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民间故事母亲让儿子娶姑娘,儿子我要娶寡妇
TUhjnbcbe - 2023/1/18 20:45:00
天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139943003619390&wfr=spider&for=pc

北宋末年,睦州青溪县排岭镇,人烟稀少,水域纵横。这边是山,那边是山,前面是山,后面还是山。

离排岭镇30里水路有个小村庄,村里有十几户人家。

大家日子过得虽然是很贫穷,但民风淳朴,除了王贵和王能两家,还有张光棍,很少有闹矛盾的。

王贵与王能,上溯多少代可能同一个祖宗,但到了他们这一代,可不管这些,因为有了利益冲突,他们可以对骂,甚至可以动手一分高下。

因为贫穷,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冲突的导火索。比如,你家的鸡进了我家的菜园子、我的狗把你家的鸡追到了粪坑里。

比较而言,王能家比王贵家要富裕一点。一是王贵的父亲死得早,二是王能的父亲常年在外跑木材生意,稍有积蓄。

两家人,由小矛盾积累到如同生死仇敌,花了十几年时间。到了结婚的年龄,王能自然是娶上了媳妇,王贵家贫,却没人瞧得上。

新婚燕尔,只要王能小两口稍微在王贵面前秀半点恩爱,王贵就觉得王能在碾压他的自尊,让他无地自容,似乎在嘲笑他家的贫穷。

而这一切,本来是人家小两口很正常的举动,对王贵来说就是挑衅、就是显摆,因为,他们两家有仇。

在没人的时候,王能的媳妇朱慧莲还会主动向王贵打招呼,王贵只得尴尬地应承,无论怎么说,一个大男人,心胸不可能还没有女人的宽广吧?

名义上,朱慧莲喊王贵哥,实际上,朱慧莲比王贵还要大几个月,而王贵比王能又要大一些。

朱慧莲曾对王贵说过,两家其实没啥生死矛盾,都是邻居,不必整天剑拔弩张的。

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是王能结婚半年后,方腊在歙县七贤村领导的起义。

众乡邻争先加入,能参加方腊领导的起义*,一时成为有志青年的热血壮举。

王贵参加了起义*,王能也不例外,王能要跟着方腊为穷人打天下。

因为是同乡,王贵与王能被编到一个小队,碍于都是战友,虽然有点尴尬,但不得不相互配合。

在近一年的出生入死中,王贵与王能平时很少讲话,但在*事行动中,两人已经有了天衣无缝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们都能知道对方所要表达的是什么。

算起来,他们因为相互配合,相互挽救了对方至少三次生命。

按理说,王贵与王能已经有了过命的交情,但他们在别人看来,似乎就是两头牯牛,见面没有顶架就是云淡风轻了。

因为从小到大,他们除了吵架斗殴,没有好好地说过一句话,即使当兵了,现在两人吃饭都不坐在一块儿。

方腊虽然很快有百万响应,但农民*作战经验不足,加上叛徒告密,方腊受伤后被韩世忠生擒。

所谓树倒猢狲散。童贯对起义*残酷镇压。

王能与王贵在大溃逃中,眼看一只冷箭就要射向王贵,王能想都没想,一把推开了王贵,自己却中箭而亡。

弥留之际,王能对王贵断断续续地说了很多。

他说他对王贵早就没有仇恨了,想想以前真是可笑之极,为了那么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信任和交往。

王能临了的时候,说好想叫王贵一声哥,好想与哥一起喝一顿酒,说罢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王贵强忍住没有哭出声来,咬住自己的手腕不松口。

王贵藏好王能的尸体,自己也在山上隐藏了三天三夜,最后把王能的骨灰,带回了排岭镇。

当王贵还没有到家,远远地就听到母亲和王能母亲骂架的声音,他心里一阵悲楚涌上心头,人都死了,计较那么多,还有什么用?

