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敢拒绝的讨好者,人生到底有多累
TUhjnbcbe - 2022/12/18 11:19:00
凪的新生活

最近,我看了一部剧——《凪的新生活》,豆瓣评分8.8分。

女主角大岛凪,总让我想起一个词——“便利贴女孩”,顾名思义,指的是安静本分,对人有求必应,存在感薄的就像一张纸的女孩。

剧的开头,小凪总是因为别人的要求忽略自己的需求。明明是同事的错,她却抢先承认背锅。工作中,她不敢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为了省钱,她带便当去公司,同事约吃午饭,因为怕被说“不合群”不好意思拒绝,吃饭过程中被嘲笑却不知如何还击。

可让小凪寒心的是,对别人尽心尽力的她,在晕倒后,没有一个人关心自己。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心中一凉。现实生活中,大岛凪绝对不是一个人。

你是不是也经常跟小凪一样,

1.总是下意识地委屈自己、讨好别人?

2.也会紧张迷茫,突然不知道如何跟人交往?

3.总是觉得自己太善良、软弱,活得太累?

如果你也有这些时刻,不妨一起来看这本《善待自己,不要受伤》。在阅读过程中,或许你会找到答案。

善待自己不要受伤(韩)刘恩庭京东¥41.65购买已下架

作者刘恩庭,是心灵健康主治医师,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研究院医学博士,韩国肥胖治疗学会学术理事长。在韩国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中,她告诉大家自尊心整形和外貌整形一样重要。

从这本《善待自己,不要受伤》开始,建立真正的自尊感,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真正的自尊感,不是要靠时刻不停的工作,或是压抑自己的需求,来获取成就感或认同感,而是真正成为自己,获得内心的宁静。

01.

好好休息——允许自己“游手好闲”

前段时间,B站出了一个献给新一代的演讲,网络上关于“前浪”和“后浪”的争论不断。从评论来看,许多“后浪”们并不认同B站的这一管鸡血。

要加油,要上进,要努力,要拼搏,似乎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年龄成为很紧迫的一道坎。20多岁的女性,会焦虑于家人的一次次耳提面命:再不抓紧,对象不好找了啊。年轻人自嘲为“社畜”,时刻担心,还没到35岁,就要被公司优化淘汰了。

除了来自外界的压力,本质上,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焦虑感变强了,自尊感变弱了。对容易焦虑,无法停歇的人来说,不让自己超负荷运行,“休息”就是一项最重要的“技能”。

怎样减弱焦虑感,让生活更从容更幸福?《善待自己,不要受伤》中提出了两点建议。

1.放下对“不忙碌的人生”的负罪感。

2.给自己留出“快乐独处”的时间。

只有忙起来才有意义吗?除了少数人,大部分“社畜”想必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大脑和身体也是需要休息的。据科学研究,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外加精神压抑,很可能引起中风脑梗、心肌缺氧、甲状腺结节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乳腺癌、抑郁症等疾病。“劳逸结合”才是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李子柒”的视频为什么爆火?因为画面唯美,更因为迎合了都市人对慢节奏田园生活的向往。不管是发呆,还是玩玩拼图,给自己留一点独立的空间,把做“无用之事”的权利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吧。

作者提出:“如果很难抽出完整的时间段,那么你可以尝试提前30分钟到达约定地点或下班时提前一站下车,这些做法都很不错。每天都要给自己留出时间,哪怕只是20~30分钟也好。”

哪怕是30分钟,在这段独立的时间里,你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只需要专注于自己。你可以静下来享受这段光阴,去远方,去想去的地方,比如留下过美好回忆的大学校园或周边一些风景好的散步路线。

心态转变后,身边的日常生活好像也没那么无趣。幸福感本就大都来源于小确幸。从小事中获得的动力,比想象中要大得多。我们无法真正做到“生活在别处”,但我们可以给自己留一点喘息的空间,享受一段“心在别处”的时间。

正如巴特勒说的:“人不像动物,人能领略出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享受生活。”

02.

