为接受了别人一个小要求,别人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时,他也倾向接受,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得寸进尺效应。

这种关系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操纵关系,得寸进尺的人是操纵者,而被得寸进尺的人是被操纵者。

什么是操纵?

有着30多年临床心理学与管理顾问工作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哈丽雅特·B·布瑞克,在《操纵心理学》一书中,对操纵一词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操纵就是运用狡猾、不公、伺机欺骗的手段,控制或利用某人某事,尤其是为了个人利益,通过狡猾或不公的方式改变别人,以满足自己利益的意图。

有着强烈自恋倾向的操纵者,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不管他人死活,利用人的得寸进尺效应,一点点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钟林涛就是一个一直被再婚妻子得寸进尺的男人。

他在55岁时,妻子因病离世,妻子在床上躺了8年,他精心服侍了8年,这是一个心性好,心里苦的男人。

妻子离世不到一个月,他就娶了比自己小13岁、还带着一个儿子的纪欣。

新婚的甜蜜,让这个多年在苦水里浸泡的男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他的儿子们却对他的行为很是不满,母亲刚刚去世,他就娶进新人,儿子们感觉这对去世的母亲很是不公,而且这个带着儿子嫁进他们家的继母,让儿子们感受到了威胁,在嚷嚷着让父亲立遗嘱,把父亲名下的房子赠予他们无果后,对父亲满怀怨恨的儿子们离家去了外地打工,亲戚们也为孩子们担忧,害怕本来失去母亲的孩子,又失去父亲,因此对纪欣也很抵触。

纪欣也以钟林涛的亲人们对他们不好为由,跟钟林涛一起去了城里打工。老实巴交的钟林涛,有经验,有技术,他挣得工资比一般年轻人都要高得多,没有多久,他就在妻子的明说暗示下,为继子买了房。

这么多年,他的工资都是全部交给妻子保管。他们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着,钟林涛好像也忘了和前妻生的孩子们的存在。

可随着钟林涛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体弱多病,没了利用价值时,纪欣就想和钟林涛离婚,让钟林涛的儿子给他养老送终,她可不想给自己的儿子添个累赘。

早已把养老的希望寄托在纪欣母子身上的钟林涛,在继欣提出离婚时,笨嘴拙舌,什么也说不出。他恳求妻子不要跟他离婚,他说自己与亲生儿子断了这么多年,儿子们也不可能接受他,可纪欣冷冷地说,“那我没有办法,你的儿子必须承担养你老的义务,你不跟我离婚,他们根本不会管你。”

钟林涛感觉纪欣像变了一个人,以前总是温柔地跟他说,“只要你全心全意为我们娘俩,即使将来你需要伺候了,我伺候不了,咱儿子也会伺候你的,那些指望不上的,我们就不指望。”

纪欣一步步地帮钟林涛疏远着他的儿子和亲人,让他成了孤家寡人,然后,在钟林涛的脑海里留下她们母子有情有义的印象,让钟林涛心甘情愿地为她们母子付出。

每每妻子说这些话时,钟林涛总是心里暖暖的,恨不得把所有的都给了这对母子。

如今看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钟林涛一直被妻子用假意的温柔操纵着,让他觉得再婚妻子和继子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自己的亲生儿子实在冷酷无情,不要也罢。

可当妻子执意要跟他离婚时,他有一种被玩弄了的感觉,想起年近七旬,即将一无所有,心中不免悲凉。

他想起给纪欣儿子买的房子,想用这个房子提醒纪欣,他这些年是怎样为他们母子奉献了自己的所有。

可纪欣的质问,把笨嘴拙舌的他噎了回去。

“你不要瞎扯好不好,话不是这么说的,我儿子的房子是我儿子自己买的好不好,即使你给出个一两万,那也是应该的,毕竟你也做了一回我儿子的父亲,那不能白做的。”不善表达的钟林涛显然很痛苦,脸涨得通红。

在纪欣犀利的目光下,他欲言又止,他还有一丝希望,希望妻子不要跟他离婚。

更何况他嘴上说赢了,房子房产证写的是纪欣儿子的名字,他也要不回来,只会让自己亲生的儿子们对自己更加痛恨,那自己的老年生活就太悲惨了。

操纵者总是以“我为你好或我爱你”为由,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否认被操纵者的认知,将被操纵者的亲朋好友都从他的身边推开,通过不断重复被操纵者的“错误”,让他对自己产生质疑,从而以操纵者为中心,对操纵者言听计从,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实现自己的目的。

02为何被人得寸进尺的总是你

在《操纵心理学》一书中,作者总结了容易被得寸进尺的人身上的7个特质:

