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当家长出言狠毒时,孩子将受到怎样的伤害
TUhjnbcbe - 2021/6/22 16:31:00
白癜风最新诊疗技术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731/7346518.html

这些天被辅导作业刷屏了,很多家长说:一辅导作业就忍不住吼。于是,有人讨论究竟怎样教育孩子:太严厉,怕伤害到孩子;不严厉,又怕孩子不听话。

其实,人都有七情六欲,愤怒是情绪的一种。面对孩子时,家长会生气,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家长在必要的时候,也应该严厉一些,因为作为家长,还是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些权威。

那么,究竟该怎样去教育孩子呢?

通过下面的几个小故事,你就会发现:过于严厉和管教和暴躁的态度,的确会伤害到孩子。但是,这些还不算是最伤人的。

对孩子来说,杀伤力最大的,是父母在管教孩子时所用冷言恶语。

01

从我认识蓉蓉那天起,就觉得这个女孩子,忧郁又老实。话不多,走路总是低着头,跟周围人几乎没有很深的接触,除了工作,其余时间都是宅在家里。给我感觉,她总是处于一种无力和绝望之中。

蓉蓉有一天突然找到我,说医生诊断她得了抑郁症。抑郁症的治疗最好需要家人的配合,当我问及家人时,蓉蓉的回答简直让我惊讶到了极点。她的爸爸居然说:“你一直都有病,思维就不正常,看你这么多年交到几个朋友朋友,你不得抑郁症都怪了。”

抑郁症本来就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而她爸爸一句话中,竟然利刃重重:首先是直接贴两个标签,“有病”、“思维不正常”;其次,讥讽蓉蓉宅女的生活状态,可是羞于社交恰恰也是蓉蓉所痛苦的;最后,还是一个标签性的评论:蓉蓉就是应该得抑郁症的。”

蓉蓉嚎啕大哭:从小到大,“有病”、“思维有问题”是她爸爸经常给她的评价。无论是学习、亲友关系,还是成年后的工作,稍有做的不合适之处,他爸爸总是习惯性地用这两个词,去给蓉蓉贴标签。而蓉蓉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个有问题的人,所以自己貌似没有权利和资格去争取更好的工作、友情、甚至爱情。

治疗中,蓉蓉也同治疗师提起父亲的说话方式让她难以接受。可是,父亲的反应却是:我只是让她知道,她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是她得抑郁症原因。我是要提醒她,让她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并且改正。

听罢这样话,我心里感到很悲哀。其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有这样一个爸爸,才是蓉蓉的抑郁症的真正原因。

02

夏雨从来都一学数学成绩就不尽人意,临近考研,她更是患上了数学恐惧症。并且,这已经是她第三次考研,她一直对自己三本院校毕业的学历不满意,想继续深造。但每次,都是数学发挥失常。

夏雨也曾寻找原因,看看自己为什么数学总是学不好。她去测过智商,可智商测试结果是,并不低。尽管这样,她还是一做数学题就头疼,一考数学就害怕。甚至一看到考研的数学教材,都会整个人都不好。

有一次,夏雨去接受催眠治疗。原来,夏雨在小学二年级,有一次数学考试没有发挥好,只得了78分。夏雨的妈妈用尺子敲着她的头说:“你笨死了!才二年级就不会做,以后越往后越难,你还学什么了!你根本就学不会!”

对于这段记忆,夏雨在催眠前一直想不起来。心理防御机制会左右人们的记忆,使人将不愿意被提起伤心和痛苦,压抑到潜意识里。这些被压抑遗忘的事情,表面上看似忘记,但实际上却一直**祟祟地躲藏在内心深处,时不时就出来影响别人。

夏雨只是一次考试失误,并不能代表什么。可是夏雨的妈妈却首先崩溃了,并且焦虑爆棚,把这次考试和遥远的未来联系到一起,并且还贴了个标签:你以后怎么学数学?你就是学不会!

母亲的脾气发泄完了,焦虑也释放了,然而她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女儿的感受。这么多年,这件事情就一直在夏雨的潜意识里作祟,让她从骨子里认为,自己就是个没法学好数学的人。

03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

比如,一个总是没法写好字的男生,手一写字就会轻微抖动,笔画总是不能横平竖直。原来,他在中学时发生了一件事,影响了他写字的信心。

初二他们家里换了座机电话号码,家长会过后妈妈让他把新的电话号码给老师写在纸上。他正在写电话号,没想到他妈妈使劲掐了他腰一下,并且还没好气地说:“你给老师写清楚一点啊!看你的字写得,跟狗爬的一样!”

