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1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04.08-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王小波的杂文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面收录了52篇幽默风趣的短文。不用“推荐”,而用“分享”二字的原因写在后面。
之前,好多人跟我推荐过这本书,但当时的我,打开一看,感觉似乎通篇胡话。可能后来是阅历多了一些,尝试着去理解一些事情,便觉得可以接受了,也表示欣赏作者的才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我也没有全看完,因为里面有几篇文章我感觉自己暂时理解不了。所以,今天就只讲讲其中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吧。
PIG
“
01
喜欢有趣的人应该有些勇气,
做一番斗争,来维护自己的爱好。
王小波笔下的“有些与众不同”的猪,所有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还说它活得潇洒。
我想,它这么受欢迎是有原因的。在我看来,人会喜欢一个事物,往往有两个缘故。其一,他在这些事物上找到与自己的相似之处;其二,可能就是这些事物身上具备他所没有的,又一直想要追求的某种特质。
这只猪,可能就是具备了大部分知青所追求的“特立独行”的“潇洒”。当然,这也可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
一直认同这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百里挑一”。我觉得,王小波就是一个有趣的人。毕竟,在幽默中是可以看出人格魅力的。
在这本书里,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有时加点讽刺(反讽)的手法,对社会,对生活,对身边的事物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人概括出几个关键词,我深以为然:独立人格、自由精神、黑色幽默。
他说:“我相信,总有些人会渴望有趣的事情,讨厌呆板无趣的生活。假如我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这是我对生活主要的要求。”
而这背后,我觉得不仅仅是有趣的事情本身,更重要的是追求有趣的事情的勇气,尤其是当你的向往不太能迎合所谓的社会趋势时,那种敢于做自己的勇气。
有时候,当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偶然发现自己的某些习惯与外界不太一致,会变得有些怀疑自己。比如早睡早起、比如静心阅读,这些问题在大一时还是蛮困扰我的。
尤其当有些冷嘲热讽的声音出现时:“现在年轻人哪个不熬夜啊,晚上11点,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好吗?”“高考那么累,大学不就是来放松的吗?为什么要那么卷?”
后来慢慢淡然,不只是因为所谓的“坚持做自己”的口号,而是当圈子变大、接触的人更多之后,你会发现,跟你有同样习惯的、同样执着地坚持某件事的大有人在。
正因为他们坚持,他们才是他们。如果大家都一样,这世界该多无趣?那既然那么多人能在成为自己的路上不断坚持着,为什么我不行呢?
我从没放弃主动融入某个环境,毕竟人是社会性动物;但我也不愿随波逐流,放弃自己的某些特质。
此外,另外一个阻挡我们成为自己的,可能是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不想突出,所以在遇到自己想做的事时瞻前顾后。
但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坚持做你自己即可。比如上课,老师提到的某个问题你感兴趣,想发言的话,就可以勇敢举手表达自己。
关于这一点,之前听师姐讲座,学到了一个好方法。当你想发言,不要想太多,不要害怕自己讲错,心里默念“一二三”,念完就举手。
讲真,事情一过,根本没人在意或者记得你说了什么,表现如何。之前有位朋友上台发言,讲完有点丧气地说,自己刚刚有哪些地方念错了,哪个地方语调又不对,懊恼不已。
但等她问了周围好几个同学后,发现似乎大家都没发现她的失误。
高中有段时间,我特别在意我脸上长的痘痘(我一般不会长痘,但只要一长,就是超大颗的那种。)
有次演讲,好像到了升华主题的时候,我就随便乱举例子,由脸上的痘痘引申,说什么要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要自信啥的。
现在想来这个打比方真的是一塌糊涂。然而,那天课后,好多小伙伴都跟我说,如果我不提,他们根本没有看到我脸上的大痘痘。
提起这件事,没啥别的意思,就是想跟大家说,勇敢做自己吧,没必要内耗,没人会在意你自己认为的所谓的瑕疵。再说了,就算真的是瑕疵又如何,下次有进步就行。大家都挺忙的,没空在意你。
“
02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里面一篇名为“椰子树与平等”的文章,我印象比较深刻。作者通过在云南插队的经历,表示整个云南都不长椰子。
谈及野史记载,三国以前,云南生产椰子。(椰子全身是宝,基本满足当地人的大部分生活需要,所以他们不事农耕。)
某天,诸葛亮南征到此,想教化当地人以遵循我们传统的耕作方式,当地却没人听。最后,诸葛亮下令砍光了云南的椰子树。
野史如是解释:蛮夷之人,有些稀奇之物,就此轻狂,胆敢藐视天朝大邦;没了这些珍稀之物,他们就老实了。
且不论这个野史记载是否真实,作者以此来谈论平等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书里看看。我这里倒想延伸另一个看法。
这件事中,不顾云南当地的客观条件,想教化当地人遵循我们的生活方式,着实有些强求。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在网上看到某些新闻事件,总是有人习惯性地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指责某人。
但其实,他们也不一定受过像你一般的教育(这里没有任何不好的意思)。你也不一定经历过跟他们一样的境地,就像我妈常跟我说的“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写到: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
03
何谓雅?何谓俗?
这本书还提到两个概念。
媚雅:大众受到某些人的蛊惑或者误导,一味追求艺术的格调,也不问问自己是否消受得了。
媚俗:艺术家为了取悦大众,放弃了艺术的格调。
这让我想起,之前分享读书心得时,我说:“有些经济类书籍实在太深奥了,文学作品或者其他作品也好,应该通俗易懂,也就是接地气。”
老师马上就纠正我了,我忘了他原话咋说的,反正大概意思就是说,“于创作而言,下里巴人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
也对,雅俗共赏嘛。
“
结
关于这本书,我不做大肆推荐。或者说任何书籍都是如此,再往大了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这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你认为好看的,别人并不一定同感。
有段时间,我特别热衷于去某书和某乎看产品,比如我想买洗发水或者护肤品,就会去搜搜看别人推荐什么,什么红黑榜啊,雷品啊。
看了好久好久,加上天秤,本身就有选择困难症,每次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产品是好评比较多的,我也比较喜欢的,总会刷到一些不好的评论。比如有些用了过敏啊,搓泥啊……各种各样。
所以呀,我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选择好了,就自己去尝试,不要人云亦云。
当你想看什么书,或者尝试什么新事物时,就遵循你内心的想法先去试试。于我而言,读书这件事,包括现在写文章这件事也好,更重要的是自己开心。
“
摘
“一个人解对了一道几何题,他的智慧就取得了一点实在的成就,虽然这种成就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个人来说,这些成就绝不会毫无意义。”
“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这样的经历:做成了一件事,又做成一件事,逐渐地对自己要做的事有了把握。”
“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
“任何美好的梦想都有可能成真——换言之,不能成真的梦想本身就是不美好的。”
“承认自己傻过,这是一种美德。”
“知识另有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趣。”
“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
“人生在世,会遇到一些好事,还会遇上些坏事。好事我承受得起,坏事也承受得住。就这样坦荡荡做个寻常人也不坏。”
“
感
这篇文章好难写,改了好多遍,总是觉得自己逻辑不太清晰。大家凑合着看吧,希望我表达完整了。
?end?
图源
网络(侵删)
/种自己的花
/爱自己的宇宙
沐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