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比照middot思辨middot
TUhjnbcbe - 2022/3/16 15:22:00
哈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6084137.html

比照·思辨·明理

——统编版与人教版必修古诗文比较教学

荣爱华

界首市界首中学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6--02

任务驱动是统编版教材教学的关键词。温儒敏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中指出:备课时,应当根据单元所承担的“学习任务群”和课文的形式内容要求来考虑如何设置“任务驱动”……可以是整个单元预设一个情境、一个任务;也可以一课(多为一组课文)设定一个情境、一个任务。既然如此,何不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一个贯穿学习始终的大任务?在古诗文学习单元,笔者尝试把人教版教材(简称老教材)目录印制给学生,鼓励他们比照来学习统编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文编排有何差异?原因何在?在教学中形成相对具体的思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断引发深层思考,深化其对文化经典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笔者现从选文编排、课下注释、细节处理三方面来谈相关的思考。

一、选文编排有讲究

统编版教材必修古诗文篇目更注重学生思辨品质的培养。首先,体现在选文上。统编版教材必修(上下册)中设置了三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必修(下册)的两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中纯古文篇目的有《谏逐客书》《与妻书》《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都属于新增篇目。其次,体现在文言文编组上。比如把《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四篇组合为“古代议论性散文”单元。但是统编版教材则打破文体界限,甚至打破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界限,按照“人文主题”组合单元。比如把《劝学》《师说》和《反对*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放在一起,组合为“学习之道”主题单元。那么,对于《劝学》《师说》这两篇文言文,统

编版教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

一是突出“学习”这个单元人文主题。这两篇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与现当代四篇论述学习问题的名篇放在一-起,集中教给学生“学习之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二是这两篇古文是古代论述文的典范,明确编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更能帮助学生集中理解、学习论述文,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学鉴赏能力。三是古今论述文组合为一个学习单元,既有经典性,又有时代性,对身处学习型社会中的高中生来说,更能使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价值。

二、课下注释有变化

篇目

教材

选文出处

句子及注释摘选

短歌行

人教版必修2

《曹操集》中华书局年版

[契阔谈?]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契阔,久别重逢。?,通“宴”。

统编版必修(上册)

《曹操集》中华书局年版

[契阔谈讌]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讌”同“宴”。

琵琶行

人教版必修2

《白氏长庆集》文学古籍刊行社年版

[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婉转。

统编版必修(上册)

《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间(jiàn)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鸣婉转。

鸿门宴

人教版必修1

《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年版

[楚左尹项伯]项伯,名缠,字伯。左尹,官名。

统编版必修(下册)

《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年版

[楚左尹项伯]左尹,官名,项伯,多以亲贵任之,掌*事。项伯,名缠,字伯。

从上表中可知,统编版教材古诗文选本比较新,词语和句子的注释更多考虑上下文语境因素,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具体到每一条目的注释上,统编版教材更准确、更细致,更注重古代文化的传承。比如《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把“间”的读音读为去声,“霓裳”的“裳”特别注明读阳平,这都是依照古汉语辞书的统一注音,避免了按照现代汉语的理解而引起误读。同样,《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惟觉时之枕席”中“觉”字审读为去声,纠正了以往错误的注音。

但统编版教材的注释也有可商榷之处。比如新教材《短歌行》课下注释中“契阔谈讌”的“讌”取“讌”舍“?”。《辞源》(商务印书馆年版)“讌”注释为:宴会,会饮,同“宴”。在《辞源》的繁简字对照表中简体字为“?”。《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版)只有“讌”。再查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年版)却只有“?”(醼),通“宴”。《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也只有“?”,第7版“讌”是作为“宴”异体字出现的。综上,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非特殊情况不得使用繁体字的规定,取“?”舍“讌”会更合理。类似情况还有《芣苢》中“薄言襭之”的“襭”的右边“頁”应换成“页”。这样也给学生默写名句扫除不必要的困扰。

三、细节处理更尊古

通过深入比照,细心的学生发现,统编版教材(上册)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两句印刷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默写时很让学生为难,不明白这到底算几句。而老教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读后没有任何异议。实际上,人教版教材是按语意断句,统编版教材则是按词牌格律断句。根据《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词牌“永遇乐”前两句的平仄节拍就是“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如此看来,统编版教材更尊古。

再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觉”和《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间”读音的更改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两个字的读音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查阅资料,然后分享成果。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讨论,学生最终达成如下共识:无论是《辞源》还是《辞海》,“睡醒”的义项都读去声;在古汉语词典里,“间关”是拟声词,状鸟声,“间”读去声。所以,从尊古出发,统编版教材注释更准确。

但是对于通假字的处理,人教版教材注释使用的是“通”字,统编版教材使用“同”字。那么“同”与“通”,到底用哪一个更科学呢?《王力古汉语字典》的“凡例”中明确说明“‘同’,一般用于异体字……‘通’,用于通假字”。如此说来,“同”和“通”的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才更尊古。比如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下注释把“莫春者,春服既成”中的“莫”注释为“同‘暮’”,人教版教材注释为“通‘暮’”。但是“莫”和“暮”准确地说,应是古今字的关系,而非通假字,应使用“同”。而《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的注释就应为“‘蚤’通‘早’”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弄明白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对文言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掌握。

温儒敏说:使用新教材,千头万绪,只要抓住多读书、培养兴趣这个“牛鼻子”,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因此,利用高一学生喜欢探究、爱表现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新旧教材古诗文篇目的不同之处,然后和同学交流分享,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引导请积极参与语言文化活动的过程,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等核心素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比照middot思辨mid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