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神探,西方当属英伦的福尔摩斯,东方的代表,则是大唐的狄仁杰。
福尔摩斯是虚构人物,但历史上还真有一个狄仁杰。而且狄仁杰在全世界的名气,远远超过我们更熟悉的包青天,成了中国神探的代表。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重庆的荷兰外交官高罗佩,偶然间翻到一本古典小说《狄公案》,对狄仁杰机智破案的故事大为折服,瞬间深深着迷。
他决定动手把《狄公案》翻译成英语,嫌翻译原文不过瘾,自己还编写了很多新故事,凑成一套名为《大唐狄公案》的系列侦探小说,一时间风行海外。
从此以后,JudgeDee(狄法官),就成了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中国神探。
然而很可惜,真实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书痴、是神医、是能臣、是聪明人,但他从来就不是什么神探。
历史没有误会狄仁杰,误会他的,一直是芸芸众生、普罗大众。
47岁以前的狄仁杰,无论是在大唐帝国,还是在后世,其实并不出名。
这一年是公元年,来自大唐并州(今山西太原)的狄仁杰,正式担任六品官职的大理丞。这位主管刑狱的中年人,上任第一年即判决了大唐国内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多人,而涉案人员竟然全部称允公道,没有一人喊冤申诉。
这是大唐历史上,司法界的一个奇迹,狄仁杰由此名声大震,后世称他为神探,也由此开始。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的,是一位在“神探”盛名之下、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
1
书痴狄仁杰
狄仁杰小时候,就已经有了神童之名。他的聪明,不仅因为家族的良好基因,更因为他刻苦努力,从小就痴迷于书籍,读起书来废寝忘食、心无旁骛。
有一次,狄府发生一起命案,狄家门客被离奇杀害。县吏前来调查,左邻右舍都跑过来,把命案现场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争着向县吏提供线索,闹闹嚷嚷的。
唯独少年狄仁杰,一个人捧着一卷书,在半开着窗子的书房里,正看得入迷。
县吏上前盘问,狄仁杰理都不理,完全就当没听见,气得县吏猛拍窗户,大叫:“你聋了吗?问你话呢!”
狄仁杰这才慢慢抬起头来,一张稚气的脸上,写着满脸不高兴,怒斥道:“你吵什么吵?!没看见我正和古代的圣贤,进行心灵对话吗?我没工夫和你们这些凡夫俗子说话!”
一席话顶得县吏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从此,狄仁杰“书痴神童”的名声,传遍乡里。
少年时的狄仁杰,涉猎广博,博闻强记,经史子集无有不读,医卜星相无有不知,乃至兵法、农学、释老之书,均有钻研。
高僧海涛法师曾见过狄仁杰,仔细看了他的面相,也不免大惊:“这孩子日后一定能位极人臣,百姓有幸,苍生有幸!不过可惜我年纪大了,看不到了。”
2
神医狄仁杰
狄仁杰不是神探,但历史记载,他可算得上是妥妥的神医。
狄仁杰有一次赶赴京城,路过华州街市,马上遥望见人群密密麻麻聚集在一起,正嚷着看热闹。
走近了些,发现人群之中立着一支长杆,杆上挂着个牌子,上面写道:能疗此儿,酬绢千匹。
狄仁杰翻身下马,挤进人群,发现一华服少年,正奄奄一息,躺在招牌下面。这少年鼻子上长了个大瘤子,大如拳头。只要一碰到瘤子,少年就会刺骨剧痛,双目翻白,呼吸困难。
少年父母带着他四处寻医问药,依然无人可治,被各路名医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能在集市中向众人求助。
狄仁杰见无人出列,又见少年病情危重,不能见死不救,便朗声上前:“我能救这孩子。”
狄仁杰让少年父母扶稳了他,取出一根三寸长钢针,轻轻扎入少年后脑穴位,片刻之后,将针拔出,瘤子竟然自行脱落。
