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皇帝为何总是孤家寡人
TUhjnbcbe - 2022/3/16 15:13:00

道德经里说王侯往往自称孤、寡、不谷。

不谷的意思就是不结果,也就是绝户,俗称断子绝孙。

一个诸侯,君王,为什么要骂自己断子绝孙呢?

难道是因为贱名好养活?

当然并非如此,作为一个君王,如果要为了天下百姓好,就得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气魄,这样的人,是不能有个人利益、家庭利益牵绊的。

儒家为了调和这个矛盾,提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妄图由小到大统一利益需求,但是这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口号而已。

所以道德经也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

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才能让权力这个东西不吸引人,踏踏实实成为人民的公仆呢?

得等到众人都不愿意付出那个用来交换权力的代价的时候,等到众人都不愿意在那个掌握权力的人的位置上的时候。

但是事实上,皇帝自称孤家寡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权力是不能分享的。

对很多皇帝来说,就算分享老婆,都不能分享权力。

所以情愿孤寡,也不组队。

俗称宁愿自由的单身,也不要妥协的捆绑。

燕国的国君想要分享权力给自己的相国,怎么分呢?

相国说了,君王有两面三刀,赏罚为两面,法术势为三刀,大王您掌握赏罚两大权柄,请问臣民是喜欢您赏,还是喜欢您罚呢?

燕王说了:自然是赏。

相国说:既然如此,微臣原意担领天下骂名,负责替大王惩罚臣民,令大王得享声誉。

燕王大喜,曰:然。

两年后,燕国臣民只知道有国相,而不知道有大王。

为什么呢,因为国相掌握生杀大权,大王却总是打赏些小恩小惠。

于是不久后,国相篡位,君王下台。

这个故事后来被记载在韩非的书里,作为帝王须知的二十二个小故事之一。

但是就好像从小看了白雪公主也仍然会嫉妒,从小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仍然不慈悲一样,很多君王看了这个小故事以后,也仍然不懂得什么叫做中央集权,什么叫做合理分权。

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君王试图把权力分享给自己心目中的“好人”。

于是汉景帝被鼌错坑得差点被七王之乱灭国;

汉哀帝因为宠幸董贤差点就要传位给他;

王*君因为任用王莽丢了西汉江山;

汉灵帝任用十常侍结果三国鼎立;

晋惠帝让权贾南风结果五胡乱华;

唐玄宗先后重用李林甫、安禄山最终盛唐破灭·····

到了这个时候,宋太祖觉得,这些人重用的都是外人啊,我也不能重用外人,所以他杯酒释兵权。

但是宋太祖也不能不用人吧,所以他觉得可以重点培养自己人,比如自己的几个兄弟,他也是历代开国皇帝里面,对自家兄弟最和睦的皇帝,没有之一。

结果他临死的时候,自己的弟弟又是斧声烛影,又是篡位夺权的····

宋末的时候,理宗皇帝觉得,皇族亲人不可信,权臣不可信,不如重用一些胸无大志的小人物,最好是兴趣相同的那种,当然也得沾亲带故——于是他提拔了贾似道。

事实上,重用外戚,重用小人,重用兴趣相投者,恰恰是领导最容易失败的三点所在。

到了明朝,诸位皇帝思虑再三,心想皇族不能用,大臣不可信,士大夫不足用,外戚不可干*,小人又不能亲信,唯有宫中太监阉人,断子绝孙,才可重用。

于是英宗信赖王振,宪宗宠信汪直,武宗重用刘瑾,天启提拔魏忠贤。

他却忘了,历来皇帝,不也自认是断子绝孙,不孕不育患者的吗?

清朝总结前人得失,大喊:后宫不得干*,阉人不得出京,王公不得藩镇,大臣不得专封,邪教不得鼓吹。

心想有这五条铁律,保证没事。

谁知道慈禧太后一登台,五条铁律犯了四条。。。

唯一值得高兴的是,慈禧太后在深宫之中,没有闺蜜。

当时在东北东,有一个和我们隔江相对的国家,叫做韩国,他们热爱中国文化,广泛吸收了中国的历史知识,也定下了类似的五条铁律。

没想到如今一位朴总统,居然开创了闺蜜干*的先河,与燕王相国专*、吕后后宫乱*、哀帝男宠专权、东汉外戚独大、大明阉人称霸等合称亚洲十大*治奇葩事件。

许多人看我这么说,就以为当皇帝的,当领导的,是万万不能分权的。

其实并非如此。

分权不是真的把权力分给别人——而是把事情分给别人,出于完成事情的需要,让人家具备完成事情所需要的条件,而非权力。

但是古往今来许多领导,认为分权是对一个人的信任的体现,觉得自己只要不把权力分享给一个坏人、小人、别有用心的人就好了。

但是大家想一想,你会明知道对方不行,还把权力分给他吗?

事实上,古往今来的破产领导,都是把权力分给了自己心目中的“好人”,宋徽宗觉得蔡京童贯是好人,朱允炆觉得齐泰*子澄是能人,秦二世觉得赵高是贤臣····

有些人结婚了,结果反而限制了自由,阻碍事业。

有些人结婚了,夫妻俩同心合力生活,琴瑟和谐。

关键的不是结婚不结婚,而是跟谁结婚,怎么结婚。

春秋时代有一位著名的执*官子产(注意,他的身份的确是凌驾于君主之上的首席执*官,至于他为什么会有这个职务,将来会专门讲到),在他执*期间,手下一位大股东提名了一个亲信担任地方小县长。

按潜规则,这个身份的人,把自己的一个亲信安排到这么个小岗位上,那是很常见的,但是子产说了:这个人并无任何公务员经验,也没有通过测验,为什么让他去?

那人说:正是因为这个小伙子没经验,所以才安排他去这个小地方实习下,锻炼下。

子产说:权力譬如刀剑,能力足够的人,用起来也要小心谨慎,才能不伤到自己,而能力不足的人,只会伤害自己,或者误伤他人。

你欣赏这个小伙子,亲信这个小伙子,就更不能让他在能力不足的时候掌握权力,因为权力如水火,不仅仅会伤害到自己,还会伤害到百姓。

假如朴槿惠的这个闺蜜真的是个有道德有素质有智慧的人,就算朴槿惠事事咨询,也决不会让自己陷入众矢之的。

退一步来说,假如朴槿惠懂得分权的智慧,能够像刘备管理诸葛亮一样有张有弛,也不至于让闺蜜飞扬跋扈,得意忘形。

但是朴槿惠跟古今许多帝王一样,一没有识人之明,二没有用人之智,却因为个人情感导向,跟闺蜜共同治国····

所以皇帝们的孤家寡人,许多时候是一种自知之明,是一种宁缺毋滥的小心,更是一种对百姓的尊重与爱护。

若然堂主人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1
查看完整版本: 皇帝为何总是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