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独居一时爽,一直独居一直爽书单
TUhjnbcbe - 2023/2/18 9:00:00
北京皮肤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碗筷想什么时候洗就什么时候洗、饭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东西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心情不好想臭着脸就臭着脸”;

“电影、歌、电视剧,所有声音公放,想开多大声就开多大声,放声大笑哈哈哈”;

“和室友(自己养的猫或狗)一起睡,睡前猛吸一口它们的味道,当作晚安仪式”;

……

……

以上是好奇心日报发起的一项名为“一个人住有哪些让你欲罢不能的好处”的调查。自发起以来收到了来自上千独居者的反馈。这些或长或短的独处片刻,是你的日常吗?

好奇心日报调查关于独居的好处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在中国,超过万人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20-39岁的独居青年有万人。从年到年,一人户占家庭总户数比重直线上升,15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居。上海是独居比例最高的城市,每四户中就有一户只有一位家庭成员。

中青报曾联合问卷网发起一项关于青年的调查,结果有54.6%的受访年轻人喜欢一个人生活的状态。独居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主动的选择,一人一居可以充分享受隐私,随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被别人打扰,也不打扰别人。

事实上,独居现象正在全球同步上演。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欧睿信息咨询公司(EuromonitorInternational)的报告,世界上选择独居的人口数量激增,从年的1.53亿上升到年的2.77亿——15年内上升了55%,预计到年全世界将新增万独居家庭。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了来自NationwideCurrentAccounts的调查,受访者中21%的人认为成熟的定义是和父母分开住。

在独居盛行的时代,如何更好地过独居生活鲜被谈及。“独居青年”被社会冠以“悲情”“孤独”“空虚”“浮躁”“无归属”等负性标签,过度渲染上某种悲情色彩,其中最大的误会是——独居的人常常被认为是孤独的。

事实上,孤独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一个人是否独居没有必然联系。人们往往把社交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独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独居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独自面对自己,面对世界。宫崎骏说,当一个人步入中年,就变成了一头猪。大意是自我实现的驱动力容易被现实的洪流冲击,而防御的办法是更好地认识和保持自我,独居正有益于此。

在世界范围内,独居的潮流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而盛行,也是现代社会走向个体化的结果。作为一种主动的生活选择——“独居”是年轻人主动从亲属关系中抽身,为追求独立与自由离群索居,一人跃入城市巨兽之口,这意味着“独居青年”不再倚赖家庭来进行索取,而是通过自身的社会身份地位,独自创造并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今天,为大家推荐关于“独居”的书单,从独居群像的宏观分析,到微观个人的隐居日记,从表现独居年轻人日常的漫画,到一个人住的老年人的心声……我们试图解读独居者的心态与生活,了解作为主动选择的独居生活,并非只有“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昏”的孤独与无力,也可以有随心所欲的独乐。

《单身社会》

[美]艾里克·克里南伯格

沈开喜

上海文艺出版社.2

人们往往片面地认为“独居青年”只是孤独的单身者,远离人群,过着悲戚的生活,却从未了解到独居风潮崛起的背后原因。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从社会文化、经济*治的层面分析独居现象。

当今美国的独居人口占到了户籍总数的28%,甚至超过了核心家庭所占比重。《单身社会》正是一本研究美国独居现象的专著。书中指出,独居潮的兴起,除了得益于经济发展所创造的财富、现代福利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之外,也是人们更加珍视自由与个人选择的结果。

作者是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尽管传统思想一直告诫我们,独自生活将导致孤独和与世隔绝的孤立,克里南伯格却在书中为独居者平反,揭示了绝大多数单身者正热忱地投身社会与社交生活中,并认为独居是注重个人发展的个体化现象:“他们越来越在乎自我的探索和认知,开始注重体验、发展兴趣、为抽象价值买单、思考如何实现个人价值。”

有读者评价《单身社会》,“这本书将我们引领上一条返璞归真的道路,单身社会是人类社会演进至今多元形式之一种,通过此书,我们认识它,了解它,做好拥抱它的准备。”

《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

[美]梅·萨藤

马永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

如果你并非独居,但想了解独居的状态,又或许你正处于独居,但对孤独的意义和追寻自我的过程产生不解,这本书将成为你的必读之作。

作者梅·萨藤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是一位诗人,也是小说家,一生创作了50多部作品,被誉为“人类精神的探索者”。她在前半生的教学与写作生涯结出累累硕果之时,选择了独自隐居,从喧嚣中抽身而退,面海而居。隐居时,她一面读书写作、接受采访、出席讲座,一面照顾猫狗、接待好友、钻研园艺。

这本厚达29万字的《过去的痛:梅·萨藤独居日记》是梅·萨藤的回忆日记,记录了她在年底至年底一年间的生活,为独居生活的人展示了一种真实的生活范式。在书中,她坦然讲述人生中的艰难时期——她与同性伴侣朱迪相知数十年,却因对方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而痛失所爱。此时她不仅深陷抑郁症的泥潭,还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73岁时,萨藤不幸中风,却未被击倒,而是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深入思考自身与过去的关系。这本独居日记,是她回忆自己身为女性、身为作家、身为少数群体的人生,以及走出情感伤痛的历程。

梅·萨藤一直不放弃追问孤独的意义,并得意于自己孤独而非孤单的状态,她在书中说:“孤单是自我的贫乏,孤独是自我的丰富。”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法]西尔万·泰松

周佩琼

上海文艺出版社.9

在大城市中独居并不稀奇,但在森林中独居是怎样的生活?