王能的父亲因为战乱,一年时间没有出去做木材生意了。

他们为儿子设了灵堂,王能的母亲与妻子朱慧莲哭得是天昏地暗,王能的母亲想起自己的儿子没有留后,更是哭得死去活来。

穷人的思维就是这样,王贵的母亲却破天荒地开心得不得了,而她根本就没有听清楚,她儿子的命,可是王能用生命换来的。

王贵只是轻声地对母亲说:“娘,做人要讲良心。”王贵母亲对王能家是真的仇恨,因为他们的积怨也真的太深了。

朱慧莲是喊过王贵母亲的,王贵的母亲,却好像没有听到一般,从此,朱慧莲也不会自讨没趣。

王能父亲知道了事情的经过,说男人就该这样,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感念王贵把儿子的骨灰背了回来,有一天,王能父亲试探地问王贵,愿不愿意和他一起做木材生意。

这么好的事,谁能阻挡呢?只是王贵脸红地说道:“可是王叔,我没有本钱。”

王叔打了两声哈哈,说跟我去就可以了。

朱慧莲因为没有生育,王能母亲生害怕儿媳妇走了,而开明的王能父亲,却让儿媳妇如果有了合适的,随时可以离开。

但是朱慧莲的答复很明确,她虽然和王能结婚只有半年,她踏进了王家的门,就生是王家的人死是王家的*。

她还说她永远是公公婆婆的儿媳妇,她要为他们养老送终。老两口听了朱慧莲的话,既感动又对儿媳妇肃然起敬。

老两口商量,多赚些钱,到时候找个上门女婿,绝不让朱慧莲这么好的儿媳妇吃亏。

入了生意行道,才知信义值千金。王贵亲眼见王叔,不用钱就可以把木材拉走,遇到手头紧或者穷苦人家急需,只需定好交付日子就行。

随着日月的拉长,王贵母亲与王能母亲不再吵架,说话也仅仅限于打招呼。她们也没有私下往来,因为她们还不习惯做好邻居、好朋友。

王贵家的生活已经有了质的改变,茅草房也变成了瓦房。每次回来,王贵都听到众人对朱慧莲很高的评价。

只是他们这个小村庄实在是贫穷的代名词,好儿郎哪里会来这里当上门女婿呢?

每次回家,朱慧莲都叫王贵哥,王贵对朱慧莲孝顺公婆看在眼里,尊敬在心里。

有一次,王贵与王叔过排岭镇,见一老妇人端着一大盆衣服,行走缓慢,前面一位年轻的姑娘还在使劲地催。

从她们的谈话中,知道了她们是母女关系。王贵感到奇怪,什么样的父母,会把女儿娇惯成这样?

王贵不知道的是,此女子娇生惯养,专横跋扈,知道底细的,就算儿子打光棍,也不会娶她回家当儿媳妇。

于是,她的父母,就希望媒婆把她介绍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

有次回家,王贵母亲说,有位媒婆要给你介绍一门亲事,看啥时候见见人,王贵轻描淡写地应了一声,却去了朱慧莲家。

屁股还没坐暖和,就见王能母亲在抹眼泪,说家里没有年轻后生,就会招人欺负。

朱慧莲一个劲儿地劝婆婆别说了,王贵一听朱慧莲的话,反而追问得紧,王能母亲只得如实相告。

朱慧莲有次在地里干活,被村子里的张光棍当面搂抱调戏,把朱慧莲都吓哭了,幸好婆婆及时赶来。

听完这些,王贵“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就是一趟子。

朱慧莲和婆婆连忙出门,哪里追得上?当她们追到张光棍家门口的时候,只见王贵正骑在光棍身上,出拳狠揍,把光棍揍得是哭爹叫娘。

朱慧莲连忙冲上去抓住了王贵的手,说别再打了,话一说完,眼泪便扑簌簌地流个不停。看着楚楚可怜的朱慧莲,王贵的心里一阵心疼。

这一天,王贵母亲收拾好院子,只等媒人带姑娘来。王贵倒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似乎有些期待,又有一些失落。

因为两家关系越来越好,朱慧莲也来家里帮忙。她忙来忙去,表面很是快乐,但她也是有心事的,淡淡的忧伤,只有自己能懂。

说实话,王贵对相亲一事,不是看在母亲的多次唠叨上,他是不会答应的。提到相亲,他隐隐感觉到,自己心里,已经住了一个人。

而朱慧莲呢?自从王贵替自己打抱不平,揍了张光棍后,她就有了念想。如果王贵喜欢自己,只要他一句话。

可是,朱慧莲转念一想,自己已经结过婚,还死了丈夫,王贵会嫌弃自己克夫吗?即便王贵喜欢,自己能过得了他母亲那一关吗?