表达需求——“自私”一些也无妨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化鼓励无私的付出,歌颂奉献的伟大。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不好意思开口要求什么,总是把别人的需求至于自己的需要之前。她们害怕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会显得以自我为中心。

现实世界中,我们常常看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你什么都不说,难过辛苦一个人扛,时日一久,周围的人也会默认你没有情感需求,进而忽略你。你的付出也成了理所当然。

长期的付出如果没有相应的正面回馈,付出的人也会在心中产生不平衡感。满心的期待得不到满足,日子久了,心中的不满堆积。冷战继而被引发,导致恶性循环。

《善待自己,不要受伤》中,作者写道:“偶尔“自私”一点也无妨;偶尔忘掉对方的期待也无妨;拒绝一次也无妨;有时候,被骂又有何妨!你一向和善。若因你一丁点儿的改变就背身离去的人,即便现在不走,将来也会离开。”

生活不是偶像剧,你不表达,对方很难靠意识流揣摩到你的需求。恋爱中,恋人们与其靠猜,不如直接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婚姻中,疲于应付的妈妈,也该多多与家人有效沟通,让老公参与家务与育儿,而不是一味大揽大包的同时,内心却疯狂吐槽。

高分韩剧《请回答》中,老二德善觉得自己是被忽略的一个。她在为姐姐庆生的时候爆发了,向爸妈说出了自己的不满,并哭得稀里哗啦。几天后,在她参加完奥运会举牌回到家后,爸爸到巷口接她,拿出来准备的蛋糕,第一次专门为她过了生日。

爸爸不是一个天生的职业,他也是在不断的学习怎么做一个优秀的爸爸。某种意义来说,儿女也是父母最好的老师,表达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和学习渠道,极大的影响家人之间的感情浓度。

“我们一直忘了要搭一座桥,到对方心里瞧一瞧,体会彼此什么才最重要,别再寂寞的拥抱。”

很多时候,并不是亲友们不关心我们,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他们表达爱的方式未必是我们想要的。

不妨“自私”一点,说出你想要的。“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03.

成为自己——与期望和谐相处

畅销书《无声告白》中,父母将自己未完成的期望施加在女儿莉迪亚身上。父亲想要她做一个社交达人,母亲要求她热爱理科,有一天能成为医生,莉迪亚努力表现,讨父母欢心,然而太难了,她过得非常压抑。父母的高期望间接导致了莉迪亚的死亡。

无声告白伍绮诗、孙璐

无声告白伍绮诗著年度图书现当代文学作品畅销外国小说新华书店正版畅销书籍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2.5购买

无论是外界的期望,还是对自身的期望,都是压力的起源。过于在意他人评价的案例,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因减肥得厌食症的人。

与大众的刻板印象不符的是,她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胖子,而只是对身材有着过分的执念,从而催生了减肥强迫症和焦虑感。

怎样与期望和谐相处,获得真正的平和?

第一步就是要“承认”。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挣扎,并非用一个简单的词“失望”,就能表达清楚。

书中写道:“当你忙碌、疲惫的时候,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不能享受当下呢”,这时你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人生最大的成功明明是幸福,你却偏偏在意别人的眼光、苛待自己。”

摘掉面具,扪心自问,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最在意的是什么?这阶段最想要的是什么?

例如,你的性格是进取型还是安稳型?是更想追求事业还是照顾家庭?这直接影响你的职业、恋爱、择偶等诸多选择,继而影响你的人生轨迹。

内心真正的渴求会不断推动你。如果你做不到对自己诚实,便容易陷入内耗。一味的迎合外界的标准,追求表面的繁华,你将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更提不上平和了。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说,我也不懂自己的心啊。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甚至会自我欺骗。

作者提出了一个办法:“抽签”。听起来,这是个很唯心主义的办法,并无科学依据,但仔细想想,却很有道理。

抽签让你明确对选择的第一印象,足以确认自己的真心。

如果想抽签,那么你最好在签上明确地标明具体的内容。比如在决定离职的时间时,你可以在纸条上记四种情况。

①我想马上辞职。

②工作3年后再离职。

③希望干一辈子。

④总有一天会离开,但不是现在。

打开纸条时你的第一反应就反映了你的真心,你会明了哪一种选择才是内心真实的倾向。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你才不会放弃自己人生的主导权。

“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一生,最难得最珍贵的,莫过于成为自己。”

04.尾声

阿德勒曾说过:“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人是群体性动物,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态和生活质量。“期待被认可”,是每个人内心最本真的愿望,而良好的自尊感,是活得洒脱的秘诀。

《善待自己,不要受伤》这本书,正如作者刘恩庭在前言中所说,它很适合正为人际烦恼的人,虽然不能给你开出完美的处方,但能补充许多心理能量,让你一步步找回自尊感。

书中的许多心理小妙招,如果在生活中活学活用,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当你因为外界而受伤,或者心存偏执时,不妨打开这本书。想要幸福平和的生活,从善待自己、内心强大开始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敢拒绝的讨好者,人生到底有多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