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浅析天盛长歌的人设到底有没有崩,以及
TUhjnbcbe - 2023/2/27 8:47:00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index.html

首先,回答标题:没有崩

理由,先分析人设:

一、宁奕:重情义、有责任心、有大爱。证据(只举自己记得的,毕竟我只二倍速刷了一遍):

1、宁奕表白知微时说自己之前一直在为三哥洗冤、为母妃洗冤、平定闵海。权谋都不是为自己。直到生死之际,才发现除了大义,自己也可以有小情,之前明明所有人都看出他喜欢知微却各种别扭,因为他以为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大义,没有时间和精力谈小情,也不愿意耽误女方。

2、多处出现关于理想的表达,光明之处也好(70集侍寝还专门回放了)、对理想世界的描述也好(70集侍寝又点题了),都说明宁奕权谋权是为了心中理想,而不光是权力本身

。3、天盛帝临危传位时,宁奕根本就不想做皇帝,否则他不会在三哥平反、平定闵海、找回母妃、送走知微后慷慨交出兵权,开心地做一个平民(参考为母亲调琴那段)。但为了父亲、兄弟和天下太平,他承担了下来,为此他失去了爱人、亲人、朋友,走上寡人之路(此处表白陈坤演技,全剧只有在这里,他看天盛帝的眼神是真诚的、没有掩饰,只有对父亲的关心和爱;对照他出殿门宣布继位时的面如死灰,宝宝真的不愿意啊~)。

二、知微:重情义、有责任心、有大爱。为什么跟宁奕是一样的?因为这就是他们相爱的基础,也是最后知微跳崖的根本原因。证据(只举自己记得的,毕竟我只二倍速刷了一遍):

1、无论对亲友、朋友、不相干的人都希望不要伤害他们。参见对凤皓、养母、老师、赫连、南衣、大成遗民所做的一切,关心、保护,甚至舍弃自己的最爱,虽然没有权力的她能做的很有限,但出发点都是好的。

2、多处谈理想,已分析。

3、最后已经决定为了宁奕、他们共同的理想和爱去死的时候让宁奕给她三天时间,这三天不是为了吊宁奕和观众胃口,而是安排后事,说服想报仇的大成遗民,安排大成遗民、南衣生活,到死都想着别人真是没谁了。

补充一句,宁奕和知微的理想还是有一点区别,知微对坏人也抱着同情,觉得他们可怜(当然此剧真的没有纯粹的坏人),宁奕则认为为了多数人坏人必须死,“除恶务尽”。这是女人和男人的区别吧。

三、天盛帝:有责任心、有大爱。全剧最大BOSS、第二可怜的人(第一当然是宁奕),也是最复杂的人。证据(只举自己记得的,毕竟我只二倍速刷了一遍,应该还有很多,大大表白倪老师演技):

1、天盛帝是开国之君,开篇就说了大成末年,朝廷腐败才起兵篡位,跟宁奕和知微一样,最初的理想是建一个清平盛世。这也是他要平常家、废太子的根本原因,也是把宁奕从宗正寺放出来的原因,也是他最后传位宁奕的原因。

2、他最爱的皇子是宁奕。首先他是真爱宁奕的母亲,第二宁奕天赋过人(8岁就知道权谋,虽然那个时候是为了自己),这种孩子没有父母会不喜欢吧?表现(只举自己记得的,毕竟我只二倍速刷了一遍):关入宗正寺,巫蛊案如果宁奕参与了那么该杀,如果没参与那么也不应该关,为什么要关?是保护;让老七继承皇位,因为他看出宁奕无意皇位,让他求仁得仁,虽然明知这个儿子最聪明、心最正,无奈老七心太狠。

3、他也爱其他儿子。没有一个儿子是他想杀的,都是死于自己心不正。他其实最希望的是天下清明、兄弟和睦。为了天下清明,他在发现常家坐大、贪腐割据时,把宁奕放出来搅局,导致儿女一个个死去;为了保护剩下的儿子们(六、七、十),他先选了老七做继承人,在发现老七已中心魔,为了权力不会放过自己和另外两个后,果断选择了老六,果然,最后七和十都保住了。

皇帝跟宁奕、知微最大的差别是重情义,其实不是他不重情义,而是他为了责任和大爱放弃了情义,包括对滟妃、对常家、对儿女们。这也是他最后对知微说那段话的真义。正是知微听懂了,所以选择了死。

