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很多人都在遭受“拖延症”的困扰,据调查,85%~90%的大学生有拖延的习惯。其实,在现实中,许多小学生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拖延行为,但是很多家长和教师却常常认为小学生的拖延只是因为年龄小,爱贪玩,不会管理时间而已,等长大以后就不会拖延了。
其实,拖延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时间管理问题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已卷入认知、情感和归因等心理的较复杂现象。它与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会对人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那么,明知道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应该做的,并且最终也做了,孩子为什么总要拖拖拉拉,延迟完成呢?
拖延症和慢性子是有区别的
孩子如果有拖延症的话,往往意味着他们的时间观念是非常差的,这在性格慢吞吞的孩子身上不太会出现。
因为前者是对时间观念差,所以他们分不清事情的主次,或者在做事情的时候,自我约束力会比较弱。
但是性格慢吞吞的孩子,只是在做事情的时候比较慢,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自我约束力,或者时间观念就比较差。
但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是有三大原因的:
父母的过度包办
有些父母比较心急,尤其是在早上催促孩子上学的时候。在他们发现孩子还没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脸,他们就会很着急地想要帮孩子办到,于是他们就会开始帮孩子穿衣服,替孩子挤牙膏,甚至早餐都给准备得妥妥当当的。
正是因为父母如此周全,导致孩子每次听到父母的催促都不以为然,因为到最后父母都会帮忙准备好一切。
父母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孩子之所以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是因为他们的时间观念没有在小时候就很好地培养起来。在孩子还没上幼儿园之前,父母没想过要让孩子逐渐培养自己的时间观念,反而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才开始催促孩子要早起,要早点出门。
但人的身体都是有规律性的,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缓和这种不适感。
父母替孩子承担了迟到带来的后果
有些孩子之所以一直不改掉迟到的坏毛病,是因为迟到所带来的后果都有父母帮忙兜着。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制定惩罚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孩子,但是有些父母却着急帮孩子开脱,跟老师说是因为家里事情耽误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老师也不好意思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而孩子也不会意识到迟到是一件多么不好的事情,久而久之他们就习惯了。
正是因为父母的大部分原因导致孩子的时间观念没有形成,因此会给孩子带来无数的后果。
1.从小培养时间观念
很多小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都是家长放纵的结果。比如在拓展里面玩儿,孩子叫不回来,很多家长会说再玩10分钟,但是这个10分钟可能就因为家长的不经意而延长,所以,对于跟孩子做的约定,该多少时间就多少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时间观念。在平常的时候,家长也可以跟孩子玩儿“时间游戏”,比如5分钟画个兔子等。
2.从小培养自理能力
从小开始,让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比如刷牙、洗脸、换衣服、穿鞋子、收拾书包等,一开始孩子可能不会做的很好,这就需要家长在旁边进行温柔的鼓励,这比大包大揽的抗下孩子所有的事情,要对孩子好得多。
3.试着学会放手
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所以,从小开始,家长们就要开始学会放手。如果家长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事情,那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磨蹭,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磨蹭了,家长会“迫不及待”的将那些事情做好。所以,不要让孩子产生过度的依赖,要学会自己动手做事情。
4.培养时间的仪式感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一张时间表,比如几点玩游戏,几点讲故事,几点睡觉等。这样的时间表可以给孩子一种仪式感,所以,可以贴在孩子屋子里面的醒目位置,并在每一项完成之后,让孩子亲手去花上一个勾,让孩子在遵守时间观念的同时,有一种完成一件“大事”的自豪感。
家长越早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在学习上的优势也就越强。
给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读本《上学就看》系列。
这套书共8册,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分别对应了孩子学习中很关键的问题,比如怎么去管理自己的时间,怎么去轻松地完成作业。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不做“小拖拉”。
《上学原来是这样的呀》这本书可以帮孩子轻松明白上学是怎么回事。
《写作业再也难不倒我》告诉孩子,写作业其实很简单。
《考试,我不怕》告诉孩子,这样做,能考出好成绩。
一套8册,价格也不贵,却能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变成优秀的孩子。
书中通过风趣幽默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将现实生活加入了适当的童话色彩,把故事讲到了孩子心里去。
阅读故事的同时,书中还实实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教孩子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
这套上学就看让孩子学会自我时间管理是从韩国引进的一套课外读物,可以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并从小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想要购买这套书籍的父母,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进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