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王莽撵刘秀传说的真相撵刘秀的是王莽,
TUhjnbcbe - 2023/1/18 20:46:00
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948075655183856&wfr=spider&for=pc
王莽画像

在我国中原地区,有一个民间传说——"王莽撵刘秀",因为充满传奇色彩而广泛传播。“撵”[niǎn],是中原地区的方言,是追赶,驱赶意思,在此是追杀的意思。该传说已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很多人不禁要问,王莽为什么要撵刘秀?历史上王莽到底撵过刘秀的吗?通过传说与历史的对比,我们一探究竟。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故事梗概

1.高祖斩莽,平帝还命

传说,刘邦起兵反秦,路过芒砀山时,挥剑斩杀了一条拦路的白色蟒蛇。这蟒蛇就是王莽的前身。当晚刘邦宿营在山上,梦见蟒蛇来缠他,还呼叫着“还我的命!”

刘邦信口说道:“到平地时再还。”汉朝江山传到汉平帝(地)时,王莽将女儿嫁给平帝。继而王莽篡位,谋杀了平帝。这就是“高祖斩莽,平帝还命”的传说。这个传说将两个毫不相干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刘邦将蟒蛇杀了,斩为两段,蟒蛇转世成为王莽,杀了刘邦后人汉平帝,不仅报了仇,并将刘邦建立的大汉王朝"斩"成两段——即西汉和东汉。

汉高祖斩蛇雕像

2.偷梁换柱,皇子刘秀得以存活

平帝死后,皇后已身怀有孕,三日后就要分娩。王莽为绝后患,若生男孩就抱出斩首。大臣柴文俊向身怀六甲的夫人窦氏说明了此事。窦夫人设法提前分娩,生了个女孩。她又招来谒帝神将女孩抱入宫内。恰在这时皇后生下太子,这就是刘秀,谒帝神将他偷换出来。此后,太子刘秀被柴文俊夫妇抚养成人。

3.刘秀身份泄露,出逃京城,王莽带人追杀

刘秀长到12岁时,身份泄露,王莽派兵前来杀他。柴文俊设计将他送出京城。刘秀混出长安,直奔东南而逃,身后的王莽穷追不舍。

王莽岭

4.王莽撵刘秀的系列传说,像极了“喜洋洋与灰太狼”

危急时刻,刘秀一头钻进路旁铁牛肚里。那铁牛一使劲,将他屙到了新野城北赵庄村旁的一个土台子上,后人就把这个土台子叫作“光武台”。

刘秀到了新野,举目无亲。为了糊口,就给地主放牛。一日,他在“光武台”下,忽见王莽追来,他急中生智,趴到路旁一片马齿苋下。王莽四处寻找时,天上飞来一只老鹰,叫道:“沟里有!”王养往沟里寻找时,忽又飞来一只老鸹,叫道:“瞎说!”王莽转身向远方追去。刘秀脱险后,恨透了老鹰,骂道:“畜牲,叫你死无葬身之地!”而对保护他的马齿苋和老鸹则非常感激,遂封马齿苋”永远不死”,又赐老鸹一副银项圈。后来,老鹰便暴死于太阳之下。老鸹也变成了白脖儿,马齿苋“永晒不死”。

王莽撵刘秀连环画

刘秀逃到城东南观音寺,晚上露宿在右边的池塘岸上,时值盛夏,塘蛙鸣叫,闹得他难以入眠。就随口说道:“过去,都给我到那边池塘里叫去!”于是青蛙们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跳到左边池塘里叫去了。至今,观音寺门前池塘里的青蛙,仍在左边池塘里叫,一跳到右边就变成了哑巴。

在中原地区,这样的传说数不胜数。根据传说,王莽虽然是刘秀的外公,但是王莽是刘秀杀父之仇,刘秀是王莽新朝的拦路石,所以王莽要追杀刘秀,而刘秀仅是一个12岁的孩子,只能一路追,一路跑,情节荒诞离奇,却一直能战胜王莽,像极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看了《汉书》《后汉书》相关记载,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王莽和刘秀没有任何关系;

刘秀并没有被王莽追杀过,反而将王莽*队杀得丢盔弃甲;

“撵”刘秀的另有其人,情节也非常惊心动魄,充满传奇色彩

王莽与刘秀到底是什么关系?

