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八国联军如果碰上康乾时代的清军,清朝能否
TUhjnbcbe - 2022/10/27 7:30:00
白癜风可以根治吗 http://m.39.net/pf/a_4613578.html

文/商学野

庚子二字,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在两个甲子之前的公元年,中国爆发了八国联*侵华战争,清*府在战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因为这场战争发生在庚子年,所以这笔钱也被称作庚子赔款。

当年的八国联*人数只有四万多人,而当时北京城周围部署着8万清*,除了淮*、甘*这些绿营兵,还有新训练的武卫新*。此外,北京城内外还有10万义和团拳民,这些拳民当时也被清*府武装了起来,一同反击侵略者。

清*和义和团加起来总数接近20万,是八国联*的四五倍,但是这场战争依然是清朝一败涂地。北京城作为首都居然只守了一天就陷落,*队溃散,拳民奔逃。联*统帅瓦德西下令抢劫三天,几万侵略者洗劫了整个北京城,损失不可估量。

清*在这次战争里的糟糕表现让国内外都很震惊,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先进的*火也装备了,为什么清*还是一败涂地呢?如此囧境,不难让人联想起康乾时代的清*。如果对阵八国联*的是康乾时代的满清铁骑,胜负会不会不一样呢?

历史虽不容假设,但在这个假设,我们或许还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

一、八国联*的进攻历程

年6月17日,俄*指挥的联*海*进攻大沽口炮台,这是清*府用白银堆起来的海防设施,由德国人督造,装备先进的克虏伯大炮。

虽然大沽口守*顽强反击,但是寡不敌众,炮台被联*海陆夹击,只坚持了6小时,守将罗荣光阵亡后炮台陷落。

大沽口陷落后,联*进驻天津紫竹林租界。

7月4日,联*攻陷天津,清*直隶总督聂士成战死沙场。一个月后,联*整顿兵力,分兵2万人,携带着80门火炮向北京进发。

不久后,马玉坤率领武卫左*和义和团民在北仓阻击八国联*,被联*用*气炮击溃,北仓被占。

8月13日联*攻城,此时北京人心惶惶,慈禧和光绪躲在紫禁城,随时准备出逃。次日,北京城破,慈禧和光绪则于第三天化妆成百姓西逃,城内达官贵人也大多弃城而去,守城清*七八万人,没做出像样的抵抗就四散奔逃。

十天时间,侵略者就从天津到达到了北京,一天就攻下京城,这比40年前英法联*快得多。

此时的清*其实装备精良,表现却乏善可陈,并未给联*造成较大的伤亡。

二、清*的战斗力,跟武器无关

当时部署在北京周围的清*主力,是新训练的武卫三*,他们的装备堪称豪华。以聂士成的2万武毅*为例,步兵装备多支新式德国单发毛瑟步枪,骑兵有支奥地利的曼利夏连发骑枪,全部*官都配备6发左轮手枪。

此外,聂士成的*队里还有两挺马克沁重机枪,这是当时世界最新的陆*装备之一,各国*队都装备不多。

而重火力方面,聂士成的清*共有75mm克虏伯大炮16门、60mm后装炮32门、57mm速射炮32门,还有些87mm和37mm速射炮。这么多火炮,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国*一个师都强。

但是,聂士成*依然没能守住天津。

在天津之战打完后,八国联*把缴获的武器列了个清单:

87mm克虏伯大炮36门;70mm口径克虏伯大炮60门;57mm诺尔登费尔德式速射机关炮42门;37mm口径大炮42门,一部分为诺尔登费尔德式,一部分为上海机器局制造;10门速射机关炮,口径37毫米;20门小口径的速射机关炮;3万支新款的毛瑟枪和曼里彻式来福枪,3万把刺刀、*用品及其他。

看完这个清单让人有点不敢相信,这些武器别说是年,就算拉到二战时期也跟国*士兵的武器不相上下,但是清*依然一败涂地。

根据侵略*后来撰写的回忆录,清*在战斗中暴露的问题很多。首先,清*士兵训练很差,打仗子弹乱飞,进攻撤退都不成体系;第二,清*的斗志很成问题,一旦遭遇伤亡容易出现溃逃;最后,清*的缺乏高效的指挥,进攻不坚决,各兵种之间不懂配合,炮兵尤其差劲,在打完仗后联*发现大量的火炮还在箱子里没拆封。

战争确实是关于武器的比拼,但是在八国联*侵华战争中,武器代差已经不复存在。清*落后的是士气、士兵素质、以及战术指挥。因为当时清*府官方的态度模糊,战和不定,导致下面的指挥官畏手畏脚。

当时的士兵也大多是吃粮当兵心态,畏战情绪比较重,很难要求他们做到视死如归。反而是义和团拳民英勇顽强,用简陋的武器给联*多次造成伤亡。

清末的中国腐朽不堪,*府高层优柔寡断,*队*心涣散。有人曾假设,要是让这场战争发生在清朝鼎盛的康乾盛世,那时的清*对阵八国联*,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三、康乾盛世的八旗*

