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娘》是汪曾祺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讲的是民国时期,“我”继母的妹妹章叔芳,16岁读初三时,跟一个叫宗毓琳的初二年级男生,偷食了禁果,后来被她父亲赶出了家门。
这部小说反映了很多自由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有现实意义。
01
小说中,女主角章叔芳出身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地主家庭。
她的父亲管教子女极其严格,不让家人抽烟喝酒*博。在他家里,听不到有人大声说笑,整天都是静悄悄的。
而宗毓琳的父亲起初也是县城里的人,后来到了上海,在法租界巡捕房当上了低级的侦探,人称“包打听”。
宗毓琳和他弟弟宗毓珂,原本是随父亲在上海生活,后来才被送回家乡读初中。
章叔芳为什么会爱上宗毓琳呢?
宗氏兄弟因为是在上海长大的,衣着打扮时尚潮流,言谈举止带着上海人的洋气,这在一群土气的县城少年中显得与众不同。
而且,当别的初中生只会写老师布置的应试作文时,宗毓琳会摹仿冰心、朱自清、张资平等人,写散文小说。他们学校的报刊,每期都要刊登宗毓琳的作品。
至于宗毓琳的相貌,原文中说是中等身材,并不是很出众,有点突发,但是他涂上当时的名牌发油“司丹康”,就显得英俊非常。
章叔芳是学校里公认的校花,长得挺直,头发剪得短短的,眼睛很大,很黑,闪烁有光。她给人的印象是很文静、很秀雅,但眉宇间有时候会流露出一点野性。
当时,宗氏兄弟俩住在他们同学家的花园里,环境十分幽雅。那花园的竹林里,有个方厅,原本是文人雅客宴会听雨的地方,后来闲置了,就租给了回乡来的宗氏兄弟。
章叔芳第一次去宗毓琳家,是为了借书,宗毓琳有不少“新文学”方面的书。第二次去还书的时候,就跟宗毓琳在方厅里发生了关系,而且是章叔芳主动的。之后,她三天两头就往宗毓琳家里跑。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章叔芳和宗毓琳私会的地点是在别人家的花园里,外面还有他们兄弟望风。有同学去那花园里玩,一传十十传百,弄得全校都知道了,后来传到了章叔芳父亲的耳朵里。
章老头揪着女儿的耳朵让她罚跪,骂:
“丢人现眼,伤风败俗……”
“才十六岁……”
“一个包打听的儿子……”
章老头叫她滚出去,章叔芳不哭不闹,没有流一滴眼泪,很快就收拾东西,头也不回地走了。第二天就和宗毓琳买了船票,去上海。
过了两年,章老头生病死了,亲戚们都说是被女儿给气死的。
家里人写信叫叔芳回来看看。章叔芳抱着一个孩子回来了,在父亲的灵柩前磕了三个头,却没有哭。
她在娘家住了三个月,“我”看见她时,她抱着孩子在大厅里打麻将,人还是很漂亮,穿得很时髦,但举手投足之中带着俗气。
02
从以上两人交往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越是家教严格的女孩子,内心可能越叛逆。
章叔芳从小在沉闷、压抑的环境中长大,到了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的作用下,比一般的女孩子更渴望爱情和自由。
宗毓琳是个才子,会写诗作文,衣着打扮时髦,长相也还不错,在学校是风云人物。章叔芳年纪小、见识浅,很难不被这样的男生迷倒。
但是,宗毓琳外表光鲜,不代表人格完整,前途光明。
文中说宗毓琳家里有大量“新文学”的书。所谓的“新文学”,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接触到的都是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作品。但是,像宗毓琳所摹仿的冰心、张资平等人的散文小说,虽然语言华美,情感动人,但思想内涵浅显,缺乏理性严肃的思考。
所以,推崇这些书的宗毓琳,有小才,但算不上有真才实学。
章叔芳会被这样的宗毓琳所吸引,借了一次书就主动跟他好上了,说明她对文学、对人性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他们在竹林中幽会的爱情,像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美则美矣,但华而不实,经不起人生的考验。
03
汪曾祺是个自由主义作家,对于男女情事看得开放,推崇你情我愿、合乎人性的爱情。
比如在《受戒》里,他把小和尚与少女小英子的爱情写得生动美好,丝毫没有责怪之意。他还写过寡妇因丈夫瘫痪而出轨、豆腐店家的女儿因贫穷而卖身的故事,都没有进行道德批判,反而给予一定的理解与包容。
但是对于章叔芳与宗毓琳的爱情,汪曾祺显然是持批判态度的。他把两人的幽会称为“画地图”,还以顺口溜的方式描述两人私会的情景:
“少男少女,情色相当,哼哼唧唧,美妙非常。”
这样风趣幽默的语言,具有调侃、讽刺的意味,并非赞美。
对于这件新闻,当时的初中女同学都说章叔芳很大胆,很倔强,很浪漫主义。
但是两年后,当章叔芳抱着孩子回来,文中写到:
看她抱着孩子很熟练地摸牌,很灵巧地把牌打出去,完全像个包打听人家的熄妇。她的大胆、倔强、浪漫主义全都没有一点影子。
可见,作者并不赞成章叔芳的所作所为,他为她变成了一个庸俗的打麻将妇人,感到惋惜。
04
其实,章叔芳的父亲虽然是个古板严肃的封建大家长,但很有智慧和远见。
章老头遵循朱子家训教育子女,“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家里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章家人也很爱干净,勤梳洗、勤换衣,走出去个个都是“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的。
在为人处世方面,章老头从不结交权贵,也不广施慈善。出于务实的考虑,他没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上大学,而是让他们读商业专科学校。
受父亲的影响,章家的两个儿子很精明,在解放战争胜利之前,把田产全部卖了出去,全家人搬到南洋做生意去了。所以,章家人几乎没有受到社会动荡的影响,一直很有钱,生活得很滋润。
章老头当初不同意女儿跟宗毓琳来往,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他是“包打听”的儿子。宗毓琳的父亲作为法租界一个低级的“侦探”,说难听点就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文中虽然没有交代章叔芳嫁给宗毓琳后的结局,但联系到当时*阀割据、日*侵华、国共战争的历史背景,可想而知,她在上海的日子一定不会好过。
有句话叫“父母不让你嫁的人,千万不能嫁。”
当父母的阅历、见识超出子女时,他们给的择偶意见往往是合理中肯的。章老头精于世故,看透了*权更替下的不稳定,不让女儿嫁给一个“包打听”的儿子,是极有远见的。
可惜,章叔芳年少轻狂,当时听不进去。她与宗毓琳不顾礼法的恋爱,表面上看大胆、倔强、浪漫主义,实则盲目、冲动,自私自利。
章叔芳天生丽质,家庭条件优越,本该有更好的人生。但因为过早与异性发生关系,过早结婚生子,早早就落入了庸俗琐碎的生活中,成了一个平凡的妇人,这不得不说是自由恋爱下的悲剧。
时至今日,这样的事依然在少男少女中发生。自由恋爱已成为社会共识,哪怕婚前发生性关系也不会被人指责为伤风败俗。
但是,过于自由的恋爱,缺乏礼法规范,不受亲戚长辈的监督,一定比包办婚姻幸福吗?未必。
更多文章:
《救风尘》原著:害惨宋引章的不是周舍,而是她自己的虚荣浅薄
《金瓶梅》:陪床丫头玉簪儿泼醋,小人物的求爱为何遭厌弃?
《金瓶梅》:西门庆吐槽丑女春花,揭露容貌标准下的价值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