少年父母喜极而泣,倒头便拜,让人拉了千匹绢,堆放在狄仁杰身边,坚持要让他收下。
狄仁杰笑道:“我只是担心这孩子有生命危险,随便处理一下,不必如此。何况,我也不是靠行医谋生的。”说罢,挤出人群,翻身上马,径直而去。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治国,良医治人,都是造福百姓的大事业,非有大境界者不能为之。
狄仁杰既满怀医者的仁心,又不计较个人名利,境界不可谓不大。他当然是良相的料子。
3
能臣狄仁杰
武则天掌握了朝*大权,最后竟然踢开两个儿子,自己登基,当上了女皇帝。一个女人当皇帝,这在当时,可是破天荒的事。
多少脑袋迂腐的官员,不懂得变通,明里暗里硬要反对,当然免不了人头落地,朝堂一下子血流成河。
狄仁杰很聪明,他明白两件事:第一,武则天对老百姓很好,反对她闹起内乱,受苦的还是百姓;第二,她百年之后,只要把皇位传给她儿子,这天下还是李唐的江山。
所以,反对武则天,没必要。他准备曲线救国,救下李唐江山。
狄仁杰闷头为武则天做事,越来越受她信任。她尊称狄仁杰为“国老”,她对其他大臣都特别严厉,在位期间辣手杀掉14位宰相,还流放了9个,唯独对狄仁杰,非常宽厚。
有一次,狄仁杰随武则天一同出游,忽然间,狄仁杰的马受到惊吓,向前狂奔起来。武则天赶紧吩咐太子:“快去把狄国老的马追回来!”
于是,享受到太子牵马待遇的人,只有狄仁杰一人。
狄仁杰觐见武则天,武则天也不让他下拜,还说:“看到国老下拜,朕的身子也会痛。”特许狄仁杰不必跪拜。
武则天一生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坐上宝座时,已经是孤家寡人,身边从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但好歹狄仁杰,还算得上她的半个朋友。
既然是朋友,那么狄仁杰说的话,就越来越起作用。
武则天晚年一度想立武家侄子当皇储,询问狄仁杰的意见。狄仁杰说:“姑侄之间,固然亲近,但和母子情比起来,恐怕还是要疏远一点。陛下为何相信侄子,却不相信自己的儿子?”
这一席话,说动了武则天,不再考虑传位武家人。李唐江山因为狄仁杰,又多延续了两百年。
狄仁杰的救唐计划,就此圆满成功。
林语堂曾评价狄仁杰说:“他的冷静,他的耐性,他的智慧,他的眼光,都不弱于武后。他正是武后的克星。”
如果说武则天是大唐最聪明的女人,那么狄仁杰,就是大唐最聪明的男人。
4
武周久视元年(年)九月,狄仁杰最终在宰相任上去世。武则天为此流下了眼泪,她经常跟身边人感慨地说:“朝堂空矣!”此后每逢朝*有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就会感叹地说:
“天夺吾国老,何太早耶?”
狄仁杰去世五年后,武周神龙元年(年),82岁的武则天病重,朝*被武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文武百官也无法见到武则天,在此危急情况下,由狄仁杰全力举荐的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机发动兵变,杀掉张易之和张昌宗,并逼迫武则天退位,随后,李显第二次就任皇帝,并宣布恢复国号为“唐”。
而狄仁杰,则在有意无意之中,为最终光复李唐,埋下了张柬之这一惊天人物。
以身死,仍谋国,为李唐“光复”鞠躬尽瘁,或许,这才是“神探”狄仁杰最大的魅力。
对此,“元芳,你怎么看?”
完
千百年后,他们的事迹及作品依然在历史中熠熠生辉,闪闪发光。他们所做的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之转折,或决定人民之走向,或改变民族之命运,他们是时代先驱,亦是民族之*。
沐龙APP——将以现代人的视角,全面、翔实地展现这些人物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挖掘历史名人之美,供我们后人采撷、品读与体悟。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