康乾盛世,也就是清朝前期的康雍乾三朝,这是清朝最繁荣的时代,战争的功绩上也是极其给力。

康熙帝时期:平台湾,平三藩,平噶尔丹,还和俄国打了雅克萨之战。

雍正朝比较和平,仅有平青海罗卜藏丹津之战。

而乾隆皇帝是个爱打仗的皇帝,他晚年细数了自己一生的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这十全武功是:平准噶尔、平大小金川、平大小和卓、平台湾林爽文、战缅甸、战安南、平廓尔喀。

我们就拿爱打仗的乾隆皇帝时期比,那时八旗*战斗力确实很强,起码在东亚未逢敌手,但他们是否真比年的清*强呢?不妨用乾隆在十全武功中唯一抱憾的一战,清缅战争举例。

乾隆觉得十全武功唯一的不足就是和缅甸的战争,当时前线报告清*先败后胜,但其实清缅两*大规模交战四次,清*几乎全部失败,损兵折将,总督明瑞以下多名将*战死,核心武力八旗*更是死伤惨重。

好在最后一次大战中清缅两*两败俱伤,缅甸因为暹罗复国腹背受敌,跟大清耗不起,最后向乾隆求和。

清*在这场大战里伤亡达到两万人,将*战死十几个,这在清朝前期算是少见的大败。总结清*失败的原因,首先是缅甸的气候让清*难以适应,无论是绿营还是八旗兵都病死不少;其次是缅*战术得当,一直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然后截断后路围歼。

除此之外,缅甸*队当时装备的先进火器是造成清*伤亡的重要因素。缅甸靠近印度,此时英国人已经殖民印度,缅甸*队从英国购买了大量先进火器。

根据清*回忆,缅甸人在山区作战时火枪和梭镖非常精准,射速也高,缅甸人经常能对清*后方指挥官进行点名,不少*官死在枪口下。而清*自己装备的武器是鸟枪、烟炮等老式火器,准度很差,弓弩此时仍然是清*装备的主力武器。

清末魏源的《圣武记》记载:缅*水战时战船装着西洋枪炮,火力强劲,给清*带来很大伤亡。清*虽然士气高昂,训练有素,但是奈何清*的装备已经落后,面对缅甸*队的先进火器处于下风。

在康乾盛世,清*八旗*骑兵战斗力很强,这毋庸置疑。缅甸人就记载打仗时唯怕彩甲骑兵,也就是八旗骑兵。但是八旗兵装备主要是弓弩,部分火绳枪和红夷大炮都是康熙年间平三藩之乱的存货。

剩下的绿营兵装备更落后,几乎只有冷兵器,面对缅*只能被吊打,所以清缅战争的前三次交锋都以清朝惨败告终。

四、综合来看,康乾盛世的八旗也无可奈何

清缅战争在后世被很多*事学家拿出来研究,因为这场战争其实一定程度上预言了晚清*事的衰落。乾隆皇帝一辈子没打过败仗,所以对于缅甸这个小国不放在眼里,结果却踢到了石头。此战前后打了7年,动员*队数万,花费万两*费,清*死伤惨重,只得到了个平手。

从这一战开始,八旗*引以为傲的骑射遇到了对手,那就是新式火器。清*第二次出击失败之后,云贵总督明瑞被派到前线,他认为绿营兵本来就不堪大用,打败仗很正常。结果明瑞自己带着满洲八旗出战,最后却被缅甸*队包围,明瑞和自己的满洲护卫战死沙场。

清缅战争结束之后,乾隆帝并没有吸取教训大力发展火器,这导致清*在之后的几十年武器装备几乎没有进步。到了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清*手里的火器还是乾隆年间制造的,英国人的武器完全碾压清*,战争呈现一边倒的结果。

所以要是按照假设,让这支巅峰时期的八旗*和八国联*大战,结果可能是一败涂地。毕竟当时的联*有大口径火炮,有机枪,这都是骑兵的大敌。

如果让巅峰的八旗骑兵和八国联*正面作战,结果只会是第二个八里桥之战。

康乾盛世的八旗*和年的清*相比,八旗*训练有素,勇猛顽强,但是却缺乏先进武器;年的清*空有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畏缩不前,*心涣散。

但要是让康乾盛世的八旗*拥有年的武卫三*那样的武器,在当时国力上升、*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情况下,可能未尝不能与八国联*一战。只可惜,清帝国早期的勇武没有被晚清传承,而清朝始终输在了对火器的态度上。

参考资料:1、《试论八国联*侵华中的争斗与合作》万鲁建2、《9~18世纪的中缅战争与缅泰战争的特点分析》高金和,李小梅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国联军如果碰上康乾时代的清军,清朝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