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如果一个人总是不与外界接触,平日里也不与人说话,长期下去会怎样?
这一现象,似乎变得十分普遍。人们不仅没怎么样,许多人还变得越来越自我,越来越依赖于自己周遭的环境,与环境融为了一体,与环境共生。“社恐人士”越来越多,他们不愿与外界打交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语言沟通与人的社会属性
日常生活中,哪些人最需要通过沟通交流,与人打交道开展工作呢?
一是教师,二是播音主持,三是直播主播,四是销售,五则是各**机关工作人员,六则是体育项目运动员或相关从业者。
观察可见,这些人群使用语言的几率几乎是其他工种人员的几倍不止。而且,必须使用语言与人展开沟通交流的工作,往往都是群体性工作,且通常是以一对多,上对下,主对辅等形式展开的。
在以语言为主要交流工具(工作用具)的过程中,这些人的口、耳、眼脑逐渐演变出一整套体系,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工作需求。
一般而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语言系统,其实就处于什么样的社会阶层中,或者正在迈向不一样的社会阶层。
这是因为,普通人或贫穷的人讲话,自有其话语特征与逻辑。而且多半围绕柴米油盐、涨价、购房、*金、股票相关。这里面有一套非常独特的,单独属于社会贫穷人群才能理解和听懂的话语体系内容。在这一部分群体的语言沟通过程中,有如下特征:
1.声调粗野,嗓门大
2.没有起承转合,没有语气停顿
3.语速急促,发音只发一半
4.夹杂脏话秽语、市井俚语
5.交流过程中时不时爆发出爆破感笑声
6.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
7.聊天内容无思考痕迹,往往脱口而出
8.讲话内容多集中于婚姻家庭琐事,尤以亲戚妯娌纠纷、男女爱情、房产纠葛为主
如果你曾经在公共场合,比如地铁、公交、一般性大众化餐厅内,观察或聆听过一些人的交谈,几乎立刻就可以发现一些人的社会阶层与个人教养以及素养。因为他们在讲话或交流过程中,完全暴露了自己的认知,以及认知层级。
比如点餐时胡乱咋呼,吵成一团,唯恐其他人注意不到自己;上菜后先拍照再大惊小怪地点评一番,声浪巨大到严重影响周围人的程度而不自知。
吃完饭整张桌子上乱七八糟,纸巾、筷子、勺子悉数乱成一团,像垃圾场。吃完饭呼啦啦一群人笑得东倒西歪地出门去,顺带碰得桌椅乒乓作响。
我们经常说语言体现人的思想和世界观、价值观,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嘈杂、随意、很少讲究章法、秩序感的环境中时,他们会不自觉的养成一种随意呼和,一说话就口语连篇,一个成语都不用的,颇为自在和私人化的语言表达习惯。
而这些习惯不会因为精致的妆容与姣好的容貌而有所隐藏,相反,两者之间往往搭配得令人深觉喜剧而讶异。
反之,处于社会潮流行业,有一定语体要求的人,其讲话就自带特殊话语体系,也就是说,他们说话用词和日常表达,可与普通人后穷人的说话方式完全不同了,话语体系是一定会体现出圈层以及行业特征的。
譬如前段时间被批驳和引发嘲弄的“互联网大厂黑话体系”,就是其中一支奇葩。开会不叫开会,叫拉齐水位;策划方案不叫策划方案,叫为客户赋能;加持、倒逼、打透、串联……
种种眼花缭乱,不知所云的词汇乍然一生到圈外人士的耳朵里,很容易让人大吃一惊,觉得自己是不是没读过书,或者瞬间被社会环境给屏蔽或抛弃了。
其实这些不过是互联网行业内工作性质和工作环节形成的一些话术而已,其本身并无科技含量,但是被博大精深的中文一组合,含义就变得颇为高大上,叫圈外人士忍不住肃然起敬。
但实际上,这种所谓的高大上都很扯淡,不仅拉高了沟通水位线,更无形中增加了卖弄学识、故弄玄虚的嫌疑,无端端让人讨厌。大众在经历了最初的愕然之后,逐渐摸透了其中窍门如今也不再害怕这些词汇,并还拿这些话语体系来搪塞人的互联网圈新人一顿嘲讽。
我们举这两个例子,目的是提醒大家,公共场合讲话的时候,一定要分清场合定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说辞,别在不应该暴露的地方,暴露了自己的尴尬或身份。
因为,语言虽然脱口而出,但脱口而出之后,外人就能立刻分辨出你所处的圈层和社会环境,以及你本人的学识修养和能量,以及你可能的人格特征。
语言系统用进退废
以上,我们主要谈到了工作中需要频繁用到语言的场合,以及这些语言场合形成和彰显出的个人特征。对于那些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用到语言交流的工作和行业中的人来说,其思维、语言表达方式,通常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实验室科研人员、医生、关键岗位决策人、*府官员一把手、流水线工人、银行职员等,这些人的日常工作并不以语言交流沟通为主,而更多是以思考、实际操作、思维决策、选择分析、计算与判断等方式为主。
又因为所涉及的内容一般而言具有具体而确切的指向性,可能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结果,影响到事情的进一步发展或解决。
因此,这些行业中的人,通常不多讲话,但凡讲话,也是以思考之后的语态语言,配合以字斟句酌,减少理解误差的基础上传递给对话人的。所以,他们的语言特征通常表现为:
1.言简意赅
2.语速缓慢
3.吐字清晰
4.字音节完整,语句有高低起伏
5.语调有起承转合,有明显的轻重音节变化
6.前后逻辑清晰准确
7.聚焦主题,无废话
8.语调平缓,语气有力而稳重
9.语言内容经得起客观检验与核查
以上,就是我们对不同环境下的人,讲话多寡以及其特征的分析与归纳。
在不同环境下,有的人整天与外界环境接触,见的人多,话说得也多;而有的人则与大环境接触少,想得多做得多而说的机会少,这就导致两者会有完全不同的人格特征,和话语表达方式。
长久下去,各自会形成完全不同的人格特征和表达习惯、风格。
-TheEnd-作者
汤米编辑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LaGuardia,J.G.().DevelopingwhoIam:Aself-determinationtheoryapproachtotheestablishmentofhealthyidentities.EducationalPsychologist,4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