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文言文乌有先生历险记
TUhjnbcbe - 2022/7/11 17:26:00
白癜风的病因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dbfzl/151213/4742546.html

读一篇:《乌有先生历险记》

下面这篇古文几乎涵盖了所有古文基础知识,请出声朗读,边读边默译,整理出知识点。

图例:—重点实词,参考右边注释;下划线—重点句式,参考右边讲解;加点—重点字词。

原文

实词、用法、句式积累(虚词专讲)

乌有先生历险记

乌有先生者,青岛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专与鸿儒交结,不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燕京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唯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以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青岛访焉。

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则自酌,今者故人来,盖不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翌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之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释,而公犹僵卧,气息惙然,呼之不省,大惊,延村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华佗,孰能生之?其疾笃,愚恐无所用其技矣,若必医之,其唯华佗乎!”

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倘闻于有司,必坐之系狱矣。向闻千里外泰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活扁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唯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窃为君不取也。夫失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合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时六月晦,手信而五指弗见,跬步难行,道济南间行,至中夜道未及半,未几密云蔽空,雷电交加。先生欲投村落辟焉,叩门而入,皆弗之内。方踌躇间,雨暴至,旋忆及曩昔尝过此,村外有一兰若(rě)名灵岩寺者。遂乘风雨觅得之,入其门,登其陛,见殿扉虚掩,有小隙,将入。倏忽迅雷大作,电光烨烨,洞烛殿堂,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屈颈,状甚惨。先生卒惊,还走宇下,心犹悸焉。俄见寺门大辟,一女*跃掷而入,惊雷破壁,电闪不绝。先生自念:得无缢妇为之与?于电光下孰视之,则见女*满面血污,抱一男婴,且顾且号,若有奇冤而无所诉者,先生冯驴伏,屏息不敢少动。已而,驴惊鸣,女*觉之,怒目先生,欲进复却者三,先生胆素壮,自思:人言遇*则死,死亦不过为*耳,何惧为?遂执策厉声曰:“女*邪?抑人邪?”女*凄然长啸,森然欲搏之,先生毛发上指,急击之以策,中*首,立仆。乃引驴奔寺外,疾驰而去。

质明始霁,罢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至山中,不敢息。翌日,逾午,始入泰山,山口有阍者,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遂以驴寄逆旅主人而徒焉。山行十里许,忽闻山林中呼哨数声,有强人列陈阻于前。为首者庞然修伟,黑面多须。从者约数十骑,而步者百余继其后,皆被甲执兵。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先生趋避不及,遂就禽。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汝前!孤,山主也。据山称雄,尔来十余载矣,官*不敢犯孤境。尔何物狂夫,擅入吾寨,其欲血吾刃乎?”先生蛇行匍匐以进,跽而泣曰:“请诉之,愿大王垂听。小人青岛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子虚长者,以延友人之命,自青岛徒行适泰山,仓皇不能择路,是以误入贵寨,罪当死。身死固不足惜,特以不能延医活友为恨耳,唯大王度之。”言已,涕如雨下。为首者曰:“然则君义士也。”顾谓徒属曰:“杀义士,不仁莫大焉。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又谓先生曰:“吾等虽啸聚山林,非比草寇,君勿惧。子虚长者,仁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始得至其家。速诣之,以救乃友;然长者每采药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遇之,虞君不得见耳。”先生再拜致谢而去。

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斗,少间闻长啸,山谷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分无物以相之,必死,叹曰:“不意今乃丧身此兽之口!”

