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拖延症怎么办?父母要这样引导,就用这几招,一治一个准
拖延症对孩子危害巨大,父母做3点,戒掉孩子“拖延症”
周末去闺蜜家玩,离开很久了,她对她那4岁女儿的唠叨声还不断回响在耳边:
“快点啦,大家都在等你,穿个鞋这么磨叽!”
“你能不能专心走路,等你走到家天都黑了!”
“我再给你3分钟,快点把碗里的饭吃完!”
“……”
闺蜜抱怨说,我女儿什么都好,就是太磨蹭。别家小孩喊一下立马动,你喊她一下,她跟连接不到信号似的,特别慢。
孩子做事喜欢拖延,未来会造成哪些影响?
1、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孩子长时间患有“拖延症”,会出现消极、懈怠等情绪,而一旦产生这些情绪,孩子就缺少了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的情况,生活变得单调无聊,人也会变得呆滞木讷。
2、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拖延症属于间歇性发作的“病症”,比如说平时我带丹丹去游乐场的时候,她就会快速穿好衣服;而如果让丹丹上学的话,她就会磨磨唧唧,所以说有拖延症的人只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拖延,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要知道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无论这件事自己喜不喜欢,都不会拖延!
3、很难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孩子如果有拖延症,就会缺乏行动力,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预定想法和既定目标,永远都只是一个空想家。这会让身边的人对自己越来越失望,而自己也会因此越来越焦虑。
以下三种方法值得各位家长借鉴。
让孩子快起来的原动力是“信心”
任何场合都不要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懒”“说了这么多遍怎么就记不住”这种否认的话。
对于孩子来说,反话不仅不会刺激他们前进,反而会让他们倒退。
每一次的否定其实都是在给孩子负面心理暗示。
多给孩子一些做事的信心,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所及范围之内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的催促是因为不信任孩子能够做好,不给孩子表现的机会,总认为他们的做法不如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的好。
家长忙不代表孩子就要忙
家长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上班忙着工作,回家忙着做饭,做家务等等。
但是家长忙并不代表孩子必须也要马不停蹄,父母的忙碌心态有时候会影响孩子。
比如说孩子想和爸爸妈妈说点事情,但是父母都忙着做事,孩子刚一开口,父母就催促说“要说什么赶紧的,我很忙。”这样其实是在无形拒绝孩子表达自己。
孩子有话不能说,不仅他们自己心里难受,还有可能造成亲子之间沟通障碍。
面对孩子要说话的时候,要放下手里的工作,仔细听孩子想要说什么。
给予孩子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