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全篇字左右,读起来比较费时,但我想点进来的你大概是关心我或者关心“抑郁”的吧,所以,哪怕粗粗浏览,也看到最后吧。希望你,每天都能开心。
一年过得好快,上一篇文章已经是去年2月份发的了,还记得上次我说“生活处处有美好,你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过后来的我自己似乎没能做到。平庸的日子和怠懒的状态让我没有心思记录生活,唯二留下的痕迹大概就是去年拍的两支vlog,也是我在遇见“抑郁情绪”之前,留下的最后记录。
的确,我的年,结束得并不完满。
这导致我的年伊始,也没有了往年期待的光彩。
这篇文章,算是简单谈谈我和它的故事,以及我面对它的所有感受——从全面沦陷,直到现在一点一点地站起来。写下这些的时候,我已经可以很平静地叙述整个过程,所以大概这篇文章的风格也会平淡且丧,做个回顾而已。写的时候,发的时候,状态都很好、很稳定,没有不开心。
今天要说的“抑郁情绪”,不是抑郁症,它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一种负面情绪。
“抑郁情绪”并不是一朝一夕就产生的,它往往是在很长期的一个过程里潜伏在你身边,逮到时机便会一口咬住你,把你拖进黑暗的深渊,在这个过程里,你甚至连发声的力气也没有。我想,它大概是由自身性格与现实的冲突,以及某一时期集中爆发的事件一起导致的。
谈起前者,恐怕要追溯到我刚上大学,简而言之,就是体现在每一件事里的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人际关系。这些落差渐渐让我迷失了自己本来的方向,导致我无法在这个逃避不了的现实里实现“自洽”,日复一日的纠结和反思黑白、对错、是非。当你发现自己信了二十年的价值观并不能适用在成年世界里,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和灾难,谁会不怀疑自己呢?怀疑是我信错了还是别人做错了,质疑我无法适配现实的价值观还应不应该继续存在,质疑我这么多年为之努力的方向到底是所谓的理想,还是虚无缥缈的空谈……你需要选择,是继续做“你认为对的”,平静地接受不公,还是苟同“你认为错的”在这个世界里,活下去。
陷入“抑郁情绪”之后我曾和别人谈过这些怀疑,别人对此的评价是:
你不抑郁,谁抑郁啊?
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关于我为何不能与现实和解也无需多谈,写这些只是想谈谈我“抑郁情绪”的前因。之前提了,我今天更想说的,是我在这个过程里所有的情绪起伏。
年11月起,我的生活里发生了挺多事情,可是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一天不是平庸无趣又繁杂琐碎的呢?所以一开始,我只把它当做是和年一样的黑色冬天。
01
相关事件回顾
像我之前说的,我“抑郁情绪”的另一大“助力”,就是那个时期集中爆发的事件。一个月之内,我先经历了朋友的离开,让我生出“为什么死的不是别人”这样恶*的想法(其实这里是不接受自己的一个表现,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详谈)。因为这件事哭了许多次,但我想它只能作为我“抑郁情绪”的导火索,加强了我心中的不安感和对现实的质疑,并没有直接导致我情绪的全盘崩溃,大概算是个引子吧。
那段时间,也经历着好像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因为我是一个习惯于把担子扛在自己身上的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会承担下不必要的工作并且逼自己完成,矛盾点在于,我明明知道我不能用自己的标准绑架所有人,却还是没办法克制对收到同样对待或回报的期许。我开始在工作导致负面情绪,情绪影响工作效率,效率低下加剧负面情绪的圈子里打转,抱怨自己不仅做不好工作,连情绪也控制不了,回想起来,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否定自己了。因为这类事情,我在十一月中旬第一次情绪崩溃,具体表现就是吃着饭掉眼泪,还拼命往嘴里塞东西想忍住眼泪。和朋友讲这段的时候据说平静得吓人,现在想想,当时这个行为本身就挺吓人的。不过这个时候,我还没觉得我的情绪出了问题,我只是觉得自己又矫情又作,甚至不能理解自己在哭什么,一边哭一边否定自我、批判自我,当时就只是想一味地制止自己情绪的宣泄。
