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抑郁症对抗的第二个月,我听从医嘱增大药量,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更是令人难受不堪。
我以为是因为我已经好起来了才会有如此大的药物反应,于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我决定暂停用药。
而后我为自己的无知买了单。
经此一事,我对抑郁症的理解似乎更透彻了些。它就像是附着在情绪上的癌细胞,抑制着令你产生活力与兴奋的脑神经细胞。
当一个人得了癌症,我们会和他说要保持乐观、适度运动增强抵抗力、要好好配合医生治疗,而不会和他说你让癌细胞别扩散不就好了。
在抑郁症的概念中,“想太多”便是情绪上的癌细胞。以前我也常常觉得是我过于多愁善感,总喜欢想东想西,徒增许多压力在自己身上,才会总是如此情绪低落。可是在一切客观向好的状态下,我仍无法抑制自己出现那些很糟糕的念头,我才知道这不是我能控制的。对于那些搞笑的、有趣的、好玩的人事物,我再难去产生同样开心兴奋的情绪,每一次与外界的碰撞,都让我觉得疲惫不堪。而恰好我正做着一份强社交的工作,正努力扮演着一个看起来还算正常的自己。
必要的工作之外,我尽可能地逃避一切的社交活动,不聊天,不水群,不刷朋友圈,不敢结交新的好友,更不敢接受异性的追求与表白,我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空间里,与文字为伴,看书听书写文章发稿件,在这个世界里我是正常的。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是正常的,只是像得了一场感冒需要慢慢痊愈而已。但友善的人们总会把生病的群体视为弱者而多加照拂,这会更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累赘。
那天和表妹提了一嘴状态感觉很糟,她连夜冒雨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过来陪我,第二天又一大早地回去上班,这使我愧疚不已。
可是当我逃避一切社交、屏蔽一切好友互动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和负担呢。
往日里最爱捣鼓的各种美食,现在看来也无了生趣,看轻松的剧情和热爱的歌仔戏,也很难坚持许久,反应迟钝逻辑混乱,生活中的一切在脑海里的呈现是一片灰色。
那天,看见一个抗抑成功的博主说的一句话,他说:我希望你的未来充满自由和希望,而不是日复一日的救赎。
我多希望,我也是啊。
这一定会成为《陈艺婷传》中的特别经历吧。
文|话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