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烛之武退秦师精选练习
TUhjnbcbe - 2022/5/29 15:28:00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义有误的一组是(
  )

A.氾南(fán)缒(zhuì)鄙(把……当做边邑)

B.佚之狐(yì)不知(明智)共其乏困(gōng,供给)

C.瑕(xiá)何厌之有(厌恶)逢孙(páng)

D.阙(quē,侵损、削减)行李(出使的人)失其所与(结交)

C

C项,“厌”,满足。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因人之力而敝之
  D.失其所与,不知

C 

A.“已”同“矣”。B.“共”通“供”。D.“知”通“智”。

3.下列加点字的词释义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晋*(*队)函陵

是(这是)寡人之过也

共(共同)其乏困

朝济(渡河)而夕设版(修工事)焉

B.贰(从属二主)于楚

辞(推辞)曰

肆(扩张)其西封

东封(使……成为疆界)郑

C.郑既(既然)知亡矣

许(答应)之

因(依靠)人之力

敝(损害)之

行李(出门所带包裹)之往来

D.越(跨越)国

鄙(以……为边邑)远

焉(哪里)用

陪(增加)邻

何厌(讨厌)之有

B

A项,*:驻扎;是:这;共:同“供”;版:筑土墙用的夹板。C项,既:已经;行李:出使的人。D项,厌:同“餍”,满足。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C.殚其地之出D.晋*函陵

C

C动词作名词。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5.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C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意思是“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所以“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晋*函陵,秦*氾南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A项,名词作动词,“*”,驻扎。B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D项,“亡”: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7.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智慧是基于经验的直觉,②是十分严谨的逻辑游戏,③是大量实践经验与丰富知识信息的厚积薄发和浓缩。④智慧与遗传有关,⑤与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有关,⑥与学习有关,⑦更与思考和总结有关。⑧它是一门严密而深沉的思维艺术,⑨是属于少数精英的专利。

②“严谨”应为“严密”;③“丰富”删去;第⑤句调至第⑦句后,且句前加“更”字;第⑦句删去“更”;第⑧句的“严密”应为“严谨”。

②“严谨”与“逻辑”搭配不当;③“丰富”多余;第⑤句语序不当;调整语序后第⑦句中的“更”多余;第⑧句的“严密”不能修饰“思维艺术”,搭配不当。

8.《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经典篇章将许多古人写得栩栩如生,请从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概括其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

(示例1)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说退秦*。

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

(示例2)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规劝齐王除弊。

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

用高度简练的语言概括其最出彩的事迹,然后点出事迹中表现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即可。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A

辩,口才,辩才。实词需要积累,还需要推测,因为文言实词常考个实词以外的词,需要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测。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B.①⑤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B

②是优孟模仿孙叔敖言谈举止准备进谏;③是优孟上前祝寿;④是优孟说回家与妻子商议。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之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C

C项中说“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与原文不符,原文优孟只是对楚王说要回家与妻子商量,三日后为相,其实根据情况看这是优孟的表演,根本不需要同妻子商量。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1)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这样做。

(2)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妻子孩子身处困境,以打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第(1)句采分点:“病”,动词,患……病;“丧”,为动用法,为……治丧;“左右”,古今异义,左右的人;

第(2)句采分点:“持”,坚守;“方”,如今;“妻子”,古今异义词,指妻子儿女;“负薪”,指砍柴;“足”,值得。

优孟原是以前楚国的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谏。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心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患肥胖病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你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靠打柴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优孟。”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及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靠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出外做官,自身贪赃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赃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妻子孩子身处困境,以打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年没有断绝。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duì):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泌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指责

B.盍亦求之盍:何不

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旌:表彰

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义:正义

14.下列对“介之推不言禄”一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

B.介之推和母亲一起隐居,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

C.晋侯介之推死后,已经有悔改之意。

D.“介之推不言禄”一事表现了“介之推”“介之推的母亲”的高洁品质。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13.D14.B

15.(1)介之推从来不提及应得的俸禄,而赏赐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2)偷人家的财物,尚且叫作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

试题分析:D“义”此处为动词,把……当作正义。故选D。

试题分析:B项从“遂隐而死”及“晋侯求之,不获”来看,介之推隐居而死,并没有接受赏赐。故选B。

试题分析:得分点(1)禄、弗及。(2)谓、况…乎、以为。

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国外的人。介之推从来不提及(自己跟着逃走)应得的俸禄,而赏赐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个,现在只有文公一个人在世。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外、国内都厌弃他们。上天不绝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那些跟随他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骗吗?偷人家的财物,尚且叫作盗;何况贪上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居于下位的人把这种罪过当成合理,处于上位的人对欺骗者给予赏赐,上下互相蒙蔽,我难以跟他们相处了!”

他母亲说:“何不也去求赏?就这样而死,又怨谁呢?”

介之推回答道:“明知道错误而又去仿效,罪就更大了。况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再享用他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应当让他知道一下,怎样?”

介之推答道:“言语是自身的文饰。我本身将要隐居,哪里用得着文饰?这是企求显达啊。”

他母亲说:“你真能这样吗?那我同你一起去隐居。”就隐居山林,直到死去。

晋文公寻找他们,但一直没有找到,就把锦上作为介之推的封田,说:“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光明磊落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烛之武退秦师精选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