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2/18 19:03:00
婚恋观:对未婚者而言,婚姻是可选项曾经,“不婚主义”如同洪水猛兽,人们谈之色变。但如今,不婚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婚姻不再是必选项,而是可选项。由于环境、家庭和个人因素等,新中产的婚恋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而言之,在婚恋这件事情上,新中产的总体态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开放,二是理性。新中产的恋爱观、择偶观、相亲观及结婚观都以开放和理性为基点。恋爱观:可以同居,但不能未婚生育新中产婚恋的第一大特点是开放。择偶观:要找到那个对的人新中产婚姻观的第二大特点,是理性。新中产的择偶观是要选择那个最匹配的人,要“爱得爽快,婚得务实”,择偶标准是典型的“要找到那个对的人”。调查研究表明,在诸多标准中,绝大部分的新中产认为,三观匹配和性格适合是考虑结婚时最为重要的,比例分别是88.0%和83.2%,遥遥领先;其次则是为人处世,认为这一点很重要的新中产占61.7%第一梯队的标准都是“软件”,包括三观、性格和为人处世。第二梯队的标准都是“硬件”,包括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发展潜力和相貌气质等。相亲观:不打算轻易将就新中产的相亲观是不打算轻易将就。这一相亲观带来了两方面结果,一方面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希望婚后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增加了结婚的难度——因为找一个合适的人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大多数新中产每天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连新朋友都很难认识,更不用说找个灵*伴侣了。结婚观:“闪婚”和“裸婚”都OK新中产认为,婚姻的意义在于两个人生活比一个人更好。虽然新中产在择偶层面的标准较高,但当落实到具体的婚姻时,新中产对婚姻形式的要求和标准,似乎就降低了很多。根据吴晓波频道的调查,有许多新中产对“闪婚”和“裸婚”的形式接受程度较高。总而言之,对于大部分新中产而言,婚姻就像是两个人合伙经营公司,他们看重的主要是三观上的相互契合和资源上的互补,对婚姻的形式反而有那么重视。《吕氏春秋》具备本篇旨在论述建立功名必须具备条件。文章一开始以善射之人有良弓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为喻,引出了“立功名亦有具”的论点。然后,以古代圣贤在条件不具备时处于困境的事实为例,证明“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的道理。文中以大量篇幅叙述了宓子贱治亶父的事迹,说明宓子贱的成功在于:(一)创造条件,“先有其备”;(二)怀有至诚之心。由此,文章结尾指出,“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强调了建立功名的根本条件在于自身。八曰:今有羿、蠭蒙、繁弱于此[1],而无弦,则必不能中也。中非独弦也,而弦为中之具也[一][2]。夫立功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贤虽过汤、武,则劳而无功矣。汤尝约于郼、薄矣[二][3],武王尝穷于毕、郢矣[三][4],伊尹尝居于庖厨矣[5],太公尝隐于钓鱼矣[6]。贤非衰也,智非愚也,皆无其具也。故凡立功名,虽贤,必有其具,然后可成。宓子贱治亶父[7],恐鲁君之听谗人[四],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8]。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9]。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10]!”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11],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五],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12]。微二人[13],寡人几过[14]。”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15],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16]。”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六][17],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18],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19]。’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20]?此鲁君之贤也。三月婴儿,轩冕在前[21],弗知欲也;斧钺在后[22],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听言哀者,不若见其哭也;听言怒者,不若见其斗也。说与治不诚,其动人心不神[23]。[一]众本“中”上有“弓”字,今据俞樾说删。[二]薄,旧校云:一作“亳”。[三]郢,众本作“裎”,今据毕沅说改。[四]谗,旧本皆误作“说”。[五]众本“子”上脱“宓”字,今据陶鸿庆、许维遹说补。[六]旗,张本、姜本、汪本、朱本、*本、吴本、王本作“期”,李本、许本、宋本、凌本作“旗”。[1]羿:即后羿,传说中夏代东夷族的首领,以善射箭著称。蠭(páng)蒙:也作“蠭门”、“逢蒙”,传说中夏代善于射箭的人,曾学射于羿。繁弱:他书或作“蕃弱”,古代良弓名。[2]具:器具,这里指条件。[3]约:穷困。薄:通“亳”。汤时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北。[4]毕、郢:毕,即毕原,在今陕西省咸阳市北。郢,也作“程”,古邑名,周文王曾迁居于此。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5]居于庖厨:指曾为庖厨之臣。[6]太公:指太公望。[7]宓(作姓古读fú,今读mì)子贱:孔子弟子宓不齐,字子贱。亶父(dǎnfǔ):即单父,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单县。[8]近吏:指君主身边的人。与之俱:跟他一起去。[9]为之怒:为此而发怒。[10]勉:尽力,这里是赶快的意思。[11]有:通“又”。[12]数(shuò):屡次,多次。[13]微:假如没有。[14]几:几乎。[15]所爱:所喜欢的人。[16]言其要:报告施*的主要情况。要,要点。[17]巫马旗:通作“巫马期”,孔子的弟子。短褐:古代平民所穿的粗陋衣服。短,通“裋(shù)”。僮仆所穿的衣服。褐,粗毛编织的衣服。衣(yì):穿。弊裘:破旧的皮衣。弊,通“敝”。[18]焉:之。[19]诚乎此者刑乎彼:即诚于心而形于外之意。刑,通“形”。[20]岂遽:义同“岂”,难道。[21]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轩,古代大夫以上的人乘坐的车子。冕,古代大夫以上的人戴的礼帽。[22]钺:古代兵器,形似斧,比斧大。[23]不神:指不能感化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