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生篇2630人生处事要寡语赵为民
TUhjnbcbe - 2023/1/28 17:42:00

26、人生之喜宜无言,人生之痛宜无语

先讲故事:

故事一:

禅师外出,遇到一个流浪儿,这个小孩儿很顽皮,但是非常聪明。于是,禅师就把他带回了寺院,对他百般呵护,关爱有加,并让他当了寺院的小沙弥。禅师一边关照小沙弥的生活起居,一边教他做人的道理。看到小沙弥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禅师就教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慢慢地,禅师发现小沙弥虽然聪明伶俐,但是有些心浮气躁、骄傲自满,自己刚刚取得一点点成绩就到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于是,禅师决定点化一下聪明的小沙弥。

禅师送给小沙弥一盆含苞待放的“夜来香”,让他在夜间值更的时候,注意观察“夜来香”的开花过程。小沙弥按着师父的嘱咐观察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小沙弥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夜来香”来上早课,当着众僧的面儿大声地对禅师说:“师父,您送给我的这盆花儿简直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的时候,清香四溢;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敛起美丽的花瓣儿。”

“噢------!”听完小沙弥的叙说,禅师点了点头,用温和的语气问道:“它晚上开花的时候,没有吵到你吧?”

“没有,”小沙弥依然兴奋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怎么会吵到我呢。”

“噢-------,原来是这样啊-------。”禅师以一种特别的口吻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大声说话,向全世界炫耀自己一番呢。”小和尚怔了一下,脸“唰”地就红了,说:“师父,弟子明白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花开无声,却不妨碍人们喜欢它的芬芳,也不妨碍人们喜欢它的美艳;真正的美艳不炫耀大家也知道,真正的成功不声张大家也明了,炫耀、声张反而会给自己蒙上一层灰尘。

在人生中,当你取得了什么胜利,得到了什么收获,总之,有什么好事儿降临到你的身上时,不要到处嚷嚷,生怕别人不知道,人生之喜宜无言啊!

故事二:

有一只大雁的肚子被划破了,流了很多很多的血,它很难受、很伤心,它很想得到同伴儿们的同情和安慰。于是,它每次见到另一只大雁就扒开伤口说:“你看,你看,我伤的多么厉害呀!我好痛吆------。”每个看到它伤口的大雁都安慰它,然后告诉它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这只受伤的大雁就继续不停地给朋友们看它的伤口,听取意见。来个人它就把伤口扒开看看,来个人它就扒开伤口让人家看看------。每只大雁都看过了,并且给它出了很多办法,给出很多的治疗意见。

你猜最后怎么样了,有的朋友可能说,这只大雁肯定是听取了某个大雁的意见,治好了它的病。你猜错了,这只大雁最后还是死了。它是被感染无法治疗而死的。有一只大雁听说了这件事儿说:“它是自己把自己弄死的。”其实,这只大雁说的没错儿。

“痛”这个东西,说一次就痛一次,不如少说或不说,你要学会忍耐、学会忍受,你要坚强,打掉了牙齿往自己肚子里咽,慢慢的时间长了,伤口就会默默地愈合。你若懦弱,不学会坚强,有了伤痛给这个看、给那个说,你再怎么说任何人也不可能替代你所承受的痛苦。遇到好人,他会安慰安慰你,给你出出主意,帮你想想办法,如果遇到不怎么样的人,没准儿人家还兴灾乐祸呢。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生活难免遭遇伤痛,谁没有痛苦呢?遇到痛苦,与其喋喋不休地唉声叹气,甚至跟这个讲,跟那个说,不如默默地自我承受,自我疗伤,让它自己慢慢地去愈合,千万别学那只大雁。

在此不得不让我想起一篇“无言之美”的文章,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而不言,一种是笑而不语。”我认为“痛而不言和笑而不语”都是一种无言之美。

我在前面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别到处诉你的苦,没人愿意听你传播负能量》,文章的中心意思就是有苦要自己默默承受,人生之苦宜无言

失意时。“无言”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落寞时,“无言”是一种调整和释放;

成功时,“无言”’是一种淡然和清醒;

胜利时,“无言”是一种沉淀和自省。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悲伤可以自行料理,而欢乐的滋味要充分体会,你就必须有人分享才行。”而我却认为:欢乐只能和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分享,没有必要到处宣扬。得意的时候,面对旁观者的赞美,不喜形于色,只是淡淡地一笑,无言转身,继续走好自己该走的路。

另外“笑而不语”也是一种处世之道。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上演着无数的是是非非,即使你把一切都看得真真切切,也没必要夸夸其谈,指指点点。很多事情,你只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与他人辩白出谁是谁非。是非自在人心,并不是你说出来就能改变的事情,世界喧囂,你则缄默无言,笑而不语是一种人生智慧。

艺术创造讲究“无言之美”;文学作品中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音乐创作中讲究“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些都是一种无言之美。语言的功能再大,终就是有限的,而无言之美在于有太多的留白地带和想象空间,可以给人们无穷的回味。

