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战,三国演义加戏太多啦
TUhjnbcbe - 2022/10/8 11:12: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019/5774579.html

建安十三年(公元年)十月十日,孙刘联*逆水而上,行*至赤壁山一带的大江中,与正在偷偷渡江的曹*先锋部队相遇。

这是一场遭遇战,双方在同一区域突然相遇,都出乎双方统帅的意料。

孙刘联*总司令员周瑜同志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他乘着敌*惊愕之时,马上命令部队对曹*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由于是遭遇战,双方都来不及进行兵力部署以及战术布置,所以主动攻击的一方往往占据着战争的主动权,并且是在大江上相遇,南方水*优势尽显。

曹*渡江时被发现,仓惶之间来不及整*备战就遭到联*的猛烈攻击,士兵们惊慌失措,战斗力瞬时下降。

在遭遇战被袭击,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保持心态,不要慌张,最好快速出击。

但是曹*的统帅明显是不太擅长指挥水战,根本指挥不了混乱的新编水*以及新附荆州水*,碰上周瑜这样的高手,曹*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在这样一个相对密集的战区里,曹*被联*“偷袭”了,加上曹*统帅指挥无力,很容易被联*一波秒杀,被打得满大江乱跑乱跳,其中不乏有人溺水而死,曹*溃败而退。

周瑜先发制人,争取了主动权后,毫无客气痛揍了曹*一顿。

曹*受挫,无奈之下退回长江北岸,安营扎寨。

曹操的陆*不断抵达赤壁战场,也在长江北岸驻扎,想利用冬季充分休息,毕竟他们长年累月作战,加上千里迢迢从北方跑到南方,曹*已经很疲惫。

屋漏偏逢连夜雨,曹*从北方长途跋涉来到南方,水土不服,感染上了疾疫,瘟疫开始在曹营中流行,大批作战人员进入了伤病名单,曹*战斗力锐减。

曹操没办法,只能休战,打算让众将士们度过冬季,恢复元气后,在春暖花开之时再与孙刘联*决战。

曹*虽然吃了一个胜仗,但对家大业大的曹操来说,只不过是九牛拔一毛而已。

对于周瑜来说,他在这场热身赛中,虽然打了一个胜仗,但他知道曹操家底厚,根本没有损伤到曹操什么,所以他并不敢贸然乘胜渡江去攻打曹*。

就这样,曹*在北岸乌林一侧结下水陆大寨,孙刘联*屯兵在南岸赤壁一侧,双方形成隔江对峙的状态。

只要我把水*训练好了,度过瘟疫期,等待我的众将士恢复元气后,我找准良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鼓作气横渡长江,就可以消灭孙刘联*了,收购江东集团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这就是曹操的想法,也是曹操的计划。

由于曹*主力是北方士卒,他们从惯在地上打打杀杀,不善水战,这种旱鸭子是不习惯乘小船在水上作战的。

在大浪颠簸下,他们很多人都患上了一个共同的病症——晕船呕吐,四肢无力。

面对着这种窘境,一个天才的创意从曹操脑中出现:铁索连船!

当然,把多艘小船连在一起,好处多多,不仅可以免除风浪的洗礼,让患病人数减少,而且可以在战船上训练水*,由于空间变大了,甚至可以搞一些体育运动(比如:骑马,百米体能训练等等)。

总之一句话:用铁链把战船连在一起,可以解决多种问题,比灵丹妙药还管用。

于是,曹操下令工匠连夜赶制铁链,用铁链将多艘舰船首尾连接起来,铺上阔板,改造成一艘艘江上巨无霸,这不愧是当世的航空母舰,不仅可以在上面骑马跑步,还可以做为海上*事基地。

曹*人马在这种航空母舰上如履平地,再也不惧怕长江的波浪颠簸了。他们在这种航空母舰上活动,人人满心欢喜。

曹操很满意经过自己天才般创意改造成的江上巨无霸,他望着一艘艘航空母舰在长江上冲波激浪,遥想着不久之后大*就长风破浪,直捣江东,紧皱的眉头终于舒缓下来,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了。

