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是西汉初期最有名的阴谋家,凭借着眼光*辣、下手精准、心思歹*,在楚汉相争的历史乱局之中,也算是名利双收了。
但是,这种人并不值得世人争相去仿效,不是陈平这个人不够聪明或者不够成功,而是这种剑走偏锋的人生算法是极容易将人引入万劫不复的不归路的。陈平善使的阴谋之术就跟一门武功一样,看似威力巨大,但是特别容易走火入魔。能将其修炼到陈平那种境界的人其实凤毛麟角的。
有些朋友会说,谁的成功是容易的?难道难度大一点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学习吗?不是这个意思!学习正道的东西,一步一步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地位和境界,这个过程是稳中求升,是一种厚积薄发的积累。但是,陈平那种阴谋之术,邪气太重,没有修炼到伤人的地步,也许早就把自己害死了;即便你修炼到一定程度,能发挥一定的威力,也是一直在败人设、伤阴德,负面作用极大。
也就是说,阴谋路上是风险远大于收益的。大家一定要记住,做个好人、但行好事永远是成本最低、收益最稳、心理最踏实的生活方式。
为何我对离间之类的阴谋之术如此不待见呢?今天就以陈平离间项羽和范增的事情为例,聊一聊离间之术的本质逻辑,看大家看完之后作何感想?
陈平离间项羽和范增的事情始末
彭城之战后,刘邦算是彻底把项羽惹毛了。因为在项羽心中,这个刘老三确实太不厚道了。形势好的时候,逢人便说:“哦,你们心中的盖世英雄项羽那是我的结拜小老弟,鄙人有幸痴长他几岁,他得叫我一声刘大哥。”风向一不对劲,便背后捅刀子,老子姓刘你姓项,咱们之间没什么交情可言。
在项羽的穷追猛打,一贯只擅长打嘴炮的刘邦秒怂了,被项羽堵在荥阳一线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
但是,刘邦同志本身就是一个不太抗揍的人,腿是跑得挺快,但是身体却并不强悍,在荥阳城中坚持一段时间,刘邦有一种身体逐渐被掏空的感觉,他快抗不住了。
在无数个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的晚上,刘邦一定对自己进行过灵*拷问:“自己惹谁不好,为什么要招惹那个霸气侧漏的项羽呢?和他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不香吗?"不是刘邦太冲动,而是很多人都经不起自己内心深处核心欲望的刺激,刘邦生来就是一个不愿意屈居人下的人。
事已至此,刘邦还是一贯作风,先保命再说,于是又”死皮赖脸“地想和项羽议和,咱们本是兄弟,奈何生活太复杂,起了点误会,产生了一点冲突。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这点误会不影响咱们兄弟感情,哥哥这次彻底知道错了。咱们别闹了,都消停下来过几天好日子吧。荥阳以东的地盘都给老弟你,哥哥我就窝在荥阳以西养老算了。
项羽心中暗骂道,忽悠,你接着忽悠!你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接二连三地忽悠我还不过瘾,又来忽悠我交智商税?谁信谁倒霉!再说,眼看就要把你打趴下了,谁特么还稀罕跟你议和?
项羽身边的首席谋士范增一看,倍感欣慰,我家的羽儿终于长大了,变得成熟而又理智了。
项羽的强硬态度让刘邦气炸了,项羽小儿,你不要欺人太甚,不带你这么欺负人的,我都认输了你还要把我往死里整,咱们还是结拜兄弟不?
当然,刘邦生气归生气,他的燃眉之急还是赶快逃出荥阳城,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荥阳这面防火墙恐怕是支持不了多久了。
就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在刘邦集团一直很招黑的陈平站出来了,表示这事自己或许能使上劲,就看老板刘邦愿不愿意付出点代价。
刘邦表示,都这个时候还跟我谈什么代价不代价,只要能保住我这条老命,有什么条件尽管提。
陈平便开始口若悬河地汇报自己的策划方案:项羽那边的情况我太了解了,毕竟我在那边呆了很长时间。他们虽然看起来势不可挡,但其实真正牛叉的就只有那么几个人。项羽再厉害,他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除了英布、钟离昧、龙且等少数几个人能打之外,项羽手下并没有什么厉害的武将。能看清形势、把握大局、保持理性的人更是只有范增一人。所以,项羽集团并不可怕,只要把项羽和范增两个核心人物搞得貌合神离、互相猜忌,他们就失去核心凝聚力,不攻自破了。
刘邦一听,这事果然有道理!事实上刘邦这个时候只要听说能给他提供生存机会的事,都会本能地觉得有道理。然后,他便饶有兴趣地继续听陈平往下说他的实施方案。
陈平说,只要给他足够的资金,他就可以通过找关系,到项羽集团内部去联络感情,保证搞得项羽集团鸡飞狗跳,互不信任。
刘邦当即拍板,拨给陈平四万两金,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好好干,钱不是问题。
四万两金,在当时算是一笔巨额财产了,折算成*费,应该可供十万大*消耗一个月了。可见,刘邦这个流氓不一般,敢于出大手笔,不啰嗦、不磨叽,这种干脆利落的性格是很多成大事者必备性格之一。
陈平拿了这笔项目资金之后,便开始到处活动开来了。先是拿出大量金钱,在楚*中收买内线,散布谣言,说是钟离昧等大将居功不满,因为裂土封王的愿望没有实现,所以打算与刘邦联手,消灭项氏重分天下。
这种“*话”其实不管项羽信不信,只要传到项羽耳朵之中,他的内心就很难平静。具体原因和逻辑放到后面再说。
项羽听到这些风言风语之后,便不自觉地疏远了钟离昧等外姓将领,陈平的离间计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但这还没有达到陈平的核心目的,他的核心目的是要离间项羽和范增。
范增对于刘邦来说实在太危险了,这位智商一直在线的老革命,很早就看出刘老三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多次公开提出“刘邦威胁论”,是项羽集团中坚定的灭刘派。好在项羽虽然一直尊称范增为亚父,但很多时候对他的话并不是言听计从。但是,保不齐哪一天项羽就把范增的话听进去了呢?