刘秀既不是王莽的外孙,也不是汉平帝之子。根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是南顿县令刘钦的儿子。刘秀虽然是汉室后裔,但家族已开始没落。

刘秀九岁丧父,但是有母亲和叔父呵护,两个姐姐(刘*、刘元),两个哥哥(刘演、刘仲),一个妹妹(刘伯姬)生活虽然平淡但也非常幸福。

刘秀妹妹刘伯姬剧照

那时候的刘秀,“躬耕于南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闲暇之余也会在白河岸边放牛,观看川流不息的河水。情窦初开的他,在新野遇到了改变他人生命运的美女——阴丽华。

刘秀妹妹刘伯姬剧照

长安求学: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20岁的那年,刘秀放下手中的锄头,赴京城长安求学。他的成绩可能并不优秀(“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可能属于那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类型,但是他学到了书中的精髓。

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在繁华的京城未免感到好奇和兴奋,这时,执金吾(京城卫队)经过,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刘秀立下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理想。

刘秀妹妹刘伯姬剧照

汉高祖刘邦,常徭咸阳曾见过秦始皇出巡,喟然太息曰:“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

和他的先祖比起来,这个理想没有那样宏大,当时他的想法可能就是想通过读书能封妻荫子。但是对于当时的时代,这个理想太难了,难于上青天......

南阳舂陵:卷入农民起义

长安的求学生涯,让他开阔了视野,但是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继续“躬耕于南阳”,只因为一个叫王莽的人篡夺了汉朝江山,成立一个叫“新朝”国家。但是此时,一场惊天变局正在发生,将他推到历史舞台上的聚光灯下。

*河沿岸发生了罕见的蝗虫灾害,遮天蔽日的蝗虫袭击了长安;

*河改道,一时间,流民遍野,关东地区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

王莽推行新*,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纷纷揭竿而起,顿时天下大乱。刘秀跟随大哥刘演卷入义*行列。

南阳大姑坟:刘元为救刘秀被害葬于此地

血战昆阳:刘秀力排众议,以少胜多,王莽败亡

刘秀随兄刘縯起兵于南阳,号称“舂陵*”,当时兵少将寡,装备很差,刘秀是骑牛上阵的。后经过激战杀死了新野尉,刘秀才有了战马。后来联合绿林*征战南阳。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身为偏将*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刘秀所部数千人在昆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叶县)被王莽*队10万之众围困。面对数倍于己的王莽大*,昆阳统帅王凤闻风丧胆,甚至有将领主张弃城投降。刘秀力排众议,连夜和宗佻、李轶等十三骑组成“敢死队”,冲出重围,到定陵、郾城去争取一万七千精兵驰援昆阳,最终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胜利。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消灭了王莽的*队主力,为起义*胜利进*洛阳、长安,最终推翻新莽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刘秀的大哥刘演占领南阳。不久,绿林*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

兄长被害,刘秀强忍悲痛,韬光养晦

刘秀家族的“舂陵*”和绿林*向来不和,只是迫于在联*之中,绿林*人多势众,“舂陵*”不得不妥协,同意绿林*拥立刘玄为帝,称之“更始帝”。刘縯和刘秀在南阳、昆阳的战绩,义*内部有目共睹,但功高震主引起了更始帝刘玄的猜疑。刘秀的大哥刘縯无故被更始帝所杀。刘縯被害,对舂陵*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刘秀只能能强忍悲痛、韬光养晦。

河北招抚,脱离虎口

王莽*权消灭,更始帝建都洛阳,但是*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未曾归附,另有赤眉*,么铜马、青犊、五幡、尤来、大枪、高湖等农民起义*有上百万之众各自为*。刘秀争取到去河北招抚任务(遣光武以破虏将*行大司马事)。