这本书是年美第奇文学奖获奖作品,被称作当代版的《瓦尔登湖》。作者西尔万·泰松是法国作家、记者、旅行家,也是欧洲探险行会会长,他有自己“一生中必须做的10件事”清单,比如,四十岁前在森林深处隐居半年,他在三十八岁那年,完成了这件事。

年,作者在贝加尔湖畔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六个月,看了六十多本书,从出发前面对超市里数十种罐头引发的“这个世界大概不会好了”的忿懑,到离开时投向密林与湖水的平静一瞥,期间经历了满足、狂躁、绝望,以及最终的平和,他把这些写进了这本叫做《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的隐居日记里……

作者泰松隐居的小木屋位置偏远,最近的村庄在一百二十公里以外,需要步行五天才能到达,没有邻居,偶尔有奇怪的访客。西伯利亚的冬季,气温降至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泰松带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自创了一种朴素的生活。年,根据本作品同名改编的电影《在西伯利亚森林》上映,“我带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至于其他——天地,静寂,孤独——已在那里。”

《一个人住第5年》

[日]高木直子

洪俞君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7

一个人住在窄小的出租房,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工作,会无聊吗?也许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毫无乐趣,但是在作者高木直子看来,朝九晚五的生活并非无趣,只是我们没找到让它有趣起来的玩法。

作者高木直子曾经独居了十几年,每年她都会用漫画,来分享一个人美好的小日子。《一个人住第5年》是高木直子利用图画搭配生活化的文字描写,记录她独居第5年发生的有趣小事。

从如何度过“不小心看了恐怖片”的夜晚,到感冒时的孤单寂寞,再到给自己做饭、小酌的经验之谈。夜深人静的时候,高木直子会琢磨家具的位置,会忍不住搬动家具,一番折腾后,却发现还是最开始的位置最好,于是她又搬了回去......这些一个人住的生活点滴,只要你曾经一个人住过,一定会有深刻的同感。

《一个人生活》

[日]谷川俊太郎

高伟健

湖南文艺出版社.3

在世界范围内,除独居青年外,还有更多的是独居的老人。如果独居对于青年人来说是一种生活选择,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追求独立与自由的生活方式吗?面临子女的成家、伴侣的离去,一个人的生活对于老年人意味着什么?是孤独?还是对人生的释然?

这本《一个人生活》是谷川俊太郎年近古稀时的作品,这期间他经历了父亲去世,孙子出生,好友离别,也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他认为,一个人生活并非完全地独处,而是更加自由地与自己、朋友、世界交谈,他希望自己快活地老去。

作者谷川俊太郎是日本当代诗人、剧作家、散文家、翻译家,在这本书中,他记录下那些容易被日常琐事所湮没、难以捕捉的心情波动,从平凡的衣食住行等日常小事入手,谈谈写信、吃饭、听音乐会、诗歌创作,描写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体悟,也豁达地谈论生与死、婚礼和葬礼。作者将自己所思所想坦诚相告,成就了这本散文集。

读者评价《一个人生活》:“大概这就是心中童话的样子,生活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真实,就像孤独是真实的,热闹也是真实的,一个人的生活如果精彩,一定包含了一个柔软真实的自己。”

《只想一个人喝酒》

梅丸

新星出版社.10

说了这么多关于独居的生活状态,怎么能没有酒呢?想必一个人的时候,也有想痛饮几杯的时刻。如果独居的你,在想喝酒的时候不知如何选择,就来看看《只想一个人喝酒》吧。这是一本品酒手账,也是私人的品酒日记。

作者梅丸,版画专业毕业,在媒体供职。他将三年来的饮酒经验编绘成书,将喝过的各种酒一一画进手帐,用张手绘呈现酒瓶和标签外貌,还介绍了每款酒的原料、产地、类型、酒精度、入手价等信息。作者说,“这一页页的酒标与记录,是我实实在在的爱情。”

作者梅丸在书中点评了各种酒类,从葡萄酒、威士忌,到啤酒、白酒、清酒……

“啤酒是最宜室宜家的,有苦、有酸、有香、有甜,闷热的夏日,从泳池出来,饮一大口冰啤酒,便是感官极大的愉悦。”

“北海道的啤酒,有雪国的清远,不似海边城市啤酒浓郁的啤酒花香气,也不像德国啤酒热烈的味觉占领。日本的啤酒像初雪,干净、轻盈、短暂,不纠缠也不拖沓。”

作者认为,一个人喝酒让他有安全感,“酒不宜群饮,群饮则闹,一群人醉倒,露出动物的本性,大大的不堪。两三人对饮亦好,但必是极亲密的同好。酒终究要一个人喝,方有尽兴的可能。”

互动话题

“你一个人住的时候,都做什么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独居一时爽,一直独居一直爽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