所以,范增必须要远离项羽,否则,这两个人一个有见识、有智慧,一个有武力、有霸气,若是他们形成完美的配合,那种毁灭性将无可抵挡。
于是陈平又找到了楚汉时期著名的“好好先生”项伯,一顿忽悠,大抵意思是这样鱼死网破下去,其实对大家都不好,虽然你们可能会赢,但是刘邦若是拼光最后一颗子弹,你们老项家也难免会遍体鳞伤。何必呢?何苦呢?何况你们老项家那些雇佣兵也不见得能和你们一条心!不如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好了大家就安安心心过好日子,谈不好大家再拼个你死我活也不迟。
项伯同志再次发挥“只要是刘邦那边的人说的话他都觉得有道理”的气质,果断劝说项羽尝试接受谈判。
史记中记载,就在双方在商谈议和的相关事务时,陈平故意制造误会。项羽的使者来到汉营后,陈平用全牛、全羊、全猪的最高规格招待,但当东西都摆上来之后,却说,误会误会,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了,把东西全撤了,改用的三菜一汤招呼楚使。项羽知情后,便故意疏远了范增,搞得范增不好意思再呆下去了,便辞职走人了。
窃以为,其实这种太过于暴露痕迹的方法其实不太可信,毕竟项羽本身并不是那种头脑简单的人,不是那么好骗的。而且按照陈平出招的习惯,一般也不会用这种没有水平的招术。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因为很多阴谋之术是没办法放到台面上来讲的,史书上不会详细、明确地记载,毕竟要考虑到它的历史影响。所以我们也只能从合情合理的角度去猜想了。
个人觉得,陈平的入手点应该还是在项氏家族与外姓将领身上,这两大阵营存在着先天性难以调和的矛盾。只要陈平花出去的钱到位了,就没有什么挑不起来的矛盾。若真如前面所说,陈平只是准备两桌不一样的饭菜,那能花几个钱?
总而言之,最终在陈平的秘密运作之下,项伯和范增的矛盾日益尖锐,相互攻击。
项羽护短,很明显地偏向于他们老项家的人。这让范增感觉到心灰意冷,原来你口中一直叫我亚父,但在心里一直把我当成一个外人。自己都一把年纪了,何必寄人篱下委屈求全呢?于是,撂挑子走人了,最后病死在归乡途中。
上述便是陈平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始末,看起来好像也并没有特别让人啧啧称奇的地方,但其实它背后的人性逻辑是非常有讲究的。
陈平为什么能离间项羽和范增?
陈平为什么能够离间项羽和范增这对*治搭档呢?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这样的问题还要问,自然是因为项羽和范增彼此之间不是真爱呗。这种解释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并没有触及到事情的根本。
我们通常认为,凡是经不起考验的感情都不是真爱,那么试问一下,这个世间真的有那么多经得起各种考验的感情吗?超越生死的感情或许有,但是能克服各种挑拨的感情却很少。
情欲和利益是人性之中最经不起考验的东西,生活之中有很多很天真的朋友,经常喜欢设计各种套路去考验身边人对自己的感情,结果把自己考验成了孤家寡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其实就是告诉大家,在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时,一定要保持适度的包容,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一个人在什么事情上都要较真地考察,只会导致自己越来越怀疑人生,越来越孤独痛苦。
回到项羽和范增身上来,他们能被陈平离间,其本质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糊涂或冲动,而是万物皆有破绽,只要他们之间的破绽被陈平抓住了,他们之间的貌合神离、分道扬镳只是迟早的事。
那么,他们之间的破绽究竟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利益立场有差别,或者利益诉求不一样。这其实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个体差异,我们只有理解和尊重这种个体差异,才能真正把握得了历史和生活的脉络。
项羽集团有潜在的破绽呢?项氏反秦,从项梁时代到项羽时代,虽然规模和成就越来越大,但是各种暗流涌动的矛盾也积累得越来越多,这是任何一个团体在发展过程之中都难以避免的问题。每个人的初衷不一样了,甚至有些人已经迷失自己的初衷了;每个人的既得利益和潜在利益也不一样了;还有心态、立场、斗志等皆会成为扑朔迷离的因素。
尤其是项梁战死之后,项氏家族的第一代主心骨去世导致项羽在权力、威望的承接上缺乏一个必要的过渡期,也导致项氏家族最原始的嫡系势力大量流失。项羽后来被楚怀王熊心架空*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巨鹿之战前夕,项羽忍无可忍,发动兵变,从宋义手里重新夺回兵权,但是这种权力的原生结构已经变了。比如范增,这个人你很难说清楚他到底是支持项家还是楚怀王,但是项羽当时还不能把他怎么滴,只能把他当作功勋老臣供起来。权力的稳定有时候必须借助别人的声望来团结更多可以团结的人,或者借助别人的资质去打造自己生存的土壤。
到了项羽霸王登顶的时候,那些百战功臣的心态又变了,以前是艰苦创业时期,大家可以不顾一切地去拼杀,但是,随着地盘越来越大、资源越来越丰富,他们更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