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发愁孩子犯懒癌,越催越没用,几个方法,一治一个准儿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有拖延症,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面对有拖延症的娃,很多的父母都非常的头疼,觉得孩子特别的“磨叽”,而自己整天都在催催催,觉得孩子拖延是孩子性格的一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孩子拖延的原因
"等会","等下一次"
"爸爸,今天星期天啦,你上次说这周末要带我去海洋公园的"
"不好意思啊儿子,爸爸这周有工作要加班,爸爸下周一定带你去"
"爸爸,你怎么又要加班啊,你都答应我多少次了"
"妈妈,妈妈,七点半啦,我们是不是可以去找啊方哥哥玩啦"
"等会等会,妈妈去洗澡,洗完就去"
"哎,妈妈,你刚才怎么玩手机就不去洗了,明明说好了七点半"
以上的对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孩子在一声声的"等会""等下一次"中渐渐失去了信心,对于父母的那些承诺,他们不再满怀期待,同样的,无形之中他们对于自己的事情也变得懈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做一个言必信行必果的家长将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有拖延症,也不是性格使然。但他们也有这个毛病,那就有可能是父母平时对他管教太严、过于苛刻,所以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故意跟爸爸妈妈对着干,这类孩子往往脾气很大、很倔。
我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小时候调皮不听话,被妈妈“教训”了一番,到了吃饭的时间我就*气不去吃饭,妈妈叫了两遍,见我还是稳坐泰山,便拿着家法来“请我”,我立马就跑到了饭桌上,可是到了餐桌上,我还是气不过,就故意放慢吃饭的速度,然后妈妈又被我气着了,于是就又把我“教训”了一顿。
以下三种方法值得各位家长借鉴。
首先父母要把自己的焦虑和孩子的焦虑区分开
孩子总是在一些小事上磨磨唧唧,最难受的其实是家长,在这样的事情上,家长往往倾注了更多的焦虑感。
其实这没有什么必要,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同的,需要在长辈的引导下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家长把自己的焦虑安到孩子的身上,对自己也是一种折磨。
所以,将孩子提速之后赢得的时间,真正交由他支配,他才会积极主动的“快”。
动作拆分,教孩子一些技能,发出指令,尽量简短明确
对于孩子来说,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动作,有时会遇到的拦路虎,都是新的挑战。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把整体拆分为小动作,并对每个行为设置“暂停”键,让孩子加深印象并反复练习。比如“穿鞋”我们要帮孩子区分左右脚,再教孩子怎样把脚套进鞋子里,然后再怎么系鞋带等。切记这这个过程中,不要一着急,直接替孩子代劳。
有时父母在给孩子发出指令的时候,比如说“快去刷牙洗脸上床睡觉!”这一大串的指令无疑会让他分不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第一个要做的,如果父母把长的改成短的指令,一次只说一件事,那就很容易让他们理解并接受。如“宝宝,你刷牙的时间到咯”“该换上睡衣,然后去睡觉了”。
父母做孩子的榜样,亲子携手克服“拖延”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张复印件不仅复制了父母的基因,还复制了父母身上所有的优缺点。如果父母想让这张复印件高质量一点,就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首先,父母要保持一份自我觉察。先审视自己有没有给孩子不良的示范,因为模仿父母对孩子来说是最安全也最容易的事,大人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
其次,要对自己有信心,自我接纳。“拖延”是个顽疾,它的成因有诸多因素,要战胜它并不容易,需要毅力与恒心的高度配合才可能打败它。但是,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父母身上如果已经有了“拖延”的毛病,不妨勇于承认,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样才能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
家长越早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孩子在学习上的优势也就越强。
给大家分享一套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的读本《上学就看》系列。
这套书共8册,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分别对应了孩子学习中很关键的问题,比如怎么去管理自己的时间,怎么去轻松地完成作业。
《谁偷走了我的时间呢》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不做“小拖拉”。
《上学原来是这样的呀》这本书可以帮孩子轻松明白上学是怎么回事。
《写作业再也难不倒我》告诉孩子,写作业其实很简单。
《考试,我不怕》告诉孩子,这样做,能考出好成绩。
一套8册,价格也不贵,却能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变成优秀的孩子。
书中通过风趣幽默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将现实生活加入了适当的童话色彩,把故事讲到了孩子心里去。
阅读故事的同时,书中还实实在在地提出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教孩子该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
这套上学就看让孩子学会自我时间管理是从韩国引进的一套课外读物,可以帮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并从小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想要购买这套书籍的父母,可以点击下方商品卡,进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