王贵心里已经有了朱慧莲,他怕说出口,朱慧莲不同意,王能的父母不同意,那到时候势必会非常之尴尬。

所以,趁媒人和姑娘还没有到家,他用谎言骗母亲,说去村口去接她们一下。

而在家帮忙的朱慧莲,在切菜装碗的时候,因为心里有复杂的心事,不小心把碗掉在了地上。

只见掉在地上的碗,一下成了两半,这下可惹恼了王贵母亲的大忌,她的脸瞬间大变!

原来,在相亲的时候,摔破了碗或者打破了杯子等,都是不好的忌讳,证明这门亲事不能成。

虽然没有依据,但旧时的农村,就讲究这个。朱慧莲忙尴尬地说了一句不好意思越帮越忙,脸一红就回自己家了。

王贵母亲心里很是不爽,没有给朱慧莲留半点面子,甚至认为她是故意的!

当王贵回到家的时候,媒婆与姑娘已经来了多时,母亲啥都准备好了就等他开饭了。

看到了姑娘的背影,王贵却问妈,朱慧莲不是在帮忙么,你怎么不留她吃饭?

王贵母亲,用眼色瞄了一下儿子,不理他,说赶快吃饭。当他坐下的一瞬间,看到了姑娘的脸,他一下没了吃饭的胃口。

为何?原来这个姑娘,正是他以前见过的那个吼她母亲不愿意帮母亲端衣服盆子的那位!

这姑娘给王贵的印象差极了。很显然,姑娘不认识王贵,与媒人说话吃饭很是自然,一点都不怕生。

饭桌上的礼貌,王贵没有少,可饭后媒婆问王贵对姑娘的态度时,王贵的果断拒绝,却惹恼了姑娘,也惹恼了王贵的娘。

王贵的母亲当然不知道王贵认识这位姑娘,她认为这么好的姑娘不娶,你还能娶个啥样的?说罢就要拿条子揍王贵。

树枝抽在王贵身上,王贵依然不同意。姑娘也是气急,说看你那矮不隆冬的样子,就是个光棍命,说罢拉起媒人就走。

“姑娘,你把话给我说清楚,我儿子这么帅,怎么就矮不隆冬是个光棍命?”

王贵不再抽打儿子,转眼一看,媒人与姑娘步子迈得飞快,理也不理她。

这下王贵母亲,很生气地叫王贵跪下,问他究竟咋回事?

王贵说这个女孩自己的母亲她都吼她都不愿意帮下手,何况别人的母亲呢?最后,他对母亲说,其实我早就想告诉你,我喜欢朱慧莲?

“啥?你喜欢一个八字硬克夫的寡妇?”

这一次,王贵母亲,是真的怒了,树枝雨点般落在了王贵的身上,突然,一个人影冲了上来,抱住了王贵,一起承受暴打。

冲上来的正是朱慧莲!上面的动静,他们早就知道了,公公婆婆与朱慧莲便出来看个究竟。

当朱慧莲听到王贵说喜欢自己的那一刻,她便什么都不顾了,冲了上去,而她的公公婆婆,也掉下了幸福的眼泪。

因为,他们早就看好王贵,只是不敢开口。

两个人的真爱,是什么也阻挡不了的。王贵母亲由愤怒到勉强接受,经历了好长时间。

结果,公公婆婆把朱慧莲当女儿嫁给了王贵。

王贵与朱慧莲,把王能的父母当亲生父母一样,二位老人得了善终。

朱慧莲给王贵生了两儿两女,对王贵母亲更是体贴孝顺。

有一年,婆婆生病在床不能下地,而王贵出去做木材生意不小心压坏了腿,那一年,是最痛苦的一年。

当然,累的只是朱慧莲。朱慧莲照顾了婆婆,再照顾丈夫再照顾孩子们,她一天就像一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可是,她总是笑眯眯的,更没有半句怨言。

王贵母亲在临终前,说朱慧莲是天底下最贤惠的儿媳妇。自己有福,儿子有福,后代有福了。

后来,王贵的儿子双双考取了功名,两个女儿也嫁到了好人家。

在王贵88岁生日的当晚,王贵含笑而终,奇怪的是,第二天晚上,朱慧莲也无疾而终。两人共同书写的这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母亲让儿子娶姑娘,儿子我要娶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