无言”如静水深流,没有喧腾之声,却自有清澈与甘甜。“无言”是一种不刻意的美:“你见,或者不见,情意都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爱意都在那里。“无言”不是无知和苍白,而是因坚强而保持冷静,因淡泊而保持安宁,因清醒而保持沉默。“无言”如暗夜花开,没有惊人之态,却有美丽与芬芳。“无言在那里,不卑不亢。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田,默然、相爱、欢喜,无声最情浓,无言最自然。

无言之美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做人的大境界。大爱无言,自痛无言是真正的人生大境界。

大地沉稳,天空缄默,高山寂静,人生至境乃无言之美也!

27、人生处事要寡语

在我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去一中监考,遇到一个同行,在监考之余,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一个劲儿地说,不停地说,还自称是什么“小诸葛”。他一定觉得自已如何的高明,实际上周围的同事们听了都心烦,有的人都撇嘴,有的人说他是“话唠”。

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一旦成了“话唠”,我觉得他在事业上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因为言多必语失。第一,人们认为你是广播站、是小喇叭,没有人敢把贴心话、私密话跟你说;第二,说出的话不合适,难免会得罪人;第三,一天到晚说个没完,没人再把你当盘菜。实际上话语太多了,就失去了别人对你的尊重。恍若一座城,城门四开,被人一眼就看到了底。看穿了,看透了,也把你看扁了。

侯宝林先生曾说:“酒喝头盅,茶饮二遍,日发千言,不损自伤”。一个人话说的太多,从多方面,对自己都是有伤害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尊重,来自距离感、神秘感和才华的征服感。如果你有钱、有权,人们就会尊重你,因为钱和权容易产生距离感。尊重你,实际上是尊重的你拥有的钱和权;神秘感,实际上是一种陌生感。有的人跟你相处很长的时间,却始终摸不透你的脾气,你的韬略。因为摸不透,所以处处谨小慎微相待。以上的两种尊重都不是纯粹的尊重,而才华的征服感才是真正的尊重。但在一个崇拜钱、权的社会,不会把才能当回事儿。所以,若不能居高临下的获得距离感,就只能缄口少言保持神秘感,否则,不会有人尊重你。

守住口,才会守住自我的万千气象。守口不等于不说话,而是要说得恰如其分,说的人字句斟酌,听的人赏心悦目。往前一步叫“健谈”,若再往前一步就叫“话唠”了。健谈是用来考验耐心的,话唠是用来摧垮意志的;健谈不过是话语压力,话唠则是一种话语强暴。结果是说的人说个不停,听的人听到不堪,最后结果是,听的人实不耐烦,说的人必失尊严。

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守口,男人若在这张嘴上垮了,那就真的垮了;女人话多了,不过让人厌烦。男人话多了,就会被人看不起。男人的气质必须是文化气质或英雄气质,要么用思想征服世界,要么用武力战胜对方;若后者需要蛮力,则前者需要思想。

多言未必会给自已多带来好处,但少语一定会给自己赢得更多的主动。沉默是强大自我的一种途径,也是呈现给世界的一种态度:理性、克制、有分寸。

寡言少语可以养人之静气,静气会让心底生出泰然与从容。一个从容的人,恬然而庄重,大气而内敛。尊重你的人,其实就是被你的庄重所震慑。

以上我所讲,不知是否有道理,总之,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要尽可能多看、多听、多思,少讲话、少表态,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28、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不过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老辈人总是告诫我们:不要轻易地相信他人,他们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可是还是有的人跌入了谎言和陷阱里。

请听下面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怀着善良的愿望想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临走之前,他去告别族里的长老,他相信长老能给他一些有益的告诫,长老也确实给了他一张纸条,让他在上当受骗、灰心、绝望的时候再拿出来看。年轻人疑惑地带上纸条上路了。

外面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每当被人蒙蔽,心中烦闷的时候,他很想拿出纸条看看到底是什么锦囊妙计,但是他想:难道这是我遇到的最大麻烦吗?说不定这只是我碰到的一件小事,肯定有更难对付的事儿在后边呢,还是等到那个时候再看吧。就这样,年轻人一次一次地掏出纸条,又一次一次地把纸条收起。他总是在想:再等一等,说不定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教训而己,他知道自己只有这么一条智慧的建议,绝不能轻易地随便使用,不到非常绝望时,绝对不能轻易拿出来看。到后来,他觉得自己碰到的困难越来越小,别人的欺骗让他不屑一顾,再后来,再也没有人敢蒙骗他了,他成了人们公认的智者。就这样,他怀揣着族里的长老给他的纸条度过了一生,从来没有打开过。