以上,三大主要人物,人设一始贯终,虽然随着剧情发展,有成长、有变化、有了悟,但从来没有崩过,最后的结局反而加深和升华了这种人设。不像TVB的很多剧,前面还你死我活,后面就相亲相爱,为反转而反转。

现在来分析结局(国产剧居然还有要分析的,很欣慰),只说我记得的,毕竟手边没有剧,如果有未尽的再补充。

一、天盛帝传位。根据人设分析,天盛帝本来为了社稷活着,不惜牺牲爱人、伙伴(常家,闵国公可能还是很亲密的朋友,否则不会干脆地同意分封,无奈儿子们不肯)、儿女,到最后发现自己连继承人都快没有了,作为父亲的私心想保全孩子,想兄弟们和睦,所以传位老七(六、十都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他原以为立老七为储君后可以放过他们)、安排家宴(权谋了一辈子的人竟然妄想双双死了母亲的两个儿子还能和好,不得不说老父亲真可怜)、改传位老六。

二、知微自杀。在宁奕解释之前,知微是含着恨的,恨宁奕狠*,杀了赫连、杀了她哥、还要对大成遗民赶尽杀绝,解释后她知道杀赫连的是泠月、宁奕射弩是为了救她,而且没有射赫连要害;她哥就是为了让她恨故意死在她眼前;从泠月身上她领悟到恨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跟她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到这里她知道宁奕没有因为权力而改变,到这里她也知道她的存在就给了大成遗民恨的理由(参考泠月)。

在跟天盛帝聊天之前,知微也是恨天盛帝的,但聊完天,她了解了天盛帝的无奈,了解了权力对人心的腐蚀,所以她最后放弃了杀天盛帝(死都不怕的人不会怕因弑君而死),也没有了恨。至此,知微心中已无恨。没有恨就没必要为了复仇而活,那活下去还要什么理由吗?爱和理想。她爱谁?宁奕。天盛帝明确跟她说了,她做皇后宁奕将永被诟病;她和宁奕会有矛盾,会跟他和滟妃一样,相爱相杀。为了宁奕做好皇帝她不能留,为了他们这间的爱她也不能留。她的理想?天下清明。现在(至少短期内)只有宁奕做皇帝才有天下清明的可能(别忘了,赫连一死金狮幼主临朝必生乱,晋思羽一死大悦太子没了牵制可以专心对付天盛。

此处补一个说明,天盛是篡了大成建国的,大成本身比天盛大,金狮、大悦、闵海原来都是大成的一部分或属国,天盛大约是比照唐建国时的情形吧,所以服化道也选择了唐风)。为了宁奕更好地做皇帝、更好地建清平之世,她只能不做他的皇后。一句话,为了他们两个人的理想,她牺牲了自己的爱;为了保留自己最纯粹的爱她选择离开。那么,知微能不能选择作为大成公主归顺?不能,大成遗民不肯,最后她安排他们去闵海的时候那些老人们的话已经说明了。所以分析人设的时候我说知微是有大爱的,连大成这些老人的心都不愿伤。那知微还可以选择离开,为什么非要死?请看三。

三、宁奕强娶知微。宁奕很爱知微,不然他不会选择让知微远嫁金狮,俗套的话就是:爱你就放你幸福(参考:他在实现自己所有目标后母亲让他想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的时候,他去了金狮,远远地看到知微和赫连很快乐、听到路人说他们很幸福后,露出的那个笑容)。他这么聪明,不会不知道娶知微做皇后意味着什么。但他为什么非要强娶?

1、赫连已死,他觉得没有人能像他爱知微一样爱她、保护她,南衣的能力不足以保护知微不再受大成遗民纠缠;

2、自私,没错,自私。他的人生真的是一片悲凉,不懂事就为权力而斗(那个时候他以为他要的是权力);失去爱他的三哥、母亲,看到世间不平,激起斗志,为了心里的正义去斗(其实他不想斗,参考小黑屋他略带戏谑地说累);他不想做皇帝,却在最后看到了本来最恨的父亲对自己的爱、对天下的爱,被迫做皇帝(做皇帝不轻松,所以最后他说以后的日子是慢刀子)。最后,他失去了母亲、兄长、朋友(辛子砚已经明显跟他划清界线),即将成为他父亲那样的寡人,他怕。他不想再失去爱人,这是他人生最后的暖(参考小黑屋后他看着知微和南衣打闹对宁澄说在这里晒太阳,暖),他希望在他为责任和理想努力的艰难路上能有同样理想并且相爱的知微陪伴。换成你我,这种想法也很正常吧。

