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淇河文化研究bull先秦四部曲
TUhjnbcbe - 2022/3/4 17:41:00
白癜风有什么忌口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064851.html

编者的话

为传播淇河文化,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和分享鹤壁淇河文化研究成果,为淇河文化研究拓展空间,集聚淇河文化研究爱好者和专家力量,为鹤壁文化建设增添新内涵。淇河文化研究平台特设“历史纪实”栏目,陆续发布底兴魁先生的先秦四部曲《卫国风云》《大商帝国》《宋国春秋》《晋国雄风》历史纪实小说。

淇河文化研究会发布第四部《晋国雄风》,每期一个章回。让我们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在悠悠淇河水流过的土地上,寻找先秦文明带给后人的渊源和滋养吧。

作者简介

底兴魁,笔名钟石,年8月出生于河南民权县。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现任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会会长。先后出版《卫国风云》《大商帝国》《宋国春秋》《晋国雄风》等历史纪实小说。其中所著《卫国风云》获年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一等奖。

晋国雄风

第五十一回

宋平公献舞酬宾晋悼公三驾服郑

且说宋平公到卫国的故都楚丘致谢晋悼公,专门带着乐舞演奏队来为晋悼公演出。请求为晋悼公演出宋国的《桑林》乐舞。晋国元帅荀罃辞谢。

《桑林》是商朝的一种舞曲,在大型的、国家级的祭祀活动中才伴随着舞蹈演奏。当年商汤在桑林之地(今安徽亳州)设坛祈雨成功,商都南亳(位于今河南商丘南谷熟镇)一带大旱五年后,终于普降甘雨,万民一片欢呼,作歌颂扬商汤之德。因商汤祈雨是在桑林,所以乐曲取名为《桑林》,后人称其为《汤乐》。直到春秋末期,殷商后裔宋国的《桑林》仍为诸侯国瞩目的盛大歌舞表演。


  因为这种乐舞表演属于专门为天子所设的节目。在宋国是可以演奏的,当年周成王允许宋国使用天子礼乐。而晋悼公作为诸侯,尽管晋国是霸主的身份,那也是不允许使用天子乐舞的。所以,晋国元帅智罃得知消息,坚决推辞。

荀偃、士匄劝荀罃说:“元帅,诸侯之中,宋、鲁两国是大家观礼的地方。鲁国有禘乐(也是天子之乐),在接待贵宾以及重大祭祀仪式中才能使用。现在宋国以《桑林》招待我们的国君,不也顺理成章吗?再说,天下除了宋国会表演《桑林》,还有哪个国家能表演?机不可失,今后我们到哪里去看这样的乐舞呢?”荀罃摇头说:“不符合规矩的事情,不能由我这个元帅做出来,如果你们非常渴望观赏《桑林》,那么你们去,我留守*中。”

范自说:“元帅,《桑林》是表演给国君看的,你都不去了,国君怎么敢去?国君不去,宋国人还会表演《桑林》吗?这可是王室级别的歌舞表演啊。”

荀罃犹豫起来,说:“你们自己跟国君去说,如果国君也想看,我不会拦的。”结果,向晋悼公一说,晋悼公想看。

《桑林》乐舞是大型表演,场面盛大而隆重。开场的时候,宋国乐师高举旌夏(一种旌旗,上有五色羽毛),率领乐队鱼贯而入。晋悼公一见,立刻吓呆了,赶紧退入厢房躲避。原来,旌夏是王的旗帜,“王旗”竖在场中,晋悼公只是诸侯霸主,坐在上席观赏歌舞,是对王权的不尊重。悼公在厢房内说:“难怪元帅不过来观赏,原来开场要出现旌夏。”


  作为“晋国第二才子”的范自羞红了脸。世家大贵族出生的他很为自己的无知而不好意思,说:“我以前只听说过这种表演,哪知道开场要打出王旗呢?”


  宋平公也很不好意思,因为身为主人让客人感到羞愧,主人就应该羞愧。他整理好衣冠,去厢房请悼公出来,恳切地说:“晋公,我已经命令乐师撤去了旌夏,请安心出来观赏吧。”

荀偃惊疑未定地说:“我们还要继续观赏吗?”范自怂恿说:“这机会很难得的。我们家族好歹也显官为卿两百年了,可连我都不知道《桑林》的演出内容,可见这乐舞多么难以一睹。这次我们观赏了《桑林》,回去把今天的事记录下来告诉子孙,也不知道我们的子孙在今后有没有机会再目睹。”晋悼公整了整衣服,在左右的鼓动下又出来观赏。宋人撤去旌夏,演奏《桑林》。晋悼公观看着,仍是忐忑不安。


  晋悼公在回国的路上突然病倒。荀罃派人占卜,说是桑林之神降罪。荀偃、士匄慌了手脚,建议奔赴宋国请求祈祷,请桑林之神免罪。荀罃说:“既然做了,就不要怕担当。况且当时咱们已经向宋人推辞过了,是宋人非要用《桑林》款待我们的。如果世上真有桑林*神,让*神降罪给宋国人吧。”晋悼公听了,觉得有理,于是不再害怕,病也就好了。这年秋天,荀会死,悼公因魏绛能执法,封为新*副将,张老为司马。

