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都会看电视,玩游戏,同学邀约一起外出不想去,安排外出旅游不想去,和孩子交流,也不好好回应,还说做什么事情都没意思,孩子这是怎么了呢?怎么就感觉没意思呢?
疫情期间,好几位家长和我这么反馈,而孩子感到不开心,经常说这没意思,那没意思,也的确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孩子感到不快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可能是孩子受到的挫折体验比较多,孩子做事情总是体验到失败,比如,学习成绩不好,孩子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的确很难快乐得起来;可能是父母对孩子不接纳,或许孩子做得挺好,但是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父母不满意,不接纳孩子的现状,孩子感到让父母满意遥遥无期,他就变得不快乐了;可能是家庭关系比较紧张,父母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或者父母经常争吵,孩子经常担心自己的家庭会不会随时分裂,他很难快乐得起来;如果孩子进入青春期,自身身体激素的分泌,也会使得孩子出现一些大的情绪变化;还可能是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孩子长期不能从悲伤痛苦中走出来,慢慢地变得抑郁了。
如果孩子只是一小段时间的不快乐,这是正常的,因为生活中就是充满了各种喜怒哀乐,我们要允许不快乐的出现,这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人生体验。家长需要重视的是孩子长时间的不快乐,孩子长时间的不快乐,就会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变得不再有意义,会很轻易地放弃学业,甚至是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就需要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给家长们几点建议,期望能够帮孩子变得更快乐,更加热爱生活。
1.以身作则,教孩子热爱生活。
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很多情况下就是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父母要把热爱生活,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态度教给孩子,比教给孩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这种态度就是:看到路边的花草,能够停下来欣赏,并由衷地赞叹;经常怀着喜悦的心情给周围美丽的环境拍照并分享;开车时礼让行人而不是见缝插针;主动让座而不是去催促孩子占座;吃饭时夸赞服务员的服务而不是去难为服务员;看到车水马龙不是抱怨交通堵塞而是赞叹生活的富足;常说他人的好而不是去抱怨学校老师、单位同事领导。父母经常用这种包容、喜悦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物,自然会很好地感染到孩子。
2.消除对孩子的不恰当评价。
孩子出生后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兴趣,充满了热情,一切活动都愿意去尝试。但因为个人能力上的不足,或者其他原因,父母、老师、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对自己有消极评价,“你怎么这么笨!”“我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改呢!”“你怎么就这么懒呢!”“你还想当小组长,你连自己都管不好!”等等的评价,都会让孩子对探求新事物产生畏惧心理,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不到快乐,作为孩子最亲近的父母,首先要将自己对孩子的消极评价消除掉,并用积极的评价来代替,比如“我觉得你越来越懂事了”“我发现你越来越聪明了!”。被充分肯定和赞美的孩子,内心里会洋溢着幸福的快乐。
3.做一个好玩的父母。
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身边的事物,甚至体验不到成长的快乐,是因为父母的思维比较固化,父母和孩子交流沟通时,仅仅局限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还经常说孩子“就知道傻玩!”“光知道玩,先做完作业再说!”这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无趣,很不好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父母一点都不好玩了,孩子也不容易快乐。建议父母让自己变得好玩一些,在孩子说想玩一会时,学会回应“能不能带我一起玩?”在孩子想交流的时候,能够和孩子在一个频道上,能够聊孩子喜欢的话题,比如最近有什么好玩的游戏啦,孩子喜欢的明星又传出什么八卦了,等等。父母和孩子交流的话题多了,孩子就很容易在各种事情上寻找自己的热爱点。
4.帮助孩子改变归因模式。
五月,这个似水的季节,悠然地坐在暮春的肩头,温暖的阳光洒进心扉,激荡着心灵深处的温馨诗行,用心聆听着泥土灵*的悠悠歌唱,窥探着乡间原汁原味的秘密。雨不知疲倦地下,下湿了这座城市,下湿了人们回家的路,淋湿了我原本就潮湿的心情。才知道这万物蓬勃的五月,怀念也会无休无止。
5.带孩子接受专业心理咨询。
很多时候,最亲近的父母却是最不容易帮助到孩子的那个人,因为孩子已经非常了解父母的教育方法,很多时候对父母都不以为然,甚至父母越引导越糟糕。所以,父母最好让孩子接受专业的帮助。孩子长时间的不快乐,也有可能是患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这时候就需要及时地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最后,想要分享给各位父母,从小引导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一切,比怎么教会孩子考得好成绩,取得骄人的成就要重要的多。
End
请转发
请传播
家庭教育
从我做起
。。。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每一天,期待与更多的你温暖同行。告诉我,你“在看”~?张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