临死前,他想:也许只有死亡才是他唯一一件无法逆转的事情,是该打开纸条、揭开谜底的时候了。他拼尽了最后的一点力量,用颤抖的手打开了珍藏了一生的纸条,却惊讶地发现,那是一张白纸。他恍然大悟,同时对长眠在地下的长老满怀崇敬。他对守在一旁的儿子说:“给我拿一杯酒来------。”儿子们不知何意,他说:“我要敬长眠在地下的长老一杯酒,他给了我智慧,是我一生最好的师长------。”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面对滚滚的人潮,我们不可能置身世外,不可能不受到一点点伤害,但是,请相信,我们遇到的还不是最糟的,比起我们最终的结局来,一切只不过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而已呀!在我们一生当中,要经历很多很多的困难、磨难、甚至欺骗。有的时候甚至觉得都快要撑不去了,但只要你坚持下来,困难一个个被你克服,你就逐渐成为了一个智者。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请记住一句话:“人生除死无大事。”除了死亡,其它一切的一切都无所谓,都只不过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29、势利是世俗常态

我对南怀瑾非常崇拜,因为读过他不少的书,我对他的了解几乎全部来源于他的著作,南大师所著的书的内容,无一例外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然而对南怀瑾其人不甚了解,我偶而看到,在《中国电视报》的〈人物〉栏介绍南怀瑾大师的生平,时间是年9月24日22:57和25日23:08,时间都这么晚了,对于平时9:30就入睡的我是一项重大考验。但无论克服多大的困难,我还是要等到半夜子时。我熬了两个夜看了介绍南怀瑾的生平。他生于.3.18日,故于.9.29日,享年95岁,他的两个儿子南一鹏和南晓舜以及他的几位学生介绍了他生前很多鲜为人知的事迹,南怀瑾是当代诗人、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他把老子、庄子、孔子的智慧融为一体,以通俗的方式一一讲来,趣味横生。他有很多著作,我们平时所了解南大师都是从他著的书上了解到的。“势利是世俗常态”这一观点是南怀谨大师提出来的,南大师曾写过一篇文章,现在我把南大师这篇文章全录如下:

我住的街巷里,隔壁有一家是个主管官员,逢年过节,门庭若市。有一年秋天,这家的主人因事免职,刚好接他位子的后任,便住在他家的斜对门。到了中秋的时候,进出这条巷子送礼的人,照旧很多。(但可就不是到他家里去了。)

有一天,前任主管最小的孩子站在门口玩耍,正好看到那些平时送礼来家的熟人,他们手提着东西,走向斜对门那边去了。

孩子天真无邪,大声叫着说:“伯伯,我们住在这里,你走错了。”弄的客人好尴尬,只有冲着孩子苦笑,招招手而已。有人看了很寒心,特来向我们说故事,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我说:这是古今中外一律的世间相,何足为奇?我们年幼的课外读物《昔时贤文》,便有“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等说法,这些不正是成年以后,勘破世俗常态的经验吗?在一般人来说,那是势利。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事务的交流,势利是常态。纯粹只讲道义,不顾势利,是非常态。物以稀为贵,此所以道义绝对可贵了。

你看南怀谨大师的文章写得何等的好哇!何等的精辟!在社会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势利本来就是世俗常态嘛!

30、增长自己的线

讲故事:

阿山去一家公司应聘业务员,经过一次面试、两次笔试,最终剩下阿山和另外一个男士。这人事部经理对他俩说:“我们公司就需要一名优秀的业务员,你们俩在我们的考核当中表现得都很好,难分上下,所以公司给你们俩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你们同时进入试用期,一个月的试用时间,谁的业绩好,我们就留谁。”

这个阿山为了战胜对手,整天打电话、发传真,联系客户。甚至同事跟他打招呼,他都没有时间理会。为了能够超过对手,他还把对手用的材料藏起来,害的对手找了好几天-------。

一个月很快就到了,结果被公司留下的是对手,而不是阿山。阿山很惊讶!论业务成绩也是对手的好。他不明白,也不服气。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最终还是没有战胜对方呢?回到家里,父亲看他脸色不好,就问他怎么回事儿,他就把事情的经过对父亲讲了。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拿了一支铅笔在一片纸上画了一条大约六厘米长的线,然后问阿山:“你要怎么样才能把这条线弄短一些呢?”阿山说:“擦掉一些不就短了吗!”父亲摇摇头说;“不准用橡皮.。”

“那我把线截成几段不就可以了吗?”阿山接着说。

“也不准用小刀。”父亲还是摇摇头。

“那怎么办呀?”

父亲拿起铅笔,在这条线的下面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线对他说:“现在你再看原来的那条线感觉怎么样?”

“短了。”阿山回答父亲。

“对了,增长自己的线,总比抹去或截短对手的线要强,现在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父亲微笑着对阿山说。

利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限制和阻碍对手,给对方造成不利,这是道德上的缺陷。增强自己的才干,使自己强大起来,优越起来(想办法增长自己的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帮助对方,这才是人间正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篇2630人生处事要寡语赵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