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芳馨小雅编辑|小雅君
在现代的社会里,我们有了选择职业的自由,也同时伴随着有了失业的自由;我们有了受教育的自由,也因此有了考试可能不及格的风险存在,自由带给我们很多无限可能性的同时,也带给这个时代更多的竞争压力,不确定性在带给我们自由和机会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的焦虑不安,一个人如何在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下活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静下来思考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自己吗?
一个人认识自己可能比他认识世界,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更加重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说,让孩子掌握越多技能就会让孩子的未来越好吗?但是我们却很少鼓励自己的孩子去思考类似一些这样的问题,我究竟是谁?我最适合干一些什么事?我能干好什么?我最喜欢干的事什么?很少去鼓励孩子探索并发现自我。
回首自己人生已是三十年光阴过去,我一直在思考,人生是否真的是一路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得到的越多越好?我对此特别怀疑。我认为人生的目的并非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否到适合自己合适的位置更为重要。
举个我读者当中遇到的例子,张俊从小到大家里条件很不错,家里从小送他去各种补习培训班,他会好几种乐器和舞蹈书法,后面通过昂贵的费用上了国外比较一流大学,在大学四年、八年都在高端的圈子当中当个凤尾,但是他活的一点都不快乐,他活在只是让自己的父母感觉比较体面而已,而非过得像自己。
我听到他和我说,小雅我很羡慕你,虽然你经历很多,但是你可以勇敢的选择坚持做自己,而我在这点上太缺乏了勇气,一切都是按照父母安排走到现在。我感叹一句,每个人出生不同,我并没有你那么好的出生,从小到大没有优渥的家庭条件,我以前觉得这是不公,但是现在我觉得这种小时候比较艰苦环境也让我性格变得坚强乐观豁达。
再比如说,很多人觉得某个男生因为运气很好交了一个比他自己优秀的女孩,你认为他会过得很快乐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他会在和对方相处中感觉到自卑和被同情,从而使他可能活得很累。我们村子的一个男孩找了女友,父母给我们周围的人说,自己孩子有本事,女朋友怎么样好了,可是结婚当天逃婚不嫁了,准备好的酒席新娘不见了,当天娘家人提出退婚,这是何等尴尬,而这事就是发生在我们村子,并且当事人还是我们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同学,所以说,人生都是因缘匹配,不要攀缘,富家女找个穷小子,灰姑娘嫁给高富帅霸道总裁这种电视剧里才有的童话,在现实里不可能存在,所以这种完美剧情才会在荧幕不断上演,但是将其用到生活中,就是一场闹剧而已。
前不久年底,我们村子*支部换届选举,很多人还有父母让我去做这届村里*支部书记,一个好端端大学生就在家带娃,真实浪费社会资源,大家都可叹我白读大学,对我自动放弃这个机会感到不解,大家争破头抢着做还不够格,而我还自动放弃,我家人说,开会混日子,一年有四万多不也挺好吗?而我不喜欢为钱为难自己做我不愿意感觉浪费生命的事,一时之间我在村里人当中被当成一个傻子,我这个不喜欢争而选择放弃的人成了村子名副其实的傻瓜,究其原因是因为我放弃了一个大家都认为是成功的机会。
我特别清楚自己的性格和品性,我只想活的比较像自己那么回事,我不喜欢开无聊的会议,这无疑是浪费了我生命中宝贵学习和创作时间,像我这样一个自由散漫的人,如果我听父母的话去做这些工作三年以后考个公务员,无论做到那个级别,我每天都会觉得自己在穿了一双并不适合自己脚的鞋。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青少年这么多抑郁和焦虑?就是因为人生这种错配。大多数人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出发去选择专业、去找工作,而是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走别人的路,让自己说去吧这种随大流的人生之路,导致人生的平庸以及生命自身成长价值的驱动力不足,从而出现很多问题,因为大多数人选择的路在他们眼里意味着安全感,所以大家挤破头一窝蜂的去竞争同一个职位。
所以说我们的教育某种程度上不是去鼓励年轻人发现真正的自我,而是让他们逃避自我。从独特的自我中选择逃向平均的他者,个性逃向所谓的潮流,从冒险逃向所谓的安全。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件事,你去问家长为什么给孩子报兴趣班?原因大多数就是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报了那个兴趣培训班”,我周围那些为自己孩子报班学习的家长都会和我这么说,隔壁家孩子学了钢琴或者舞蹈,我也把我们家送去,免得自己孩子落后,结果钱交了,孩子不爱去学了,每天因为送孩子上辅导班而生气和孩子吵架。
如果你在去问一下那些即将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答案很多就是因为“好找工作”,我曾经因为会计好就业,家人非得我去学个会计,大学期间我会计各门功课成绩基本接近满分,我成功拿了很多学校荣誉,但是我并没觉得多么有意义,后面毕业做这类型专业相关工作,感觉很不适应,还是辞职不做了。