方瞑目俟死,忽闻虎低吟,似与人语,怪之,开目视之,则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须眉悉白,颜色如丹,俨然仙人也。先生趣而拜之,长者曰:“此乃家虎也,勿惧。敢问客何为者也?奚自?何所之?”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寒舍在迩,不可不入。”遂引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之。既出,先生请曰:“事迫矣,乞长者速往,冀有万一之望。不者,时不逮矣。”长者询曰:“病者孰与君少长?”曰:“长仆四岁。”又问病状,曰:“毋庸忧!旦日,吾当与君具往。”先生言路险,恐迟滞时日。曰:“后山有坦途,可上济青高速公路,骑驴抵青岛,第半日耳。”侵晨,遂携药囊乘健驴与先生同行。

无何,至山口,涂经乡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事,指示曰:“此寺,吾之遇*也。”长者笑曰:“嘻,先生不亦惑乎!*神者,心之幻像耳,安能受人祸!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适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耕之陇上,长者偕先生就而问焉,并述向之所见。田父掩口胡卢而笑,曰:“君误矣!吾侪与汝见闻相左。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年方二八,不见容于恶姑而自经焉,后为人所救。子所见女*者,吾村李氏妇也,即王氏妾之救命恩人也。家素贫,今岁凶,赋敛又重,衣食不给,夙夜思虑,夜半携子至庙焚拜,偶遇王氏妾觅死,惊号欲救之。自言有*止之,其首竟为恶*所伤。君无问,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言已,皆大笑。

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青岛,是扎啤也,一醉数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惯饮燕京啤酒,安能胜此杯杓也?”先生曰:“不劝酒,恐人以吾为爱也。诚病之久矣。”长者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炙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贾人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数日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酒兴起,辄以啤酒度数低者自娱耳。

人物身份:布衣、黔首、闾左、豪右、纨绔、缙绅…

艺:①种植;②技能;③六艺,六种古书。

齿:①牙齿;②年龄;③并列;④谈论。

毁:①破坏;②诽谤。

鄙:①边远之处;②粗俗,低劣;③谦辞。

句式-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疑问代词作宾语;“大王来何操?”

③用“唯…是”“之”做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惟命是听”

治:①治理,管理;②从事研究;③经营,整顿;④社会安定、太平。

殆:①危险;②大概。

微:①小,少,稍;②低下;③精妙;④隐约;⑤暗中查访;⑥无,非。

迄:①始终;②到。

坐:①因为;②因…犯罪,定罪;③……

固定结构:无所、无以

①表疑问的固定结构:奈何、若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与;②表反问的固定结构:何…之有、何以…为、何…为、不亦…乎;③表揣测的固定结构:得无…乎(耶)、无乃…乎,其…乎;④表感叹的固定结构:一何、何其、何如;⑤表判断的固定结构:是之谓、此之谓

爱:①喜好;②爱护;③吝惜,吝啬;④怜悯。

脱:①离开;②遗漏;③倘若,或许;⑤轻慢。

间:①中间;②顷刻;③jiàn,空隙,隔阂,小路,;④jiàn,挑拨,参与;⑤jiàn,间或,秘密;⑥xián,通“闲”。

乘chéng①骑,坐;②趁着;③凭仗;④冒着;

Shèng①四马一车;②四(以乘韦先)。

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叫做词类活用。①名词活用为动词;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与意动用法;③名词作状语。

句式-状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等后面带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充当补语,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如“朝廷数授以官”“倘闻于有司”“急击之以策”。

为:wéi①动词,做,成为,是,以为;②表被动;③语气助词(何辞为?)

Wèi介词,替,给;对,向;为了。

引:①拉开弓;②拉,伸;③牵引,引导,引见;④引决,自尽;⑤荐举;⑥退避;⑦延请。

阴:①阴天,阴阳,背阴;②暗地里(阴功);③背地捣*,险恶的(阴谋)④山北水南。

徒:①步行;②空(徒手);③白白的(徒然、徒劳);④只,仅仅(家徒四壁);⑤某类人。

被:①被子;②覆盖(泽被后世)③遭受;④表被动。⑤pī,同“披”,覆盖,穿着。

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不单独作状语,但在文言文中,名词作状语现象很普遍。“先生蛇行”,显然不是蛇在爬行,而是“像蛇那样爬行”。再如:其一(狼)犬坐于前/(潭)斗折蛇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适:①切合,相合;②舒服;③刚巧,刚才;④到;⑤出嫁

顾:①回头②照顾③拜访⑤连词,但是,只是

徒属:古代的复数表示法,相关词语还有“辈、侪、伦、流、曹、等”等。

劝:①说服;②勉励。

比:①比赛;②比较,相匹敌(无与伦比);③靠着(鳞次栉比)④偏爱;⑤等到;