一有取悦他人的习惯和倾向(取悦症)

布瑞克博士说:“‘我应该做什么’这样的思维是有*的,且是自毁性的,而正是这样的思维污染扭曲了取悦他人者的思维方式。一味遵守你认为应该做的事,正是取悦他人的压力来源。这结存在于认知中的应做之事,让你始终很容易被别人操纵。”

取悦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取悦者认为自身的价值体现在被取悦者的认同中,极力讨好别人。操纵者很容易利用取悦者的善良,取悦者取悦别人的习惯,操纵取悦者满足他的需求,达到他的目的。

取悦者在极力讨好别人的同时,在不断地伤害着自己,让自己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身心受损,容易患上抑郁症。

二沉迷于获取他人的认可与接纳中

当你的与人为善的核心成为对批评、拒绝与抛弃深深的恐惧时,当你在这种恐惧中总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来避免这种恐惧的发生时,当你希望在他人的认可和接纳中找到幸福感时,你就走进了危险的心理误区。

此时的你很容易成为操纵者的猎物,操纵者会给你你想要的认可和接纳,但是也会夺走你的安全感,让你永远处于失去被别人认可和接纳的恐惧中,一次次的负向强化,让你陷入这种恐惧的恶性循环中。

“矛盾的是,你越是待人友善、取悦他人,以保证他们对你的认可与接纳,你就越没有安全感。你越是想表现得友善而不是表露真情实意,你就越是会被反复出现的疑虑、不安全感与持续的恐惧所困扰。在操纵者眼里,你愿意做任何事,来避免不被认可、拒绝和抛弃。”

三害怕别人的负面情绪爆发(情绪恐惧症)

你对怒火、侵犯和敌意以及引起这此情绪的冲突和对抗的过度恐惧,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避免这些负面情绪、冲突和对抗的发生的行为,会让操纵者采取恐吓的方式控制你的行为。

然而,当别人伤害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时,我们会产生愤怒的情绪,这是人的天性中存在的东西。操纵者对我们越是控制,我们就会越愤怒。如果怒气长期受得不到发泄,我们就会感到焦虑、沮丧和恐慌,长此以往,影响身心健康。

四不会拒绝别人

不会对别人就“不”,总认为拒绝别人就是自私,是让别人失望,从而会内疚。

你的不设限制和边界、有求必应和习惯性的顺从,让操纵者很容易操纵你。

许多时候面对这些你不愿意去做、又无法说“不”的事情,源于你对别人负面情绪爆发的恐惧,操纵者已摸透了你的内心反应,所以就很容易地操纵了你。

我们没有义务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对于别人要求的,让自己不舒服或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就要勇敢地拒绝,你越硬气,那些想操纵你的人就越胆怯。

五模糊的身份意识与自我感知,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或不够能干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罗夏现象:就是一个人展示给世界一个个性模糊不清的自己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时,就好像在告诉被操纵者按照他们的意念和需求对这个人进行塑造,成为操纵者的猎物。

你不把自己当回事,没有人会把你当回事。

六自我信赖意识低

对自己的认知、判断能力和价值观持有怀疑的态度,没有信心,总想依赖别人的判断和价值观,通过别人的指引解决问题。

比如穿个衣服,剪个什么样的发型等都要让别人给拿意见,总认为别人说得就是对的,而自己没有一点主见,这样的人很容易被操纵者盯上。

七认为一切事情都是由外部力量掌控的人(外控制点)

有个心理学名词叫控制点。

控制点指的是你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事件发生(或未发生)的原因归咎于自身。控制点反映了你的生活经历以及习得的理解与看待世界的方式。

根据控制点,布瑞克博士把人分为了两类,一类是内控型性格的人,一类是外控型性格的人。

外控型性格的人不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周围的环境,相信“被自我以外的力量所控制”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操纵者的猎物。

而内控型性格的人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些事情,主要是由自己可掌控的,不容易被操纵者控制。

03如何杜绝软柿子思维做一个有原则的强硬的人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会看到这种现象:

上司以我为你好,锻炼你为由,对你进行打压和欺凌,让你无法辩驳,你若反对,你就不是一个好员工;

朋友之间,以我们是朋友为由,道德绑架你,让你接受她的一些无理的行为和要求,对你造成的伤害,她视而不见,你若拒绝,她便给你定个无情无义。

父母子女之间,父母以自己是长辈为由,无论怎样虐待子女,子女都得接受,否则就是不孝。无论做了怎样对不起孩子的事情,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以我生了你,你就得养我老为由道德绑架子女,让他们一辈子生活在痛苦中。