光武帝刘秀

刘秀以”破虏将*”行使大司马权力,去河北招抚,其实只是个光杆司令,北上行程非常凶险,但是这也是他摆脱更始*权魔爪的唯一机会。

起初,刘秀的处境颇为艰难,后来通过广泛招募人才,所到之处,废除王莽苛*,恢复汉朝的官名,惩治腐败,赢得了地方官吏和民众的欢迎。刘秀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上谷、渔阳两郡的支持,工作开展还算顺利。直到遇到一个叫作“王朗”的人,刘秀被人一路追杀,非常狼狈,惊险程度堪比传说“王莽撵刘秀”。

李秀确实被人撵过,那个人叫王朗

王郎以算卦占卜为生,经常鼓吹“河北有天子气”。王郎利用“百姓思汉”的心理,诈称自己是汉成帝私生子“刘子舆”。邯郸地方豪杰就拥立王郎为帝,传檄河北郡县,围剿更始帝的官员和刘秀。立足未稳的刘秀,面临着邯郸伪皇帝王朗的追杀,从此拉开了“王郎赶刘秀”的序幕。

1.珍珠翡翠白玉汤

王郎称帝后,发布公告只要杀了刘秀,封十万户的爵位。刘秀不得不急忙逃亡,白天都不敢进城,就在道旁食宿。到达饶阳,已经断炊,随行人员早已饥肠辘辘。刘秀计从心来,带领大家大吃一顿。刘秀进入客栈,自称是邯郸王朗派来的使者。刘秀的随从因为长期忍饥挨饿,便抢饭吃。客栈的小吏开始产生怀疑,便谎称”邯郸将*驾到!"刘秀所部都吓得变了脸色。

光武上车想要奔逃,后突然故作镇定,从容坐到原位,说:“那就请邯郸将*进来吧!”许久,刘秀才驾车离去。这顿饭,刘秀可能终生难忘,不亚于“珍珠翡翠白玉汤”。

2.滹沱河畔遇险记

光武日夜兼程,蒙霜冒雪,时正天寒,脸面都冻裂了。王朗*队一直到了呼沱河,因为没有船,刘秀陷入困境。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河面结上来一层厚厚的冰,踏冰而过,队伍即将过完的时候,冰块开始融化,最后几辆车来不及逃跑就陷入刺骨的河水之中。

3.神秘白衣老人指点迷津

过了河,刘秀不知往哪里走为好。巧遇神秘白衣老者指路:赶快走,信都郡的人还在为长安*权坚守着,那儿离这里八十里。”果然,信都郡太守任光开门迎接。

光武帝刘秀

以上三个故事,充满神奇色彩,但确是刘秀招抚河北的真实经历的事情,史书有记载如下:

《后汉书·本纪·光武帝纪》:光武趣驾南辕,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饶阳,官属皆乏食。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传吏疑其伪,乃椎鼓数十通,绐言邯郸将*至,官属皆失色。光武升车欲驰,既而惧不免,徐还坐,曰:“请邯郸将*人。”久乃驾去。传中人遥语门者闭之。门长曰:“天下讵可知,而闭长者乎?”遂得南出。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进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光武即驰赴之,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

而后世的“王莽撵刘秀”的一系列民间传说,大都能从“王朗撵刘秀”这段历史中找到影子。但是王朗如同跳梁小丑一般,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被后世人铭记。

后世提到“王朗”,多会想到曹魏三朝重臣王朗,《三国演义》中七十六岁高龄的王朗与大都督曹真在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但是,此王朗非彼王朗,同名同姓而已。

光武帝刘秀

结束语

由此可见,“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是以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为中心,从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中提取素材,通过艺术加工、幻想、虚构等手法而来,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的结晶,具有非常强的艺术魅力,表达了人民对明君刘秀的敬仰和对乱臣贼子王莽的厌恶。但是,传说不是历史,两者需要区别对待。#王莽#

参考资料:《后汉书》《新野县志》《百度百科》等。你那里有“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吗,欢迎评论区在分享。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莽撵刘秀传说的真相撵刘秀的是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