而且他想强留知微有各种办法,没必要一定要封皇后啊,没必要解释,没必要三天又三天。因为他不仅爱而且尊重知微,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希望知微体谅他、理解他。但他没想到,知微爱他更多,为了爱他、为了他的理想可以自杀。前面分析了,知微已经明白爱和理想不能共存,决心牺牲小我的爱,但她发现宁奕不肯,宁奕的理想主义,让他以为自己个人的理想和对天下的理想可以统一(参考宁奕说到想建的理想世界,紧接着说所以我要你一辈子,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她不忍拆穿,但又躲不了,如果躲了宁奕肯定会到处找她,更没法专心理想,那么只有一条路,死。或者诈死。让宁奕死心。所以,知微真的很爱宁奕,而且有大爱。所以,本剧最可怜的人是宁奕,为了责任、天下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爱的人、名声、小我的理想(归隐做平民,参考山洞外两个好美,江山美、爱人美、单纯的生活美),永远困在皇权的牢笼里,比梅长苏惨多了(此处顺便同情下李世民、朱棣,我对他们又有新的理解)。

以上,剧情没有崩。我不知道别人觉得哪里还有崩的,能想到的就这几点,整体我觉得很合理。最大的遗憾,闵海、金狮、大悦线实在删得太多,有些配角人设削弱了(比如南衣、怀石)。希望能出导演剪辑版,无论多少集我都买还不行吗??为了服化道、为了神演技,为了这个有大爱的故事。当然如果能演出小说番外的HE那就太好了,毕竟,宁奕太可怜了。

四、睡了吗?答案:肯定。一刷的时候只是觉得又跳戏了,不知道删了啥。看网友提示才发现,然后自己找到了新证据。总结如下:

1、吻痕。网友们真是火眼金睛啊。佩服佩服。为啥过了3天还有吻痕,难道生怕大家看不明白出了BUG?再一想,吻痕已经很淡并扩大了,确实是几天后状态,因此女主才没有刻意遮掩,遮掩了我们就看不到了,也暗示了“战况”激烈。没毛病,剧组是有强迫症吗?特补充表白。

2、嫁衣。也是网友友发现的,但认为是皇后常服,我觉得不是,就皇后嫁衣,而且是宁奕送的。理由:一网友已分析南衣的问话;二知微嫁赫连时穿的是天盛样式的绿色嫁衣(我专门回翻确认了),说明剧组确实参考了唐朝“红男绿女”的婚俗(另,赫连穿的是金狮式样衣服,符合两国联姻的设置);三这件衣服一开始没看出来是绿色是因为颜色比知微一嫁的时候淡雅些,毕竟两件嫁衣的主人身份不同了,上面还满绣了金饰,把原来的绿色都快遮完了,所以远看不怎么看得出来,可以脑补为宁奕早就为自己的最爱准备了这件华服,当然,剧组用心了(另,宁奕只穿了一次的辇服也用心了,果然都是照周礼)。所以知微是穿着宁奕准备的嫁衣跳崖的,意思就是:我是你的妻,身心都是。(为啥看个国产剧还要懂唐代婚俗?)

3、暗示。本剧所有表示时间流逝的镜头都是云涌,只有这个地方是一个满月升、一个满月当空。满月什么意思不用我说。还有一个印证的地方,是最后的插曲《爱相随》里面一句“月当空爱意汹涌”。告诉我,爱到怎么才算汹涌(结合吻痕)?(为啥看个国产剧连插曲和空镜头都要用来分析剧情?)

