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又被朴树给“骗”到了。
最近,一条“唱平凡之路的朴树一点也不平凡”的话题突然冲上了热搜榜。
小视一脸疑惑地点进去,又一脸震惊地走出来。
原来,一向以“穷”著称的朴树居然是“书香门第,豪门之子”。
朴树的父母到底有多牛呢?
父亲濮祖荫,“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发起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妈妈刘萍同样优秀,曾任教于北大,是我国首代计算机女工程师。
网友们纷纷感叹:
“以前觉得他爸生了个才子,现在才知道他爸生了个逆子。”
“原来平凡的竟是我自己。”
没想到,在娱乐圈低调如此的朴树能够以如此的方式登上热搜。
但,对于朴树来说,似乎是正常的。
这个一直以来都与娱乐圈规则背道而驰的“少年”,从来都是与众不同。
横空出世的音乐天才
朴树并不是天生就属于音乐的。
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北大教授,朴树从小就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家里给他设计好了标准的“高配人生”:念完北大附小,上北大附中,然后上北大,接着出国。
但,小时候的朴树敏感、脆弱、孤独,老师给他的评价是“思想太复杂,想得太多”。
“小升初”那年,朴树以0.5分之差错失了父母心中心仪的初中。
这0.5分让朴树觉得非常对不起父母:“真是觉得低人一等,你没考上,你爸妈都没法做人了。”
他变得更加孤僻和叛逆,情绪跌到谷底,家里请医生给他诊断,结果是「青少年抑郁症」。
哥哥濮石给留给他的一把吉他,成了他的寄托所在,也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年,朴树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可他对上大学根本没有兴趣,最常做的事是和一群人玩音乐,在酒吧演出。
大二那年,朴树决定退学,专注搞音乐。
在那个时代,这是个很傻、很疯狂的选择,质疑、猜测也随之而来:
“北大教授的儿子退学去搞音乐?”
所有人都仿佛在看他的笑话。
但父亲却给了朴树最大的尊重:
“我自己不懂音乐,但我尊重孩子的兴趣。音乐是他的生命,正如学术是我的生命。”
那时,朴树已经写了几首歌,但没钱,也不想靠家里,便问一个朋友,如何赚到钱,朋友说你找一个人把歌卖了啊。
朴树找到了高晓松。
彼时,高晓松正凭借校园民谣红到爆棚,整天拿着一部“大块头”手机,招摇过市。
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一个有些结巴的声音说道:“你是高晓松吗?”高晓松说:“是。”
对方又特别简洁地自我介绍:“我是濮树,我想卖歌。”
这一下,高晓松来了兴趣,两个人约好在小树林外面见面。没想到,见面的时候,高晓松见到的却是一姑娘。
高晓松开玩笑问姑娘:“你是电话里那濮树吗?”姑娘说:“我是他女朋友,他不太好意思见人,在小树林里躲着呢。”
高晓松走进树林,看见了朴树,“又高又帅,忧郁的脸,发型很奇怪”,这是高晓松对于朴树的第一印象。
随后,高晓松听了朴树的歌,又惊又喜,“嗓音脆弱动人,听得我浑身上下乱掉鸡皮疙瘩。”
高晓松问他:“你唱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卖歌呀?自己唱多好啊,形象也好。”
朴树当即回了一句:“我觉得你们音乐圈里的人都是白痴,我只想卖歌赚钱,赚了钱我自己做唱片。”
图源:高晓松《矮大紧指北1:文青手册》
任谁听都会觉得他“傲慢、无礼”,但高晓松却觉得,这孩子挺有志气。
于是,在高晓松的牵头下,朴树成为了麦田音乐旗下的一名签约歌手。
年,26岁的朴树推出他的首张个人专辑《我去年》。专辑发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便狂销30万张,红遍了大江南北。
千禧年的街头巷尾,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那个清冽又带点沧桑感的歌声。
那些花儿音乐:朴树-我去年
朴树可谓一出道即登顶。
但在做音乐的道路上,朴树是一个相当难搞的人,执拗地走着一条吃力不讨好的路。
他慢得像蜗牛,从不肯偷一点懒。
“偷过一次懒之后,你觉得我偷了这次懒,老百姓没听出来,然后就会无底线下去。”
可能许多人都没注意到,出道26年,比起周杰伦、许嵩,朴树的产量低到可怜,个人专辑只出了3张。
创作《平凡之路》,他憋了十年。《猎户星座》,他做了七年。
