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什么不可放下》阅读笔记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说起弘一法师,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另一个名字——李叔同。他出身富商之家,年轻时锦衣玉食;他爱好广泛,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等领域,均有不凡造诣。“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首《送别》更是感动着许多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绝世才子,中年时却突然弃绝红尘、遁入空门,过起了一领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甘淡泊、守枯寂。
内心恬淡的人,即使穿的是布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也仍能悠然自得,没有一丝不适和不快的感觉。即使面对烦恼和生死,也能安然对待,心中不生一丝痛苦的波澜,这样的人生,并不需要吃穿玩乐这样的感观享受进行配合,一样会感到宁静和幸福。
法师说“寡欲故静”,寡欲者大都淡泊名利,注重内心的修养而不为外物所累,因而能够在红尘中做到“静”。欲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源,当人有欲望的时候,就会为了满足欲望而“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清心寡欲”,自然不会有任何动作。
现实中的我们忙忙碌碌就是因为欲望太多,当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之后,另一个新的欲望又会产生,永远不会有终结的时候。因此,我们始终不得空闲,难以腾出时间修养身心。
淡定而不浮躁的人,即使生活赐予他的是苦难与失败,他也仍然能够从容面对。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弘一法师《晚晴集》
天冷时,就想夏天很舒服;天热时,又想冬天的好,一年四季,都没有舒服的时候。如果能放下这些不切实际的念头,那么,无论身在何处,环境怎么样,都能够感到安定。粗茶淡饭胜过饿肚子,茅草房好过露宿。人生如果能知足,就会消除烦恼,得到快乐。
因为知足,内心便充满富足感。有句话叫“人心不足蛇吞象”,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基本信条就是“知足常足,知止常止”。世人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永不知足,永不停止。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味道。弘一法师留给我们的最有禅意的话。
世人往往因为不能忍,一句话、一件小事就可以引起纷争,搞得谁都不愉快。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生活中,我们往往在小事上,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不大的事情上,比较容易原谅,但对已经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的人,却很难做到一笑泯恩仇。其实,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应该做到原谅。
只要我们还活着,只要我们还要和人打交道,那么,被人说“闲话”就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闲话无伤大雅,有些却是捕风捉影的造谣中伤。流言止于智者,面对流言,一笑置之远比极力辩解要好得多。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流言最怕真相,在恰当的时候,我们摆出事实,敞开大门,流言自然无处遁形。在工作和生活中,遭遇流言是难免的事。我们不必理睬造谣生非者,也无须惧怕那些闲话,当我们不为闲话所左右,闲话对我们来说也就毫无意义了。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旅程是快乐的、轻松的,那唯一的办法,就是放下包袱,丢弃多余的负担。什么是多余的负担呢?有些人为了轻装上路,把责任和道义扔下,这是一种错误的取舍。
定期清理你的欲望,甚至当欲望来到时,你不妨将它暂时放一放,看过一段时间,你是否还会对它念念不忘。比如当你看中一件价值不菲的衣服时,不要急于将它买下来,待过几天,你会发现,你已经没有了当时那样强烈的购买冲动。当你有了超出自己能力的欲望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那些欲望吗?
做人做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太在意别人的态度,就会失去自我。人活一世,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而不是做别人的应声虫。
泰戈尔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时,你也将错过群星。”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就是珍惜自己的心情和健康,就是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和幸福。
弘一法师经常吟诵《禅宗无门关》,一首很美的诗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夏秋冬都有着无可替代的美,我们既不需要伤春,也不需要悲秋。春天来的时候,我们就欣赏百花;夏天的时候,我们就体味凉风带给我们的那一刹那的清凉;秋天的时候赏月;冬天的时候赏雪。
顺其自然,是对生活的一种坦然,是人生的一种睿智;顺其自然,是让我们随时随地摆脱金钱、权势、成败等一切羁绊,尽情地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寸阳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古人修身的名言,告诫人们要常怀自省之心,检讨自己的过失,闲谈之时,不要谈论他人是非。
无论是修行者还是普通人,都应当时时反省,不要随便妄言。要知道妄言妄行,不但有损他人,同样是在耽误自己的宝贵时间,打扰自己的修行和成功。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在这里讲到了“从容闲暇”四字,在他看来,一个人面对任何事情都能从容闲暇,那么这个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涵养的人。无论处事、待人接物,心中常常有从容、游刃有余的感觉,忙而不乱,才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功夫。而要达到这样的修养功夫,首先就要克服心浮气躁、感情冲动。
“从容闲暇”四字意义深广,一个人能够在待人时从容闲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懂礼貌且具有包容之心的人。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一个彬彬有礼的人,才能做到从容不迫,一个有包容之心的人,才能在与旁人发生摩擦或者是受到侮辱的时候,依旧从容闲暇。一个人能够在做事的时候从容闲暇,更能彰显一个人的修养。“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人,定然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涵养就是内敛,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露声色才是真正的涵养。“古井不波”是做人的极高境界,无论是遇到危难,遭遇不幸,还是欣逢喜悦,我们都要平静如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将世事看淡一些,这就是涵养。
有涵养的人必定是非常稳重的,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言语动作和平时一样。比如说,当我们遇到开心的事情时,必然会言语加快,向别人宣布好消息,或者是在说话时手舞足蹈,以显示自己的高兴;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就会意志消沉,情绪低落,被人一眼看穿。
有涵养的人则喜怒不形于色,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都不会表现出惊惶失措,他们会在私下尽量设法解决,等到问题已经解决的时候,其他人可能还浑然不知。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生活,都有得有失。我们必须明白,人生得失无常,对已经得到的,要懂得珍惜,但不必得意;对已经失去的,不必痛苦,也不必失意。我们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患得患失,是最愚蠢的行为。患得患失的人,就像夏天抱着火炉,冬天抱着冰块,看似拥有,其实,他永远在害怕失去的痛苦中煎熬。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都是“认真”的缘故,说明了李先生人格上的第一特点。
——丰子恺《怀李叔同先生》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自己的损失而哀叹,而是想办法来弥补损失。”
——莎士比亚
我们都说今日事、今日毕,该今天做的事情永远不要拖到明天,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也不能保证明天还能做成这件事。再者明天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如果我们总是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那么我们的事情就会积压得越来越多。只有每天定时定量地完成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每天都轻松快乐。
人生原来就是不圆满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不会去苛求我们的人生,也不会去苛求他人。只有一个懂得接受的人才会更懂得去珍惜。人的弱点总是与优点相伴而生,正如苏东坡希望“鲈鱼无骨海棠香”的那种完美,而在现实中恰恰是:鲈鱼鲜美却多骨,海棠娇媚但无香。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一本床头必备书,当你有痛苦烦恼无人倾诉时,当你焦灼不安焦虑抑郁时,睡觉前读一读,都会有所收获,仅仅一顿快餐的价格,就能让你在浮躁的时间里找到心灵的平和,收获幸福人生,值了。
点击下方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