鲜:①xiān,新鲜,鲜明,独特;②xiǎn,少,不为人知(屡见不鲜)③缺少,不足(终鲜兄弟)

相:xiāng①交互(鸡犬相闻);②动作由一方来而针对某方,根据语境译作不同人称(相烦、相问,亲友如相问、及时相遣归);③相继(络绎相属);xiàng①容貌,外观;②查看;③辅助(无物以相之);④选择(良禽相木而栖)

食:shí①饭食;②俸禄(君子谋道而不谋食);③日食月食;④吃;⑤背弃(食言而肥);sì①拿东西给人吃;②饲养,喂养。Yì用于人名,汉代高阳酒徒郦食其(yìjī)。

表敬副词请、敬、谨、幸、惠、辱、垂、蒙、雅

表谦副词窃、敢、伏、猥、忝

敬称陛下、麾下、足下、令郎、贵处、玉照

谦称孤、仆、愚、鄙、妾、不佞、不敏、不肖、拙荆、犬子、家父、舍侄、寒舍

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①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春风又绿江南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尝君客我”。

③为动用法指谓语具有“为了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死国可乎?”

古今异义

一种是意思有变化,如凶(荒年)假(借助)河(*河)走(跑)穷(困厄)再、归、渠、去、爱、稍、除、爪牙、学者、卑鄙、亲戚等;

二是由于古代两个单音节词恰好与现代一个双音节词相同,导致误判。如颜色、指示、于是、可以、交通、无论、中间、形容等。

句式-被动句“于、见…于、为…所、被”

句式-判断句“者…也、乃、为”

数:shù①数目,数量;②算术;③法则、规律;


  ④命运(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⑤技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⑥几,不确切的数目;


  shǔ①计算;②列举罪状(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shuò副词,屡次(范增数目项王)


  cù形容词,密,与“疏”相对(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遗:yí①丢失②留下③抛弃;wèi①赠送②交付

定语后置:现代汉语定语多在中心词前,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即定语后置,多有“之者”等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如“蚓无爪牙之利、石之铿然有声者”

一、画出下列句子中表示人称的词语,并在后面的括号里作简明解释。

1.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 )2.卿言甚合吾意(
  )

3.愚恐无所用其技矣(
  )4.女*邪,抑人邪(
  )

5.大王在,胡不跪(
  )6.官*不敢犯孤境(
  )

7.尔何物狂夫(
  )8.小人青岛布衣也(
  )

9.君义士也(
  )10.吾辈亦鲜遇之(
  )

11.吾侪与汝见闻相左(
  )12.子所见女*者(
  )

13.若习饮之,故无异(
  )14.老朽何功之有(
  )15.余岂好货贾哉(
  )

二、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在括号里写出和它相通的字。

1.燕京亡是公,高士也(
  )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

3.二叟相见大说(
  )4.然敝庐颇畜薄酿(
  )

5.今者故人来,盖不饮诸(
  )6.翌日,先生复要公饮(
  )

7.不觉以酩酊醉矣(
  )8.薄莫,先生酒释(
  )

9.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
  )10.遂属老妻护公(
  )

11.手信而五指弗见,跬步难行(
  )12.先生欲投村落辟焉,叩门而人皆弗之内(
  )

13.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
  )14.先生卒惊,还走宇下(
  )

15.得无缢妇为之与(
  )16.于电光下孰视之(
  )

17.先生冯驴伏(
  )

18.质明始霁,罢甚(
  )19.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

20.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
  )21.有强人列陈阻于前(
  )

22.案剑瞋目,声如乳虎(
  )23.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
  )

24.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
  )25.先生趣而拜之(
  )

26.不者,时不逮矣(
  )27.涂经乡所入兰若(
  )

28.*神者,心之幻像耳,安能受人祸(
  )29.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
  )

30.辍耕之陇上(
  )31.及反,亡是公犹未醒(
  )

32.又然艾炙之(
  )33.不索直而去(
  )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性活用现象,并作简要解释。