做第一张专辑,一开始是高晓松操刀,但高晓松录得“很痛苦”,因为朴树太追求完美了。
又请来了知名制作人张亚东,同样录得非常艰辛,两人有分歧,朴树一点都不让步。
图源:高晓松《矮大紧指北1:文青手册》
曾经两个人因为一首歌大吵了一架,朴树想磨,想慢,张亚东要确保交工,要快。
意见不一致,气得当时朴树直接扔给了张亚东,最后,阴差阳错成就了《NewBoy》这首歌。
NEWBOY音乐:朴树-我去年
但,朴树一直觉得这首歌对他来说,是个污点。
这个不满意在他心里放了近20年,后来他为这首歌重新填词,又出了满意的新版本——《ForeverYoung》。
Just那么年少,还那么骄傲两眼带刀,不肯求饶即使越来越少,即使全部都输掉也要没心没肺地笑
张亚东说:“他是真的热爱音乐,他并不想靠音乐让自己赚到多少钱,而是更加珍视他与音乐之间的关系,跟他相比,我更是一个俗人。”
一直以来,他都视音乐为生命,保持着对音乐的虔诚与热爱。
于是,我们才能理解,为何他在唱起李叔同的《送别》时,情到深处热泪盈眶。
才能理解,他为何会说:“如果自己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此生无憾。”
他将一腔热血都献给了音乐,这样的赤诚太少见。
“奄奄一息过,才是真正的我”
只是这样的赤诚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里,注定坎坷,走红带给朴树的,不是名利双收,而是恐惧和焦虑。
很多人觉得他走得太容易,甚至无法接纳他的痛苦,一度质疑他:“朴树,你就是在撒娇。”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条“重生”的路到底有多难走:
“(那几年)看不到希望,从各方面都看不到希望,甚至想到过放弃生命,就是生不如死嘛。”
最糟糕的时候,他不能见任何人,然后拼命说服自己,安抚自己:
“你现在在想的一切,都是错觉,你现在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安安全全地把今天晚上度过去,明天早上醒来你会看到一个新的东西。”
但这或许才是最宝贵的——
只有在跌倒谷底时,自己经历过,感受过,我们才学会爱自己,找到真正的自己,接纳自己。
年,《平凡之路》诞生了。
这一年,朴树41岁。
在远离娱乐圈之后,他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答案:
“跟行业保持距离的这些年,我的头脑更清楚了,也知道了我要什么,要做什么样的人。到底还要不要做音乐,我觉得我想清楚了,可以再回来。”
“归来仍是少年”的真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眼里的朴树都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
未成名前,骂音乐圈里的人都是「白痴」。
二十年后,他写文章《十二年》,依然直言:
“明星这个词昂贵而无趣。而这个行业保守,短视,贪婪,僵死,象涂脂抹粉的尸体。”
图源:朴树微博
第一张专辑大卖,和大家一起跑宣传,车还在路上,他突然要求停车:“夕阳特别好,我要下去看。”
高晓松问:“那我们也没法在高速公路上等你呀!”
他回:“你们先走,别管我了。”
结果,他抱着吉他唱着歌,夕阳下走了回去。
在复杂的娱乐圈,朴树将精致的灵*全装在歌里,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份独有的“真”。
从年到年,世界已变化太多,但朴树依旧是朴树。
不炒作恋情和婚姻,不做宣传,时常消失在娱乐圈。
他是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少有的清醒之人。
他伫立在人间烟火之外,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活在自己炽热的世界里。
他的身上,有着这个时代所缺少的单纯、坚守,有着我们最向往的赤子之心。
很喜欢高晓松的一句话:
“20年人来人往,你还在,不是因为你爱这圈子,是因为这圈子爱你。既然生如夏花,就不怕秋风凛冽,竹林是为弱者备的。”
歌手有很多,可朴树只有一个。
点个「在看」,祝福我们的“少年”。
谢谢他曾经惊艳过我们的青春。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总有人,此去经年,归来仍是少年。
参考资料:
视频:《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
视频:《如是》第一期
高晓松《矮大紧指北1:文青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