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试讲教案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
TUhjnbcbe - 2022/5/28 12:20:00

在高中教师教师资格考试中,《寡人之于国也》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寡人之于国也》这篇课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本文通过孟子和梁惠王之间“民不加多”的对话,体现出孟子的仁*思想,孟子在论证自己仁*思想的具体内容时大量运用排比和比喻。本文的说理性很强,语言精炼,学生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一方面可以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另一方可以学习文中的说理方法,锻炼思辨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掌握“数”“走”等生字词的意义,掌握必要的文言文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和历史资料,感受孟子辩词的思想性和逻辑性。

3.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了解孟子的仁*思想,并能在生活中践行孟子的仁*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孟子的仁*思想,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导入:同学们,上课。上课之前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孟子的一些名句,我听同学们说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有哪位同学可以补充的吗?我的语文课代表你来补充一下。好,请坐,他说还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看来大家掌握的知识很扎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看看其中是如何体现孟子仁*思想的。

(二)整体感知

1.简单介绍孟子和孟子的思想

明确:孟子和孔子并称“孔孟”,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孟子的文章说理性很强;孟子提倡仁*思想,从他的名言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看出。

2.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文言实词的含义

明确:重点讲解“走”的意思是跑,“数”读“cù”意思是密。

跟着名家朗读音频进行朗读课文,用原话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孟子在文中提出其“王道”主张的一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2)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孟子的主张有什么区别?

(3)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明确:(文中相应位置找原话即可。)

(三)深入研读

1.分角色朗读并找出本文围绕哪一个议题展开的呢?

明确:围绕“民怎样才能加多?”

2.各小组赏析文中的精彩语句。

(1)孟子分析梁惠王“民不加多”疑问的语句。

明确: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批注:孟子巧妙采用比喻,回答梁惠王的问题,既回答了梁惠王的疑惑,又论证了仁*思想,语言形象生动。

(2)孟子论证他的“王道之始”具体内容。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批注:孟子运用四组排比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

(3)朗读课文,思考文中传达出孟子什么思想。

明确:“民贵君轻”的仁*思想。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畅谈自己对仁*思想的理解。

(五)小结作业

孟子在论证“王道之始”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试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对孟子的论述加以评析。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提前做好课前的预习,解决基本的生字词问题,对后边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整个教学中围绕三维目标展开,重点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赏析孟子辩词的精彩之处。在教学中我也采用了小组谈论、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课外多去阅读一些文言文名篇来丰富知识。

更多备考资料试讲教案

初中物理《熔化与凝固》教学设计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学设计试讲教案

《想北平》教学设计试讲教案

中学《认识DO—Loop语句》教案试讲教案

中学体育《竹竿舞的技术》

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资料,

请加伴我考

1
查看完整版本: 试讲教案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