这种江上巨无霸,表面看来似乎很完美,无懈可击。

但是,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曹操的航空母舰即使再厉害,也存在着一个弊端:如果着火了,这些战船一时之间是不可能解开各自逃散的。

这说到底,就是一个安全问题。

我猜想,估计曹操在当时做出铁索连船的决定时,或许已经想到了这一个问题。读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读者会提出疑问:既然曹操知道了铁索连船的弊端,为什么他依然会把船只连在一起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们知道,在大江上想用火攻,必须要借助风力。当时曹*驻扎在长江北岸,孙刘联*驻扎在长江南岸。如果周瑜想用火攻曹*,必须要借助东南风才能烧得到曹*营寨。

当时已经是隆冬之际,是刮西北风的季节了,哪里还有什么东南风?

如果没有东南风,周瑜强行用火攻,也只能是烧自己的*营,怎么可能烧得到曹营呢?

当时曹操就是基于这种认识,才肆无忌惮的铁索连船!

但是,曹操万万想不到的是,江南地区的洞庭湖、鄱阳湖一带,在冬季是时有刮东南风的。

对于这种自然现象,久居北方的曹操并不知道,以为南方的风向和北方的是一样的。曹操由于天象知识欠缺,做出了铁索连船这个错误的决定,为他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周瑜也知道曹操铁索连船,百利只有一弊,怎么样利用这唯一的弊端,给曹*致命的打击,这是一个摆在周瑜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但是曹操是作战经验丰富的*事家,他率*来别人家门口挑衅,当然知道江东*对他有多恨,所以曹操必定布置多条防线,防备江东*的偷袭。

放火这种诡计,只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次务必成功。

如果一次不成功,让曹操知道的话,以后再想去烧曹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我绝对不能让曹*休养到来年春季再决战,到时一切都完了!我必须赶在冬季趁着曹*按甲休兵之时打败他们。

周瑜非常清楚曹操的实力,己方硬对硬的和曹*打硬仗恶战,江东*获胜的概率实在太小了。

北兵长年累月东征西伐,什么硬仗恶战没打过?

在北兵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和他们打硬仗,无疑是以卵击石。

放火只能取巧,绝对不能硬闯。曹*戒备森严,想靠近曹营放火谈何容易!

周瑜抬头遥望对岸密密麻麻的曹营,星罗棋布在江面上,一望不尽头。他精光闪烁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不甘,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了。

如何取巧尽快打败曹操,这成为了周瑜的心病。

周瑜日夜思考着,他吃不好睡不着,整日在*营的办公桌上沉思着。

有一个人知道周瑜的心思,他就是*盖。

*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

他勇猛善战,早年跟随孙坚走南闯北,后来又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去世后,*盖继续在江东集团工作,效力孙权。

*盖是江东集团元老级别的元勋,他先后侍奉孙家三代,立下赫赫战功,在江东*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盖是江东集团的名将,他外表形象严肃刚毅,善于照顾手下的那帮弟兄们,每次出兵作战,他都身先士卒,永远冲在第一线。

由于*盖作战时不怕死,所以他直属部队的士卒作战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在老领导的感染下,都奋勇争先,唯恐落人后面。

*盖的部队,堪称江东*的一支敢死队,送火员。

*盖有勇有谋,他看穿了周总司令员的烦恼,直接走近周瑜的中*大营中,献出了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计谋。

*盖对周瑜说道:“如今敌众我寡,我们难以与他们打持久战。我观察了曹*营寨,发现他们的战船全部都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战术,一把火将烧毁敌船,打败他们就轻而易举了。”

周瑜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周瑜听了*盖的主意后,急忙调拨几十艘“蒙冲”牌战船给*盖,让他在船内装满柴草,又在柴草上浇满油膏,塞上了硫磺之类的易燃易爆物品,反正哪种东西容易引燃起火,就尽可能塞上去了。