还有热忱得不到回报和理解,情怀成了烂大街的易耗品,每个人都会怀着自己的想法去看待你,去评价你信仰的、热爱的那些事,你以为他们懂你,可他们竟没有一个是真正了解你的人。我在这个时候生出了极强烈的无归属感,大概是12月初的晚上,我迎来第二次情绪崩溃,觉得自己不属于倾注过热情的任何一个地方,觉得得不到回报和理解就是我不配。同时,不被信任的人理解这件事,原本在我心里像是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的高墙,我努力地把自己关在墙的一边,逼自己不去宣泄不去抱怨,去理解那些别人对我的“不理解”,但是在那天晚上的一个瞬间,这面墙一下子崩塌了,我一下子看到了墙后那个孤独脆弱,我根本无法接受的自己。
直到这一次,我仍然没有觉得这些东西是自我否定,是对自己剧烈的抗拒和不接受,我还是简单地认为这只是一般的负面情绪,是我必须要面对并克服的,我把它当做一次正常的崩溃,仍然没有意识到我的情绪已经出现了问题。
后来的几天,我开始频繁地没来由地流泪,每天早上睁眼就开始拼命地和自己说“你行,你可以”,但心底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声音在说“你不行,你不配,放弃吧”,这个时候,我开始有一点意识到自己所谓的加油打气似乎有点病态,似乎是为了逃避内心真实想法而做出的防卫姿态。
12月11日的晚上,我突然有一瞬间想回家。
没有理由,没有情绪波动,就是突然想回家。
因为我隐隐觉得,我快要窒息活不下去了。
所幸我家在本地,收拾东西打上车我就回家了,踏进家门的一瞬间,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那一刻我觉得,我终于可以想说话就说话,想流泪就流泪了。
但我还在逼自己忍住。
最怕家人一句简单的关心,会一下子击溃你以为坚强的伪装。
那天姥姥问我:“你怎么回来了?是在学校受委屈了吗?”
我一下子哭出来了,没有声音,也没法回答,就是一边摇头一边掉眼泪。
那段时间,我想过死亡。唯一支撑我走下去的理由,就是我害怕活着的人会为我难过。我发现,尽管平日里我似乎在乎身边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但在这种时候我担心的,只有亲人。如果我走了,我怕他们扛不住。毕竟,或许你走了,能为你流泪的,不过亲人而已。
说的有点可怕,但确实是我当时真实的想法,不过倒不用太过担心我有什么过激行为,写这些的时候我已经基本走出来了,现在这一刻的我,至少没什么不开心。
说回那段时间后来的事。回家之后,我开始意识到,好像是我的情绪出了一些问题,平均一天哭三次这种状态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奇怪了。
所以我去约了心理咨询。
我做的心理测试是SCL90,挺常见的一个心理健康测评,咨询师和我说,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每一项的成绩都应该在2分以下,我当时“抑郁”“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这几项都在2分以上,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超过了3分,“抑郁”一项最高,3.77分。
做完测试的那一刻,我挺平静的,好像还有点如释重负。和身边同样陷入过“抑郁情绪”的朋友交流过,她说那种感觉就好像是自己没来由的不开心终于有了答案,面对身边人一再的追问“你为什么不开心”,我们终于不用说“我也不知道”了。
我们终于可以
理直气壮地“不开心”
之后又做了一次线上的心理咨询,咨询师给我的建议基本就是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告诉我我没错,也从来都没有不配。不过这个东西,心理疏导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走出来吧。
02
“抑郁”的表现和感受
没有走进过“抑郁情绪”的人,是完全无法理解那种感受的。
我原本是个挺爱发朋友圈的人,也从来不给自己的朋友圈设置可见范围,我总觉得那些都是我在某个时刻宝贵的记录,不会再有也不必遮掩。但是和“抑郁情绪”相伴的这一个月,我关掉了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我不想和任何人交流,不想和任何人倾诉,不想被任何人知道我现在的状态。想起那些成天在朋友圈散播负能量的人,竟还让我有些羡慕,那段时间,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不想打扮自己,不想收拾自己,所有以前有兴趣的事情都变得毫无意义。什么也不想做,做什么也不开心;谁也不想见,甚至不想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我还可以很正常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