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钱堆成金山后,她却抑郁了一位慢性病患者
TUhjnbcbe - 2021/8/19 3:29:00

早晨,诊室来了一位有钱却郁郁寡欢的肾病患者。

她坐在你面前,光从外表看,你不会知道,她是一位多种慢性病缠身的患者。

你只会注意到她浑身上下闪耀的首饰,带着很大的宝石戒指,身边站着几个人贴身照顾,可是她一开口,却重重的叹息了一声,嘴角有些颤抖,那是2年前脑梗留下的后遗症,哀怨地问:医生,我这肾,还有办法吗?

有时,面对这样的患者多了,会深深感慨,我们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等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更珍贵。她自己不停哀叹,赚了再多钱也没用,如果还有如果的话,自己不会放任到这一步。

我想,听到的知识性科普宣教再多,也比不上接触一个严重的慢性病患者,给你带来的震撼更多。希望这篇文章,给正在路上的你,一点启示。

01

慢性病人数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我们,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目前:

我国糖尿病1.1亿

高血压2.5亿

慢性肾病1.2亿

这些疾病人数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可能是我们,和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在医院,你会发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慢性病,已经相当不稀奇,而更怕的是,公众对这些慢性病的了解程度,却非常低。

这位患者正是如此,在30岁时,便发现有血压偏高、血糖偏高,但因父母都有高血压、糖尿病,因此,她并没有在意,反正全家都有,并无所谓。

工作一忙,也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情况下,很快就把体检结果忘了。再说,那时的她认为,在该赚钱的时候,却拿时间保养身体,那不是老人该干的吗?一直没有去规范的使用药物控制和复查。

直到两年前,毫无征兆,突然脑梗!右半边身体完全不听使唤,脑梗好不容易康复得不错,却发现血糖、血压太长时间控制不佳,已致严重肾功能不全。最近又被诊断抑郁症,时时想到自杀,仿佛一夜之间,病来如山倒。

她几乎崩溃地问:我才40几岁啊!钱可以换命吗?如果可以,我愿意把钱都捐掉,换来可以支配的健康身体。

我们追求更高物质生活的同时,医生们却在担心,慢性病的高发,老龄化的到来,我们是否能在生命的后半段,高质量的活着?

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她一遍遍挂号问诊:现在血肌酐快了,肾脏还能恢复正常吗?

我只能告诉她:慢性病的防治时间窗是非常重要的,就给这么多时间,你早点不重视,晚点就要吃亏。现在的情况,医生只能尽量延缓进入透析的时间。

在父母都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情况下,不要继续延续上一代错误的生活方式,提早防控高血压、糖尿病,即便后来自己发生疾病,早点重视,不至于心脑血管、肾脏功能都失控。

02

人人都在寻找慢病特效药,但是殊不知特效药就在日常的每一个点滴

患上慢性病,医生通常都会说,没有特效药一吃就能好的,必须注意日常养护,有的病患需要持续用药控制。

这对我们大部分普通民众,是始终没办法接受的疾病观念。

我们普通人接触到的医学相关知识,电视剧演的全是“神医”,再重的病,一剂猛药下去,全好了。我们接触的广告是,自从吃了***,他好我也好。我们接触的网络宣传是,想要彻底摆脱疾病烦恼吗?快来*****

这样的疾病宣传,跟医疗本身想去甚远,却给大众影响深远:没关系,只要有钱,什么病都好说,不好要么是医生没用,要么是绝症。

其实,疾病哪有这么简单粗暴?特别是对付日渐高发的慢性病,需要医患早期防控,互相配合,长期努力。

就在我写下这篇文字,我的一个亲戚给我来电话,开口就问,我得了动脉硬化,血管堵了蛮多,我这边医生给我开了阿司匹林,说要长期吃,还要复查啊!我怎么就得了这个病啊,这么麻烦,我想问问有这个特效药没?我以为你们北京高级点,哦,没有啊,这样正规治就是对我最好的药啊?哦,那算了,再见。

肾上线

想了解北大毕业的医生团队打造的肾病科普

扫描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钱堆成金山后,她却抑郁了一位慢性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