4、剧情。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立得足脚的。先看睡前睡后发生了什么(交界点是那段光明之地的闪回,这里应该是两人发现有共同理想既而相爱的起点,需要补刷确定)。睡前两个人矛盾貌似不可调和,焦点两个:大成故民和赫连铮,两个人剑拔弩张,就差没打起来了。

睡后知微提问,也是两个:大成故民和赫连铮,可是两个人却头颈交缠、推心置腹地谈理想。既然问题没解决为什么态度迥异,只有一个理由:睡了。此处省略若干字。此处拍没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拍,很难,真拍出来了绝对可以媲美《色戒》中三场戏,属于不可删床戏,但要过审就算拍了肯定会删。通过睡,宁奕发现了一个重要事实:知微是完璧。这个事实知微知道、赫连知道、上帝视角的观众知道(赫连死前知微说得明明白白),但宁奕不知道。所以睡前他对知微是不是还爱他其实已经不确定了,毕竟他亲眼看到知微和赫连很幸福,而且人家已经奉旨成婚很久了,他也知道赫连真爱知微。

所以睡前知微问他为什么要杀赫连他就抓狂,因为这意味着知微对他的爱变了。但睡后立马明白,知微身心从来都是他的,从来没有爱过赫连,而赫连对知微的爱一点不比他少,爱到可以允许知微为另一个男人守身如玉(赫连好可怜,自古男二多深情),所以当知微说赫连绝对不会杀她时,他完全不怀疑,其后就用三天时间抓人、找证据,让知微释怀,证明自己还是那个心有光明之处的宁奕。还有一点证据,这段之后宁奕对知微的态度就完全是和缓的、讨好的,包括知道知微跳崖后,因为他最在乎的已经笃定了。

最后的镜头也说得明白,他理解知微的做法,未来将为两人的理想活着,为了对得起知微的牺牲和自己的牺牲。强调一点,宁奕绝对不是因为知微是处就多爱她一点,唐朝这方面比当代还开放,而是因为发现知微还是处,知道知微从来没有变过心。总结:此处床戏的作用就是让男女双方再次确定彼此深爱,彼此相信初心未改,为最后知微跳崖做铺垫。如果真出导演剪辑版的话,非常希望能看到这段。(为啥看个国产剧还要正儿八经地分析被删掉的床戏?)

5、原著。此剧虽然把小说情节改了大部分,但总是在关键点上与小说保持一致,思想内核与小说保持一致。原著正文里男女主也就一次,还没有明写。此处保留关键情节合理(题外话,原著*不要纠结了,此剧改编绝对升华了原著,甚至超过《琅琊榜》和《甄嬛传》)。

五、老十封王。宁奕顺利继位老十功不可没,封王正常。但没有拍出来,只出现在两个字里,就是老十去酒肆(疑似兰香园,我没比较场景不确定)找老七的时候老七对老十的称呼里。这个称呼有意思。是“端王”(.9.22补充:特意翻了原著,原著是“康王”,确实是特意改的)。明显与此前以地名封王不同,是不是暗示着天盛的封王制度发生重大改变?由此前类清朝之前的“封王就藩”改成了类清朝的“圈王在京”。如果是这样再次印证了我前面对人设的分析,天盛帝和宁奕都想要兄弟和睦,至少不再为皇权自相残杀,毕竟清朝的分封制度确实保证了亲王无法造反,虽然也没有彻底避免手足相残。从老十的人设来看,他会坦然接受也非常顺理成章(脑补下会不会封个铁帽子王?)。如果编剧真是这个意图,我只能说:牛。(为啥国产剧两个字的台词有这么多潜台词?)

六、赫连之死。很多人觉得赫连死得智商下线,其实剧里也解释了。赫连死于对知微的爱(为了不爱自己的女人不管自己的国家、子民、母亲、弟弟,太不负责任了,所以还是宁奕知微是大爱)。而且分两层。

1、为了知微,让她不痛苦。证据:赫连一直跟着知微,看到知微痛苦却啥也没做、啥也做不了,按草原王的人设,这是他受不了的,再加上长孙弘的蛊惑(正放一次、闪回一次),头脑相对简单的赫连兄相信只有让知微恨宁奕才能让知微摆脱爱不得恨不得生不得死不得的困局,恨比爱简单(此剧要义是爱战胜了所有的恨,好俗套~捂脸)。然后他想来想去让知微彻底恨宁奕只有一个办法:自己被宁奕杀了,而要宁奕对自己动手只有一个办法:自己假装杀知微(宁奕一直想着维持两个和平邦交,包括明知赫连要带走火凤帮的时候,包括以为知微已经移情赫连的时候,打起来是因为月泠挑拨了宁澄,赫连的死完全是长孙弘的设计,长孙弘和月泠就是要知微恨宁奕)。