1.人以达士目之(
  )2.公素善先生(
  )

3.延村医脉之(
  )4.微华佗,孰能生之(
  )

5.则庶几白骨可肉矣(
  )

6.先生然之(
  )7.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

8.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9.洞烛殿堂(
  )

10.其欲血吾刃乎(
  )11.履流石,涉溪涧(
  )

12.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
  )13.杀鸡为黍以食之(
  )

14.吾家世业医(
  )

四、用现代汉语译释下列句子里的固定结构。

1.虽然,终当有以活之(
  )2.孰若冒死以救之(
  )

3.然则,君义士也(
  )4.病者孰与君少长(
  )

5.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

五、用曲线画出下列句中的文言特殊句法结构,并译成现代汉语。

1.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

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3.死亦不过为*耳,何惧为?

4.先生不亦惑乎?

5.此寺,吾之所遇*也。

6.老朽何功之有?

7.何以金帛为?

8.若何为者也?奚自?

9.得无缢妇为之与?

10.无乃不可乎!

11.家无可遣者,奈之何!

12其首竟为恶*所伤

13.朝廷数授以官,不拜。

14.是非疾也,困于酒耳

六、下列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时间词语,请注明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词语。

1.期年(
  )2.朔(  )3.望(
  )4.晦(
  )

5.今者(
  )6.中夜(
  )7.夜阑(
  )8.翌日(
  )

9.薄莫(
  )10.未几(
  )11.曩昔(
  )12.旋(
  )

13.俄(
  )14.已而(
  )15.质明(
  )16.逾午(
  )

17.斯须(
  )18.尔来(
  )19.少顷(
  )20.寻(
  )

21.旦日(
  )22.侵晨(
  )23.无何(
  )24.须臾(
  )

七、简释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

1.年且七十
  且顾且号
  且劝好义者

2.朝廷数授以官
  从者约数十骑

3.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

4.疾驰而去
  公本无疾

5.屏息不敢少动
  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6.延村医脉之
  以延友人之命

7.若何为者也
  得无缢妇为之与

8.唯读书是务
  唯大王度之

9.先生欲投村落辟焉
  俄见寺门大辟

10.朝廷数授以官,不拜
  先生趣而拜之

11.不意今乃丧身此兽之口
  速诣之,以救乃友
  

乃引驴奔寺外
  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

12.愚恐无所用其技矣
  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
  

释之,以成其志
  其欲血吾刃乎

13.若习饮之,故无异
  唯大王度之
  

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何所之

八、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有几种不同解释,请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1.毁誉不存乎心( )
  ①毁灭②破坏③烧毁④诽谤

2.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 ) ①南面②北面③不见日光的地方④偏僻冷落处

3.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 ) ①卑鄙②粗俗③对自己的谦称④边远地方

4.脱有祸,固当不辞也( )
  ①倘若②脱离③摆脱④脱逃

5.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 )
  ①遗留②丢失③赠给④剩下

6.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 )
  ①规劝②劝解③劝导④勉励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本文第四自然段中由“山行十里许”至“且劝好义者”一段文字。

一、1公,您,敬称;仆,谦称,我。2卿,爱称,你。吾,我。3愚,谦词,我。4女,通汝,你。5大王,敬称,古时称诸侯,后来也称占山为王的首领。6孤,古代君王专用的谦称,这里是山大王的自称。7尔,你。8小人,谦称,我,多用于平民对官吏、下属对上司的自称。9君,您,敬称。10吾辈,我等,我们。之,他,指子虚长者。11吾侪,我们这些人。12子,您,对男子的敬称。13若,你。14老朽,老人自己的谦称。15余,我。

二、1亡,通无。2已,通矣。3说,通悦。4畜,通蓄。5盖,通盍。6翼,通翌;要,通邀。7以,通已。8莫,通暮。9倍,通背;尔,通耳。10属,通嘱。11信,通伸;窥,通跬。12辟,通避;内,通纳。13县,通悬;被,通披;诎,通屈。14卒,通猝;还,通旋。15与,通欤。16孰,通熟。17冯,通,现作凭。18罢,通疲。19蚤,通早。21阙,通缺。20陈,通阵。21案,通按。22颠,通巅。23裁,通才;见,通现。24趣,通趋。25不,通否。26涂,通途;乡,通向。27景,通影;受,通授。28知,通智。29陇,通垄。30反,通返。31然,通燃。32直,通值。