晋悼公十年(周灵王九年,鲁襄公十年,公元前年)冬天,晋国第二*伐郑,驻扎牛首,又增加了虎牢的戍卫。这时正赶上郑人尉止作乱,杀了公子騑、公子发、公子辄。騑的儿子公子夏,发的儿子公子侨,各率家兵攻贼,贼败走。公子虿也率领众人来帮助,尽杀尉止之*,立公子嘉为上卿。栾黡请示说:“郑国内乱,不能迎战,马上进攻必然取胜。”智罃说:“趁乱攻打不道义。”命令暂缓攻城。公子嘉派人讲和,智罃允许。

等到楚公子贞来救郑国时,晋师已经退走,郑国又和楚国联盟。史传称“晋悼公三驾服楚”,这次是“三驾”之一。这是周灵王九年的事情。

晋悼公十一年(周灵王十年,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年)夏天,晋悼公因郑国不服,又用第三*伐郑。宋向戍率兵先到东门,卫上卿孙林父率师同郳人驻扎在北边,赵武等在西郊之外扎营,智罃率领大*分布在郑国的南门,会同各路*马,同日包围郑国。郑国君臣害怕,又派使者来讲和,智罃又答允了,就退师回宋地。郑简公亲自到亳城之北犒劳诸*,和智罃等歃血为盟,晋、宋各*才散。此是“三驾”之二。

楚共王大怒,让公子贞去秦国借兵,商定共同讨伐郑国。这时秦景公的妹妹嫁给楚王当夫人,两国有婚姻之好,秦就派大将嬴詹率战车三百辆助战。楚共王亲自统领大*向荥阳进发,说:“此番不灭郑国,誓不班师。”

却说这年郑简公自毫城北盟晋而归,担心楚*早晚必来伐郑,遂大集群臣计议。诸大夫皆说:“方今晋势强盛,楚不如晋。但晋兵来的缓,去甚速,两国未尝见个雌雄,所以我们不得不南北应付。如果晋国肯致死帮助于我,楚力不强,必然避之,从此我们可专事于晋。”

公孙舍之献策:“要想让晋国死力保护我们,必须激怒晋国。要激怒晋国,只有讨伐宋国。宋与晋关系最为密切,我早晨伐宋,晋晚上伐我。晋这样做,而楚国做不到。我那时就有词对楚国讲了。”诸大夫皆说:“此计甚妙。”

正计议间,探子将楚国借兵于秦国的消息来报。公孙舍之喜道:“这时上天让我们归附于晋。”众人不解其意。

舍之说:“秦、楚合兵来战,郑国必然遭殃。乘其未入境,我当前往迎接楚师,和他们一同伐宋。一则免郑国遭受战争之患,二则激怒晋国,岂非一举两得?”

郑简公从其谋,遂命公孙舍之乘单车星夜南驰。渡了颍水走了不到三十里,正遇楚*,公孙舍之下车拜伏于前。

楚共王厉色问道:“郑国反复无信,寡人正来问罪,你来却是何意?”舍之奏道:“寡君怀大王之德,畏大王之威,所愿终身归附于楚,岂敢有二心?只是晋人与宋合兵来侵扰,我君主怕国家灭亡,暂且与他们和好,他们才能退兵。晋师既然退了,仍然是大王属下的城池。恐怕大王不了解我们的诚意,特让臣来迎接。大王如能向宋国问罪,我君愿执鞭做前导,效犬马之劳,以表示不背叛的决心。”

共王转怒为喜说:“你君如果和我伐宋,我又有什么说的呢?”公孙舍之又说:“我来的时候,国君已做好准备,在东边等待大王,不敢落后。”共王说:“虽然如此,但和秦庶长约定在荥阳城下相会,必须一同干事才行。”

舍之又回答说:“雍州遥远,必须越过晋和周,才能到郑国。大王派一个大使,就能告诉秦国终止行兵。以大王的威信,楚兵的雄力,何必借助西戍的力量呢?”共王听了欢喜,果然派人辞谢了秦兵,然后同公孙舍之向东行去,到有莘野外和郑简公会合,一同去伐宋国,抢掠而回。

宋平公派向戍到晋国,告诉楚、郑联兵的事。悼公果然大怒,立刻就要兴师问罪。这又轮到第一*出征了。智罃进言说:“楚国向秦国借兵,连年在道上奔波,不胜疲劳,我一年两次讨伐,楚国还能再来吗?这次一定能得到郑国。所以应当显示我们的强盛,促使他们坚决归顺我国。”

悼公说:“好。”宣召宋、鲁、卫、齐、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各国一齐到郑,在郑国东门交战,掠夺俘获很多。这次兴师就是“三驾”之三。