在去问职场人为什么干这个工作?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份工作“稳定、收入高、让父母放心”。哪怕你不想做换一个工作,也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个新的工作,而是因为你太讨厌上一个工作了。所以,导致一个人的人生就是无穷无尽地逃跑不断循环下去。我大学毕业以后就业路程中频繁换工作就是掉入这种恶性循环,以致于导致自己自我否定和怀疑自己压根就是没用的人,做过38份工作没有一份工作可以做持久下去,我当时简直觉得自己在迷茫和自我怀疑里掉入人生的黑洞里出不来。
后面我一直在反思自己,这种随波逐流带给我们所谓的安全感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一个人选择往人最多的地方扎,怎么可能获取安全?那肯定面对的是踩踏式的竞争。我曾看过一本书,是硅谷的投资家彼得·蒂尔写过一本书,《从0到1》,就是说这个投资原理,一个人如果想要从竞争中胜出,你要做1,不要去做。你去做,肯定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因为你前面已经有人了。
那些所谓不幸之人都有一个其共有特性,而幸福之人各有各的幸福所在,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不幸之人都是随波逐流,走了大多数人所走的人生之路,也就意味着平庸,平庸意味着大多数人心里的安全感,而那些所谓的幸福之人往往都是另辟蹊径,走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精彩。
我是个生性热爱自由的人,但是自由与我而言并不仅仅代表着一个空间,而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每个人的自我,都是在不断探索以及试错中反复走出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一个人不可能坐在房间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就会突然顿悟,啊,我应该去干这个。没有一个人的“自我”在十几岁,二十几岁时就是一个完整的成品,因为它还不是一块美玉。我们最初找到的仅仅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你得把这个石头慢慢打磨雕刻成你自己,这才是发现自我的过程。
我真名叫李瑜瑜,我自认为我就是一块石头,但是我喜欢不断打磨自己成为一块让我自己喜欢的玉,所以我面对自己缺点,扬长避短,瑕不掩瑜这是我自我勉励的话,我很喜欢分享玉的各种饰品设计珠宝,其原因也是如此,我深爱着那块宝玉在打磨设计以后成为珠宝的独特魅力之所在,这是我朋友圈很多人看我发很多珠宝,从而也让很大一部分读者认为我是个微商,就是刷广告卖东西,其实不然,只是我看到那个珠宝那一刻,被那种美深深吸引和震撼,所以会经常性分享自己所喜爱的一切,分享自己认为美的一切是我自身的内驱力使然。
当然久而久之,也吸引了一批热爱珠宝的忠实粉丝的热爱和购买分享,这也出乎我的意料,但是也给我带来很多意外的收入,前不久有个客户看上一款本命年南红戒指,价格三千多,但是圈口多大没详细注明,我跑去问厂家,发现对方把我删除了,我瞬间不知道为什么,发了验证信息过去,对方说你最近半年里没能帮我销售出一件珠宝,少来打扰,我那一刻瞬间很鄙视那个厂家,原来我把珠宝当自己的审美用来欣赏和分享,但是在他们眼里把如此美的玉只做为谋利获取钱财的手段,这种人太过急功近利的挣钱格局在我眼里让我瞧不起了。
用他们思维模式思考,他们的人生在挣钱这条路上都是辛苦的,如果客户问问没有购买,他们就觉得客户是敌人,凭啥不买还打扰我,当时这个厂家找到我的时候,嘴巴说的比唱的好听,我一看他家珠宝确实很美,但是价格很贵,随便一个几千上万,最便宜的也是五六百一件,玉这种珠宝我觉得看机缘,也就是我说的玉缘,我分享这些珠宝,从不是拿出去卖为自己换钱这个目的,而是我被这个珠宝设计风格吸引,我很懒从不标注价格,或许我从没想过去刻意的去卖珠宝,但是久而久之一年也会卖出去很大一部分。
我直接回复厂家,你不配卖这么美的玉,而后删除这个商家,一个眼里只有钱的人那会有什么审美趣味,挣不上钱就翻脸,我并非那个商家员工,我只是觉得他们的商品图符合我的审美观,顺便在我发文的同时选择做了配图分享,但是在这种人眼里反而生出了很多怨气,我不得不说,做什么事从挣钱角度思考问题,真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所在,君子谋道不谋食,我这人觉得富贵在天,我自诩没挣钱成名的天赋,但是我有对美的感知,对生命以及人生意义的思考,知道自己此生所爱足矣。
第二,一个人要做好接受失败的勇气
既然人生是一场冒险,我们随时都是在试错中前行,那必然就会犯错,结果可能就会失败。很多人之所以不敢去试错,就是太害怕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和压力过大以及周围人的眼光和看法。
现在这个时代充满着各种成功学,但是没有“失败学”这门学科。整个社会、老师,以及家长都不停地引导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但其实成功是有实力、运气、关系、出身、情商等多重因素条件下才可能有的一种结果,不是单纯凭借一个人空有一腔热血,就能随便轻易的成功。
一个人能够做一个勇敢的失败者,总比一个懦弱的失败者要好。最后哪怕自己一事无成,我也成了一个勇敢诚实的人,这常常是我劝勉自己的话。
第三,反过来思考,何谓成功?
另一个更为可怕的“失败价值观”就是成功标准太过单一片面化。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一个人可以出人头地,挣更多的钱,当更大的官,有更多的粉丝……总之,如果你做了一个普通人,那你就是失败的代名词,这个世界上的人太害怕自己成为一个普通人。
这个互联网自媒体时代,更显得尤为明显,我在这个圈子里,那些相互点赞评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