三、1目,名词用如动词,看待。2善,形容词用如动词,交好,与交好。3脉,名词用如动词,诊脉,摸脉。4生,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使……生,救活。5肉,名词用如动词,长上肉。6然,形容词用如意动词,认为对。7活,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8策,名词用如动词,鞭打。9烛,名词用如动词,照。10血,名词用如动词,血染。11履,名词用如动词,踩。12衣、冠、袜,均为名词用如动词,衣,穿;冠,戴帽子;袜,穿袜子。13食,读sì,供给…吃,使…吃。14世,名词作状语;业,名词用如动词。

四、1虽然:即使这样,尽管如此。2孰若:哪里比得上,哪如。3无虑:二字连用表示估计、约略,意思是“大约”、“大概”。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表承上启下的意思。5孰与:等于“与……比,哪一个更……”。6所以:这里表示“(导致)……的原因”。

五、1七十有三:文言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有”通“又”。惟读书是务:就是只务读书。这是“惟……是”式的宾语前置,这种形式不仅强调了宾语,而且表示了它的单一性、排他性。2未之见:是“未见之”的倒装。有“未”“不”“莫”“弗”等否定词的否定句,动词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面。3何惧为:“何……为”是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式,“为”在句末表示反问(或疑问),相当于“吗”“呢”,已成为语气词。4不亦惑乎:“不亦……乎”,文言惯用句式,表示反问,但语气较委婉,相当于“不是……吗?”5吾之所遇*也:意即“吾遇*之所也”。“所遇*”,名词性“所字结构”前面加定语“吾”。6何功之有:即“有何功”。“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宾语“何”借助词“之”提到动词“有”之前,表反问。7“何以……为”,也是表反问的文言惯用句式。“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为”是语气词。“何以……为”是“要……干什么呢?”8“何为”、“奚自”:“何”、“奚”分别作介词“为”、“自”的宾语,前置,表示询问。9“得无……与”,文言特殊句式之一,“得无”与句末的疑问语气词“与”相呼应,表示对一种情况的推测,可译为“莫不是(只怕是,该不会)……吧?”10无乃不可乎:“无乃”与句末的疑问语气助词“乎”相呼应,表示一种委婉的商榷语气,或对有关情况加以测度。一般可译为“恐怕……吧”、“不是……了吗”。11奈之何:“奈……何”,是“对……怎么办”的意思。12为寺*所伤:“为……所+动词”,这是文言被动句式的一种重要结构。13授以官:用“以”组成的介宾结构有时放在谓语中心词之后作补语。14困于酒: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出主动者,古汉语被动表示法之一。

六、1一周年。2阴历每月初一。3阴历每月十五日。4阴历每月最后一天。5现在。6半夜。7夜将尽。8明天,次日。9傍晚。10没多久。11从前。12随即,不久。13一小会儿。14随后,接着,不久。15天亮时。16过午。17一会儿。18从那时以来。19一会儿。20随即,不久。21明日。22凌晨,天蒙蒙亮。23没有多久。24一会儿,片刻。25二十天。

七、1将要;一面……,一面……;并且。2屡次;几,表不确定数目。3互相;表偏指一方,有指代宾语作用,这里指代乌有先生。4快,速;小病。5呼吸;停息。6邀请;延续、延长。7作;变为。8只,仅;句首语助词,表希望。9躲避;开。10这里是敬受(官职)的意思;行礼。11竟然;你的;就,于是;,竟是。12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的”;其中的;他的;同“岂”,用在句首强化反问语气。13指酒;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他;动词,往、到……去。

八、1诽谤。2北面(水之北曰阳)。3北面(山之北曰阴)。4边远地方。5倘若。6态度冷淡,没有礼貌。7钱财。8赠给。9勉励。九、(答案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言文乌有先生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