男生心里一直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他写字并不差,并且他清楚的记得那天写电话时,字迹并不潦草。

可他的妈妈为什么会掐他、批评他呢?

是为了了给足老师面子?

还是很焦虑:怕老师看不清,怕老师批评他字不好?

又或者,这个妈妈太消极,认为孩子做什么都没做好,而提醒一下可以做的更好?这样也有点太追求完美了吧!

我曾经问过学生,家长说什么话最伤你?除了离婚,还有下面几句话对孩子的杀伤力最大:

笨死了!

脑子有病啊!

你是猪么?

神经病!

你有病么!

傻子!

我不要你了!

我白养你了!

你这样的,老师和同学没人会喜欢你!

家长总是觉得,用词越狠越*,孩子才会有记性,这样下次才不会再犯。然而,孩子就是孩子,他们会“说一百遍也没记性”。尽管这样,家长也不应该把言语磨成一把锋利是刀子,在孩子心灵上扎伤一刀。孩子也许因为恐惧和疼痛而不会再犯,但他的心上也会留下一道疤,很多年后依然会滴着鲜血。

怎么和孩子去交流呢?

1

成年人之间的交往,为了顾忌面子,总是话到嘴边留三分。孩子也是有面子的,并且他们什么都懂。说话时注意语气和措辞,不仅保护孩子都自尊心,也是在对孩子言传身教:和别人相处时,尊重别人,好好说话很重要。

2

批评不等于诋毁和讽刺,教育不等于贬低和伤害。在必要时批评孩子,是用严厉和严肃的口吻,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而诋毁、讽刺、贬低和伤害,通常来自家长心中无法发泄的怨气。这种情况下,家长出言狠*,就变成自私的表现:为了让自己舒心,而不去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

3

放下对孩子的焦虑,就是论事,不随意联想。

“恨铁不成钢”往往透露着家长对孩子的焦虑。于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点错误,就会武断地给孩子定性,觉得孩子在这方面所有的事情都做不好。

比如,看见孩子偶尔马虎,就觉得孩子一定经常这样,必须好好教育一下,否则以后就会经常马虎。于是,家长便把“马虎”作为批评孩子的话挂在嘴边,孩子一次次地被贴上马虎的标签,久而久之,马虎就便成了改不掉的毛病。其实,马虎是很多人都会犯的小错误,除了大脑硬件出问题的人,平常人偶尔马虎一两次次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再比如,前面说过的恐惧数学的夏雨,她的妈妈就是个焦虑满满的人。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倒不少:觉得孩子一道题目做错了、一次考试没考好,天都要塌下来了。这孩子将来怎么办?

4

试着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总是盯着缺点。

很多家长都是对孩子的优点漠视,而看到缺点却和踩了电门一样,反应激烈,马上批评,并且还认为不批评怎么会改正。

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交流,除了指出缺点,批评教育,就再没有其它的内容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和乐趣被批评和责骂所替代。

如果说大人要面子,需要别人用一定谈话技巧,才能接自己的缺点被指出,那孩子在这方面也同样需要面子。

同时,家庭成员的关系,是需要维系和经营的。如果仅仅是担忧孩子的成长,而本末倒置地忽略了家庭生活,那么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长大或许会成为一个刻板、苛责、无趣的人。

5

孩子再淘气,也不应该以剥夺亲情作为惩戒。

有些家长似乎总是不能从情绪中走出来。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即便是批评过了,也做不到“事过境迁”,依旧带着一肚子气,看孩子什么都不顺眼,觉得孩子为啥不争气、什么都做不好,以至于经常对孩子没有好脸色。

这样的家长在内心是无助的,因为他实在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于是他拿出了最后的筹码:亲子之间的感情——你若是不好好做,你就别想让我对你态度好。

亲情本来是自然流露的东西,而不是奖励品,孩子表现好了就奖励,孩子表现不好就不奖励。成年后和父母关系淡薄的成年人,有相当一部分童年有过类似经历。

夜深了,不知道今晚又有多少孩子因为写作业挨了骂。很多家长为自己伤害孩子找到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我这都是为你好。”

其实,还是不要把任何事情,都包装成“以爱的名义”。同时,也不要说孩子脆弱,一个心理成熟的大人,是不会歇斯底里、口不择言地去教育孩子的。

生活要有诗

有远方

还要有书

有心理学

宋艾米

文学码农不容易~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家长出言狠毒时,孩子将受到怎样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