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鲁闵公、鲁僖公是《春秋》的第四、第五公,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年。其中闵公共两年,僖公共三十三年。
“救邢存卫”、“昭陵之盟”、“葵丘之盟”、“泓之战”、“假道伐虢”、“秦晋之好”、“重耳复国”、“城濮之战“、”践土之盟“、“崤之战”这些历史故事;“风马牛不相及”、“唇亡齿寒”、“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外强中干”、“退避三舍”、“厉兵秣马”这些成语,都来自于《左传》的这一时段。
鲁僖公在位的三十三年,是春秋历史上霸主频出、奇功屡建的精彩时刻。曾经退居二线的晋、楚、秦等国,纷纷站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齐桓、晋文、宋襄、秦穆等霸主,在这一时期纷纷大展宏图,成就自身霸业。
闵公元年至僖公十七年,齐桓公的霸业逐步走向顶峰,闵公元年至僖公二年,桓公“救邢存卫”、四年,与楚盟于昭陵,九年,大会于葵丘,至此成就了自己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僖公十七年,齐桓公卒,由于其无嫡子而多庶子,死后诸子争立,桓公尸体甚至两个月不入殓,齐国的霸业很快衰落下去,中原进入一段权力真空的时期。此后宋襄公试图建立霸业,但由于国力不支和为*不德,宋国的霸业进展并不顺利,僖公二十一年,宋与诸侯在孟地会盟,宋襄公竟被楚国扣留,次年宋楚大战于泓水,宋大败,襄公受伤并在次年去世,宋国图霸的事业至此夭折。宋国失败后,楚国势力进一步强大,僖公二十二年,楚成王甚至“入享于郑”,大有“问鼎中原”之势。
在楚国逐步北上中原之时,*河上游的秦晋两国也逐步强大起来。僖公五年,晋献公攻灭位于今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一带的虢、虞两国,从此获得了进入*河下游平原的通道。僖公二十三年,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为晋文公,两年后晋公出兵勤王,伐原示信,晋国逐渐站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年)无疑是晋文公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在这一年,晋文公侵曹伐卫、在城濮大败楚*,会盟诸侯于践土,接受周王之策命;洗雪了自己流亡十八年之耻,也成就了晋国“一战而霸”的伟业。僖公三十二年晋文公卒后襄公继位,晋国继续保持霸主地位。随着晋霸的建立,春秋前半段“晋楚争霸”的国际关系格局也正式确立。
除晋楚关系外,秦晋关系也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重点。僖公元年秦穆公即位,后穆公迎娶献公女,拥立惠公、文公两任晋君,甚至在僖公十五年的韩之战中俘虏了晋惠公。此后,秦晋长期保持着同盟关系。但同盟内部,亦有离心之象,僖公三十年,郑国烛之武不仅退秦师保全了郑国,更凭着一张嘴离间了秦晋十余年的同盟关系,三年后晋*在崤山打得秦*全*覆没,昔日的盟友,如今成了战场上的仇敌。
大国尽展风采的代价,是小国利益的牺牲,郑国的境遇可说是这一变化的反映。楚国强大后,郑国屡受威胁,一度朝于楚。晋文公出兵勤王后,获得今河南省*河以北的“南阳”之地,郑国至此成了晋楚两大国之间的缓冲带。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三十三年,楚伐郑,郑国被迫在晋楚间反复横跳。在不到百年前还能号令诸侯的郑国,此时已经沦落为大国争霸的棋子。宋、卫、曹等国的境遇大致也是如此,春秋早期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河下游小国,此时已不再享有之前的国际地位。
《孟子离娄下》评价《春秋》说:“其文则史,其事则齐桓、晋文。”,以此来看,闵公、僖公在位的三十五年,无疑是整个春秋时期的代表,这一时期的英雄人物、传奇故事、治乱兴亡,在接下来的两千余年中,不断成为帝王将相的治国法鉴,吟人骚客的创作母题,各派史家的研究重点。时至今日,仍是我们民族宝贵的历史财富。
昭陵之盟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僖4.1)
假道伐虢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虞大夫)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虞)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僖5.8)
泓之战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死)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老年人)。古之为*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趁别人不成列而击鼓进*)可也。”
…………
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
(僖22..2)
按:老顽固派了
文公复国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啬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適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飱,寘璧焉。公子受飱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穀?”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僖23..6)
侵曹伐卫
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
二十八年春,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南河济。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
……
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也。魏犫、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魏犫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犫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以为戎右。(僖经28.1僖28..3)
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城濮之战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穀,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众素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诵,曰:“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gu3,咀嚼)其脑,是以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
晋车七百乘,韅、靷、鞅、靽。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之佐当陈、蔡。
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原轸、郤溱以中*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败。
晋师三日馆穀(吃楚*留下的粮食),及癸酉而还。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
(僖28.3)
城濮之战晋楚列阵图
按:情节环环相扣,真乃《左传》叙事之经典
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僖30.3)
按:中学学这一篇的时候,只知道烛之武凭一张嘴解了郑围,现在放在整个《左传》中看,才体会到这一段的重要地位和烛之武的厉害,不仅解了围,还离间了秦晋两个大国多年间的同盟,由此影响了之后的历史进程,真可以说是撬动历史的杠杆。
崤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秦穆公女,晋文公妻)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僖32...3)
按:滑国,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