2、为了自己,让自己不痛苦。证据:自己说的我只爱知微一个人;下决心让宁奕杀自己是在知微明白说我只爱宁奕、宁奕也只爱我之后。本来赫连是一直报着自己足够好知微总有一天会移情的心态一直守着知微的,这两句话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一说赫连就明白了,自己做什么都白搭。草原王自尊心也很强的,求而不得只能自行了断。至少知微会一直记得自己。有没有一点因嫉妒而生的报复,不好说,有也正常,这才是活人,不是圣人。另,赫连死时的怒吼是终于明白自己被设计了。宁奕绝对是故意射偏的,赫连是真心求死的。

辛子砚那里还要再分析下。这剧有意思,本来以为是看几朵花,走近才发现是一片海。

七、天盛帝做得最对的事。天盛帝最后和知微的对话里说,选择魏知做无双国士,并封第一位女巡按是他做得最正确的事。是不是很没头没脑?其实他说的是真心话,绝不是为了活下来拍的马屁。他本来就是捡了条命,*治事业也有交待了,此时说的全部是真心话。

分析如下:隋之前中国的高级官员基本出身门阀世家,普通人是不要想的。所以才有“乱世出英雄”、“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说法。正是隋文帝创立了科举制度,才使非世家的孩子有机会步入国家统治中心,直接结果是上层有了新鲜血液更了解下层,而下层有了表达诉求和提升社会阶层的途径而不造反。总之,上下层有了交流通道,保持了社会稳定。所以中国王权时期才会这么长、官僚机构运转才会这么有效(相对)。本剧参考了唐。唐承隋,其时门阀势力依然强大。

唐高祖跟隋炀帝就是表兄弟,他们都是世家出身。人设已经分析过了,天盛帝真正想要的也是天下清平、天盛永昌,他已经看到如果继续延续前朝重用门阀世家的做法,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杜绝腐败、调和阶层(常家也是世家),他在找一个根本解决方法。此处结合青溟书院的设定。青溟啊青溟,莫不是清明二字同音?他选择平民出身的魏知(当时他不知道她是大成公主),就是给普天下树榜样,有才就能进阶,而不是看投胎技术。当知道魏知是女的时,没有杀她还封了巡按,一是惜才、二是因为宁弈,三确实有告之普天下女人有才都能进阶,何况男儿的意思。唐朝确实很开放,女的可以考试、做官,出过女皇帝、女宰相,可惜……总结:天盛帝的意思就是我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打破门阀世家的垄断。PS:原著里有春闱的桥段,剧里没有,正是因为此时还没有创设科举制度,青溟是重要的选才通道(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开办的,用以培养、选拔儒生治国,此后儒家思想才在中国取得统治地位)。

今天不分析剧,想谈谈自己理解的剧组的野心(先写下来,怕自己忙了)。语文老师教导我们,看文章要分析中心思想,那么看剧要分析剧组的立意。据说该剧组主创以前主要是拍现实主义题材的(敲黑板),这是他们的第一部古装剧,看过成片和纪录片后,如果有人我告诉他们费这么多心血只想拍个言情剧我打死不信,要说他们只想拍个权谋剧我也不信。剧组的野心比这个大多了。他们想拍的是超越《琅琊榜》,甚至《大明王朝》的剧(不要说我碰瓷,这两部我都喜欢,我是好剧粉,不是某剧粉)。主创立意远远高于这两部,而且立意绝对跟现实相关,证据等我分析完辛子砚再说,有不服的欢迎讨论。可惜,种种限制,最后剧的完成度不够。不明白他们为啥不能分部放,先放一部根据市场反映再放第二部。

顺便分析下剧改名的原因。原著网络小说《凰权》,不评论好坏,核心就是个大女主后宫文。原著世界中涉及天盛、闵海、长宁、金狮、大越(剧中大悦,改名原因大家懂的)、大凉等国家和地区(还有提了一句的英吉利、海外),构成一个完整世界(其实基本上可以大成=隋、天盛=唐类比,就是朝代更迭、天下由分而合的背景)。改成剧的时候为了主创的立意加强了男主视角和戏份,所以变成了《凰权.奕天下》,平分秋色。到播的时候大量删除天盛以外国家地区的戏份,天下只剩下天盛,剧名也就只好变成《天盛长歌》。主创很严谨,比某些剧名长长长长长却不知道啥意思的剧严谨。(再次强调,这么严谨的剧组我不相信他们费这么多力气是为了拍小白剧)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析天盛长歌的人设到底有没有崩,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