夫妻之间,以我爱你、为你好为由,把对方死死拿捏在手中,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中,用他人的善良道德绑架他人,如果你对他的一些言行表示不满,你就是不善良。

操纵者就是利用你过度的责任感、义务感和内疚感,过度的善良来控制你的行为,达到他们操纵你的目的。然而我们是否是个好人这个身份的认知并不是他们这些人说了算的,而是自我的认知。

如果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伤害自己,就会成为软柿子,邀请操纵者来操纵你。

有句歇后语叫:老太太吃柿子拣软的捏。

为什么要拣软的捏,因为软的柿子才最甜,最好吃。引申到人身上,软柿子就是说这个人好欺负的意思。

拥有软柿子思维的人很容易被人欺负,而且操纵者往往得寸进尺,欺负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和第N次,把你完完全全捏在手心里,让你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那我们如何杜绝软柿子思维,做一个有原则的强硬的人,《操纵心理学》一书给出了答案:

一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

当操纵者以生气、点名、叫喊、摔门以及其他激进的欺凌手段,或消极的方式生闷气、唠叨、哭泣、沉默以对、忽视或其他安静的方式对你施压时,你要想法离开面对面的场景,比如:上个厕所,打个电话或去车里或办公室拿个东西。

如果是打电话,就让他稍等。

此时或许你感觉到不舒服,会慌乱,恐惧,但是不要让你的感觉驱使你的行为,你正在面对的是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和巨大压力的人,正在改变一种于你来说错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你一定要让自己从习惯服从的心态中冷静下来,平静温和地告诉操纵者:

“我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你说的话,一旦想清楚了我就会来找你。”或以下这些话术:“这件事需要详细的思考,所以我还需要一点时间来考虑,我会尽快告知你结果。”“我没有办法现在就给你答复。我需要思考一下。我会尽快告诉你。”“我现在没有立场回答这个问题,一旦我有了,我会告诉你。”“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需要花一些时间思考。当然,想好之后我会告诉你。”

说这些话时,语气一定要用肯定的语气,而不是用升调,好像在询问。

你要让操纵者明白,“你不是请求他的允许,请求或许显得礼貌,但是这样做只会让你将权力与控制拱手让给操纵者。你的目的是重塑权利平衡,”让自己和操纵者之间更平等。

二不要(也不应该!)解释,不回应操纵者任何问题,准确描述操纵者的情绪(我知道你的感觉),不断重复你用来拖延时间的那些句子。

除了说上面这些话,其它的话都不要说,说得越多,越容易被操纵者控制,更不要和他辩论或争吵,只要你剪断操纵者操纵你的线,你就会从被操纵的痛苦里解脱出来。

三降低自己对焦虑、恐惧与内疚的敏感程度

布瑞克博士说:“操纵者会通过触碰你的安全感按钮或激发你的自我怀疑来触发你的焦虑。焦虑会随着不确定性提高。操纵者会用模糊不清的语言来描绘未来可能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事,引发受害者的焦虑。能伤害你自尊的负面反馈与批评,将你与别人放在一起做微妙而恶意对比,这些都是操纵者喜欢的手段,而它们都会增长你的焦虑。恐惧与具体的结果相关。操纵者通过唤起目标的恐惧,来恐吓他们服从于自己的需求。”

如何让自己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走出来,布瑞克博士在《操纵心理学》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就是利用脱敏这个心理学技巧:

就是在面对自己害怕、焦虑或内疚的负面情绪时,通过行为调节,用深呼吸让自己调整到放松状态。

回想自己被迫服从操纵者行为的三个场景,体会当时的恐惧、焦虑和内疚的负面情绪,将操纵者让你觉得不适的语言和行为写下来,把自己当时恐惧、焦虑和内疚的负面情绪也详细地写下来,然后念出来,用录音机录下来。

然后躺在一张舒服的床或沙发上,将录音机放在身边,首先用鼻子深吸气,一两秒后,从口中把气呼出去。这样持续缓慢,有节奏地呼吸,很容易让你想起海浪冲上海滩又退去的场景。

然后将注意力放在胳膊和腿上,在深呼吸中专注这个念头“我的胳膊和腿正在变得温暖而沉重。”让身体慢慢陷入柔软的床或沙发中,体会四肢的沉重感。

做完这些就可以打开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了,依然保持深呼吸,放松身体,在脑海里清晰再现当时的场景,让自己重新置身于焦虑、恐惧与内疚负面情绪的反应中,反复体验当时的感觉,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婚老人被离婚有苦难言,操纵心理学为何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