*盖完成了船腹的工程后,他又装修了战船外表,在战船外面罩上帷幕,把战船包裹得严严实实,在战船上面插上他的“*”字牙旗,不让闲杂人等看出秘密。

*盖又预备一些轻便快捷的快艇,分别系在船尾。

经过一番辛苦工作了,*盖准备好了送给曹操一份火焰礼物。

可是新的问题又摆在眼前,如何顺利靠近曹*大营呢?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周瑜和*盖不得不谨慎思考。最后周瑜决定让*盖亲往诈降,让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亲自出马,胜利的把握性会更大一点。

为了取得曹操的信任,*盖亲笔写了一份投降书,派一个巧舌如簧的亲信担任信使,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驾着小船“逃往”曹营。

果然不出*盖的所料,这个信使刚接近曹营就被曹*发现了。一切顺其自然了,这个信使被当做奸细被抓了,曹*巡逻员赶紧连夜向曹操汇报情况。

*盖的信使见了曹操,不慌不忙的从内衣中掏出一份投降书,恭敬的递给了曹操。这份投降书上这样写着:

我*盖身受孙家的厚恩,担任将帅,在江东集团享受着高薪要职的待遇。据我观察,现在天下趋势已然明朗,用江东六个地级市抵挡北方百万之众,众寡分明,这是天下人肉眼可见的事儿。在江东集团中,无论是聪明还是愚昧的员工,都知道硬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只有周瑜和鲁肃,他们两人不顺从天命,硬要以卵击石!我*盖不像他们那样顽固不化,所以决定弃暗投明。两*开打之日,我*盖为了表达诚意,愿为先锋,根据战事的实际情况,阵前反戈一击,活抓周瑜那小子!

曹操是一个有疑心的人,他阅读了该信使的诈降书,表示怀疑:“我有点怀疑你是来诈降的。

如果*盖是真心实意来投诚,事成之日,我上表朝廷,重赏*盖,封官晋爵必定会超过所有有功之人。”

这位信使听了曹操的怀疑之话后,并没有惊慌失色,平静的给了曹老板一番回答。

至于该信使具体说了什么话,史料上并没有记载,所以我也无法乱扯一番话出来忽悠读者。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判断,该信使口才极好,忽悠功夫非常了得,三言两语就把曹操说信了。

*盖的信使回来向领导汇报了出差情况后,*老将*大喜过望,连忙满脸春风跑过去找周总司令商量下一步计划。

周瑜听了*盖诈降计划成功,喜眉笑眼,因为他知道,只要等到东南风一刮,他就可以火烧曹营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和*盖联手主演了一出好戏,只等一个*道吉日就开播了。

这个*道吉日就是一个猛刮东南风的日子。

在等待中选择最好的时机。

当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冬至,微风。

十一月十三日,甲子,东南风。

这是建安十三年具体两天的天气状况,这两日,总体上来说天朗气清,阳光明媚。

自从十二日那天早晨长江上的迷雾逐渐消散后,晴空万里,气温回升。

到了傍晚时期,微风逐渐自南吹响北岸,遂开始形成东南风。

至午夜,风势愈加强劲,旌旗猎猎作响。

与此同时,曹操得知*盖十三日凌晨率*前来投诚,曹*官兵们纷纷伸长脖子在观望,想见证这历史时刻。

一场好戏如期上演了!

*盖亲自率*出发,指挥船队依次向长江北岸驶去。

在离曹营只有二里的水陆之时,*盖命令手下士兵解开系在船尾的快艇,在跳到快艇的同时,点火将十艘战船一起点燃。

当时东南风吹得正紧,着火的战船瞬时变成了一艘艘火船,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火船犹如离弦之箭一样,顺着风势向北岸飞驶,大火很快就蔓延到江北,烧到乌林江边岸上的曹*水陆营寨。

上当了!