郑简公对公孙舍之说:“你要激怒晋国让其速来的目的已经达到,还怎么办呢?”舍之回答:“臣请求一面向晋国求和,一面派人去楚国求救,楚兵如果速来,必然交战,我们选择胜利者而议和。如果楚国不来,我们和晋国联盟,重重地贿赂晋国,晋国必然保护我们,又何必害怕楚国呢?”简公同意。就派大夫伯骈去晋国议和,又让公孙良霄、太宰石?到楚国相告。

单说公孙良霄、太宰石?到了楚国,见到楚共王,诉道:“晋师联合十一国又来郑国,兵势雄厚,郑国亡在旦夕。君王以*威制住晋国,这是我们的愿望,不然,恐怕国家不保,不得不和晋国议和,请君王可怜原谅我们。”

楚共王大怒,召公子贞问计。公子贞说:“我兵刚回来,喘息未定,怎么能又出发?暂且把郑国让给晋国,以后何愁夺回的一天。”共王余怒不息,就把良霄、石?囚禁*府,不放回国。

再说,晋*在郑国的萧鱼扎营,郑国公子伯骈来到*营,晋悼公召入,厉声问:“你用和盟来哄我,并非一次了,难道今番又是缓兵之计?”伯骈叩首说:“我君已另外派人先告绝于楚,哪敢有二心?”悼公说:“寡人以诚信待郑,你们再反复,将犯诸侯之公怒,岂能是触寡人一人之怒,那时将踏平新郑,让你们君臣不保。你且回去,与你君商议准确,再来回话。”伯骈又奏道:“寡君派下臣来,实际上已委国于君侯,君侯勿疑。”

悼公说:“你们既然已决,那就交盟吧。”遂命新*元帅赵武同伯骈入城,与郑简公歃血订盟。简公也遣公孙舍之随赵武出城,与悼公要约。这年冬十二月,郑简公亲入晋*,与诸侯同会,因请受歃。悼公说:“交盟已经进行,你如有信,*神明鉴,何必再歃?”遂传令:“将一路俘获郑人尽解其缚,放归本国。诸*不得侵犯郑国分毫,如有违者,治以*法。尽行撤去镇守虎牢之兵,使郑人自为守望。”

郑简公辞去。次日派公孙舍之献礼为谢:乐师三人(即师悝、师触、师躅),女乐十六人,歌钟两架(三十二枚)以及与之配套的小钟和罄,针指女工三十人,軘车、广车共十五乘,其他兵车百乘,配备齐全。悼公受之。以女乐八人,歌钟十二,赐魏绛说:“你教寡人和戎狄各部落讲和,从而使中原诸侯都臣属我国,在这八年之中,我们曾经九次会盟诸侯,和诸侯之间的关系,犹如音乐一样的和谐,所以,请你和我一起来分享这些礼物。”这是晋悼公三驾服郑之三。

悼公又以广车三分之一,赐智罃说:“你教寡人分*对楚,今郑人获成,皆你之功。”

魏绛、智罃二将一起谢绝,魏绛说:“这都全仗君王的威望信用和各诸侯的劳苦,下臣有什么力量?然而下臣希望君王既安于这种快乐,又要想到它的终了。《诗经?小雅?采菽》说:‘快乐啊君子,镇抚天子的家邦。快乐啊君子,他的福禄和别人同享。治理好附近的小国,使他们相率服从。’音乐用来巩固德行的,如果用道义对待它,用礼仪推行它,用信用保守它,用仁爱勉励它,然后它就能用来安定邦国、同亨福禄、召来远方的人,这就是所说的快乐。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谨以此向君王规劝。”

晋悼公说:“您的教诲,我岂敢不接受?但要是没有您二位,寡人无法对待戎人,又不能渡过*河。赏赐,是国家的典章,多少年来都是这样执行的,是不能废除的。你们还是接受吧。”

二人遂拜受。之后,晋等十二国诸侯率*同日班师。悼公又遣使行聘各国,感谢他们向来用师的劳苦,诸侯皆大欢喜。自此郑国专心归晋,不敢有二心。

这时秦景公派庶长鲍、和庶长武领兵进攻晋国以救援郑国。鲍率*先进入晋国国境,晋国士鲂出兵抵御,士鲂认为秦*人少而不加防备。十二月初五,武率*从辅氏(今陕西大荔东)渡国*河,和鲍一起夹攻晋*。十二日,秦*和晋*在郑国的栎地(今河南禹州)作战,士鲂大败,这是由于轻视秦*的缘故。秦国庶长鲍和庶长武听说郑国投降了晋国,也就班师回国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往期链接: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五十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十九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十八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十七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十六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十五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十四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十三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十二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十一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十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十九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十八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十七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十六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十五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十四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十三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十二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十一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十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十九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十八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十七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十六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十五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十四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十三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十二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十一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十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十九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十八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十七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十六回)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十五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十四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十三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十二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十一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十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九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八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七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六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五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四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三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二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第一回)

底兴魁

晋国雄风(序·前言)底兴魁

宋国春秋(第四十八回·后记)底兴魁

大商帝国(第四十二回·后记)底兴魁

卫国风云(第四十回)

附:《诗经》39首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会投稿信箱qhwhyjh

.
1
查看完整版本: 淇河文化研究bull先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