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榴莲历史通。话说公元前年,21岁的秦孝公继位。刚上任的秦孝公,年轻富有激情,他想要重振年前秦国的霸主之业。因此他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招揽天下的人才帮他实现这宏伟蓝图。商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卫国跑到了秦国,著名的商鞅变法就开始了。对于变法的具体内容,小编就不赘述了,在《商君书》里有比较详细地记载。榴莲历史通在这只讲讲变法为什么会成功,关键就在于以下几点:
一、一把手是关键
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刚到秦国时,对秦孝公是否真正希望变法进行了试探。他先试之以“帝道”,这是“道”家学派的一种*治学说,秦孝公毫无兴趣。第二次商鞅又用“王道”试探,这是儒家的学说,孝公又不愿听。第三次商鞍说“霸道”,这是法家的学说。商鞅讲到“强国之术”,秦孝公对此一拍即合,想要变法。三探孝公的故事充分说明,秦孝公希望变法图强的目的,不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帝位,而是完全出于他的内心,从心里希望秦国强大起来。
后来随着变法的深入,反变法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不过在很多关键时刻,秦孝公都能毫不犹豫动摇、无条件地支持商鞅,这才保证了新法的顺利进行。就像北宋王安石变法,一开始也得到了宋神宗的倡导和支持,搞得有声有色。但是后来宋神宗犹豫动摇,对反对变法的元老功臣姑息迁就,最终导致了王安石变法失败。所以说,一把手的强烈愿望,再加上他的亲自推动和保驾护航,这就是商鞅变法成功最大的原因。
二、改革者的决绝
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旧贵族的激烈反对。秦孝公知道后,却旗帜鲜明地公开表示支持商鞅,他说:“寡人不知疑矣。”于是,说干就干,制定法令,进行变法。他不顾商鞅年青、出身低微,毅然任命他为左庶长,全权主持变法。后来秦孝公又升商鞅为大良造,地位相当于相国,直接控制**大权。商鞍变法就是这样在改革者的决绝下,大规模开展起来的。一般说来,但凡涉及到改革,大家肯定会不满意。因为已经习惯了老样子,不愿意改变。这个时候,改革者必须一意孤行。要是这个时候改革者讲民主,那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对于这一点,史记中也说到: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三、敢于打破传统
对于商鞅此次的变法,有反对者说:按照老规矩办事,官员也轻车熟路,百姓也安生,多好啊。现在为什么要费这个劲?商鞅反驳到:圣人之所以能够使国家强大,不会拘泥于以前的规矩。强者是建立规则的人,只有弱者才是被规则约束的。商鞅的做法正如他所言:废井田,改变了之前大家心照不宣,国家变相默认土地私有的状态;奖励*功,按功受爵,使得秦*在战场上非常骁勇;实行连坐法,一人犯罪,十家受牵连……俗话说“不破不立”,正是由于此次变法商鞅敢于在多方面打破传统规则,建立新的法律法规,才使得秦国整个风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四、取信于民
商鞅在变法之前做了一件事情。他在南城门立了一根木头,旁边粘贴告示:谁要把这个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金。结果谁也不信。过了两天,他又换上一张新的告示:谁要把这个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五十两*金。这回,有个汉子想闲着也是闲着,扛了就当锻炼身体吧。然后他真的就得到了*金。老百姓都惊呆了,明白*府说一是一,不开玩笑,讲信用。于是后来,商鞅的新法能够顺利实施,正是因为百姓们对*府的高度信任。这也正所谓“民无不信不立”,信用也就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又一个关键。
五、铁腕手段
新法推行一段时间之后,秦太子带头违反新法。商鞅就正好抓住了太子这个典型。对于不能用刑的太子要怎么处理呢?商鞅让太子的老师代他受刑。一下子,无论是反对势力还是普通民众,都认识到了变法已不可逆,都老实了,再也没有人敢阻碍新法的执行。新法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只是也正因为这次商鞅的铁腕,太子一直对他心存不满。太子继位后,就将商鞅车裂了。当然这是后面的故事了,与本话题无关,在这就不多说了。除了太子,商鞅对普通人也很铁血。他常在河边组织公审,审完一个就砍一个,把整个河水都染红了。这种强大的震撼效果是很明显的。包括后世提出的“治乱世宜用重典”,就是在商鞅这上面发展起来的。
小编认为,以上几点,就是商鞅变法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商鞅的变法也是七雄变法中推行时间最长、新法内容最彻底、人民最欢迎、效果最持久、威力最大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虽身遭车裂,但是其法并没有被废除,继续推动着秦国历史的进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榴莲历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