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时代的崛起,让许多实体店店主叫苦不迭,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关村以及百脑汇等等业主纷纷选择闭店或者转型。在外人看来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电商分流了很大部分的销量,另一方面是随着租金以及人力成本的持续上涨,店面难以维持生计。其实对于数码3C卖场的销售模式,消费者也有诸多糟糕的购物体验,强买强卖暗下换货等等都是常有的事,一位曾经在某销售公司做实体店销售员L为大家讲了实体店幕后的故事。
以下内容为整理L口述。
很多人对实体店存在很多误解,比如一定会卖假货或者翻新机等等,以前在百脑汇这样的地方,有店面的商铺卖假货或者翻新机的代价是很高的,正规的经销商公司也不允许自己的员工私底下卖假货或者翻新机。通常都是私人小柜台会做这些,当然顾客一般也不会去小柜台花几千上万块钱买相机,除非那些只想贪小便宜的人,小柜台的相机价格低得离谱却依然要购买,最后吃亏上当只能说是自找的了。
许多人都听过数码3C卖场销售员各种各样的宰客事件,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销售员的工资都是底薪加提成,底薪其实很低,重要的是靠提成,而提成是按个人卖出商品的毛利来算,有的公司给销售10%的提成(不同公司提成比例会稍稍不一样)。举个例子,一台相机成本价格是元,如果你以元的价格把它卖了出去,那么毛利就是元,而销售员10%的提成,也就是元,这是销售员这一单的个人收入。
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销售员会拼命地把东西卖高价,卖出去的价格越高,提成也就越多。但顾客不是傻子,总会货比三家,假设一台元的相机,我报价,隔壁也许就报价,再下一家也许就报价,这样下来商家之间的竞争导致都没钱赚,那么怎么赚钱呢?
还是以一台成本元的相机为例,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可能就卖元,销售员直接报价或者元,对,你没看错,直接亏卖相机,顾客发现这个价格非常有优势坐下来谈的时候,通常就是宰客的开始。初学者买相机,肯定还要买内存卡,相机包,UV镜等等配件,考验销售员口才的时间开始了,即便是最便宜的小作坊相机包,也能吹出国家地理包的即视感。内存卡和UV镜就更容易吹了,尤其是UV镜,曾经有一位销售员,一块成本大概30元左右的UV镜,靠口才卖了元,即使机身亏个、块钱,那也不叫事了,因为配件才是利润最大的部分。
也许你会说,实体店骗的都是初学者啊,其实并不是,很多有着丰富摄影经验的人,来这里买照样被骗。比如有些顾客知道UV镜必须要买多层镀膜的,三脚架必须要买碳纤维的,摄影包至少要国家地理或者乐摄宝级别的,这种半桶水的人宰起来绝对刀刀见血,他们知道配件要买好的,但是具体价格他们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很贵,所以高卖几百上千元这是很简单的事情。
无论是镜头还是摄影配件,销售员基本都不卖大众熟知的品牌,比如以前都知道B+W的UV镜好,但都不愿意卖,因为价格太透明了,一般会跟顾客说B+W太贵了不实用,可以买一款便宜一点的滤镜,比如HOYA或者NISI,外包装并不差,这两个品牌成本价要低很多,但是售价并不会低太少,至少赚得比直接卖B+W要多。
一家店的最高毛利记录是一个单赚了顾客3万多元,一个顾客想买D3X加大三元,货比三家之后,发现这家店报价最低(当时一共亏报了多元),等顾客坐下来谈的时候,金牌销售将D3X转到了D3S,14-24转到了16-35,70-转到了80-,再加上一些配件的利润,都为他赚取巨额利润买下了伏笔。
对销售员来说,最容易宰的顾客,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初学者,而是自以为很聪明、懂的不少的顾客,曾经一位某摄影协会的会员跟他夫人来买UV镜,销售员顺便给他推荐了偏振镜,将一块成本才40块钱的偏振镜以元的价格卖给了他,他夫人感到非常惊讶,问:这块玻璃值块钱??他马上跟他夫人说:你不懂,我们摄影协会的人都说几百块钱的偏振镜是有必要的,拍风景特别好用……有这样的客户,想不宰他都难。
正因为这种销售方式,导致很多消费者回家查明真相之后会找回来要求退货,所以在数码3C卖场,经常可以看到顾客和店员打架的情况,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退货,顾客也只能自认倒霉。这种糟糕的购物体验延续了很多年,实体店相比网店的优势,在于实体店可以提供丰富的操作体验,加上销售员培训得当的话,也能教顾客一些基本的操作,这相当于给顾客提供了无形的财富,本应该是实体店的优势,却转变成为各种欺客宰客的途径,电商浪潮的席卷,再加上糟糕的购物体验,数码3C店铺的倒闭也就在所难免了。
看完这样的行业内幕,小编的心头真是难以平静……您有什么看法?都可以点个大拇指和小编聊聊!
来源:IT之家
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