曹操喊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叫苦不迭。

这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片刻之间,火光冲天,大江上被照得通红,如同白昼。

曹*所有的营寨都着火了,一艘艘战船由于被铁链捆绑在一起,一时之间根本无法解开,这些江上巨无霸全部被大火吞噬,瞬间就成了大火球。

不计其数的曹*瞬时被卷入火海之中,其余的曹*见势不妙,纷纷跳水逃生。

当时正值隆冬之际,江水刺骨,这群旱鸭子跳进江中,逃生几率比中五百万元的头彩还低,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葬身长江喂鱼了。

曹*用生命为我们阐述了“水深火热”这个成语的另一层意思。

在后方的周瑜看见计谋已经成功,站在船头亲自擂鼓,率领轻装精锐部队飙船渡江,紧追曹*的残兵败将。

而此时刘备看见乌林方向火光冲天,知道周瑜已经得手了,便带着自己的预备部队前来痛打落水狗。曹操败势已定,无数人马被烧死淹死,他们士气低落,在孙刘联盟两面夹攻之下,一触即溃。

大势已去了!

曹操清楚的明白,再不赶紧跑路,老命就会丢在乌林了!

曹操在贴身护卫的保护下,坐上小船登岸逃命。

孙刘联*在江上陆上追歼到处乱跑的曹*,想不到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差点要了先锋大将*盖的老命。

事情是这样的:老将*盖在歼敌的过程中,不幸被一支不长眼睛的流矢射中,中箭堕落在冰冷的江水中。江东*看见己方有人落水,顺手把*盖从水中捞起,把他丢在一边就不再管他的生死了。

毕竟当时大家都忙着痛殴曹*,谁哪里有空去搭理照顾这个半死不活的糟老头呢?

*盖被救起时,一条老命确实丢了半条,年老的他中箭受伤流血不止又喝了半肚子冷水,一只脚快要闯进*门关了。

话虽如此说,但*盖的头脑依然清醒,他看见众*不认识自己把他丢在角落里,知道等这帮小子打扫干净战场后再派*医来抢救自己,那真的去和阎罗王爷喝茶了,所以*盖唯有自救了。

于是*盖拼尽全身力气大声呼叫同事韩当同志。

江东集团的名将韩当听到*盖的呼救声,大吃一惊,知道这是老将*盖的声音。

他急忙沿着发声方向跑过去,在厕床中发现奄奄一息的*盖。韩当见此状,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解开了*盖湿淋淋的衣服,为老同事敷上金创药。就这样,*盖才得以捡回一条老命。

这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插曲。

周瑜在乌林大破曹*后,派水*包围了曹*企图逃走的残余船只,并在大江上堵截曹*的运输船队。

当时曹*的长水校尉任峻看见无法带着船队全身而退,不想让江东*白白得到这批*需物资,便自己点上一把火把运输船焚毁了,驾着快艇逃走了。

孙刘大*在狂飙猛进,猛踹曹操的屁股。

曹操知道自己兵败如山倒,已经再无反败为胜的可能了,只得率领残兵败将选择近道往江陵方向逃命。

北逃的曹*狼狈不堪,一路上不断遇到追击拦截的孙刘联*,等到他们逃到华容道时,大伙们一条命已经去掉半条了。

这逃亡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敌人还在后面追击他们呢!当时华容道积水泥泞,人马很难走过,这是一个交通问题。

这是一个摆在曹操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时的曹*,已经过了四天四夜的逃往之旅,人困马乏,就连一些战马都承受不住这种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倒地暴毙。

曹*更是疲惫不堪,老弱残兵们饥寒交迫,只剩下一口气了。

时间紧迫,时间就是生命啊,如果被孙刘大*追上,我还有活命了吗?

曹操想到这里,果断命令只剩下一口气的老弱残兵背负柴草填泥坑,用这些羸兵当做铺路的石头,纵马踩着他们通过泥泞不堪的华容道,用他们的生命为曹操开辟了一条生路。

《山阳公载记》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就这样,无数的老弱残兵被人马践踏而死,成为了残酷战争中的牺牲品!

战争,无论谁胜谁负,受益的只是极少数人,受害的则是千千万万无辜的生命。

幸好此时张辽和许褚带着一支生力*及时赶来接应,曹操才得以逃出生天,捡回了一条老命。

这次战役,孙权和刘备收获颇丰。孙刘联*一把火烧得曹*哭爹喊娘,趁机痛打落水狗,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大获全胜,曹操的惨败告终。

本文作者:蓝水飞舟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战,三国演义加戏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