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腾讯科技孙实
编辑|腾讯科技沈冲
北京时间3月6日,知乎正式赴美国上市,发行价9.5美元,上市当天开盘8.05美元,较发行价下跌15.3%;收盘8.5美元,较发行价下跌10.5%。以收盘价计算,知乎市值达45.51亿美元。知乎的价值是什么?此前公布的招股书显示,截至00年1月31日,知乎累计拥有内容创作者万,累计贡献3.15亿条问答内容。
对于知乎来说,内容创作者即所谓的答主,是知乎的核心资产,不遗余力地扶持、维护;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答主则显得有些神秘:他们为什么懂得这么多?我提的问题,怎么样才能被他们回答?有些人一天要在上面回答好几个问题,他们哪儿来这么多的时间?
本期《亲历》由几位知乎大V答主讲述自己的亲历经历:他们当中有医学博士,但最初玩知乎,是为了看帅气小哥哥,在知乎上发帖,也是为了晒老公,最后被老公批评了,才开始做一些医学科普;有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智能电视达人,每个月靠答题带货,最高能收入10万元;也有专职法医,喜欢在上面回答一些医学方面的问题,但是却对尸检一类的问题,特别谨慎;与此同时,知乎知名大V张佳玮也用他一贯的风格,向腾讯科技讲述了他当答主的心路历程,文末将附有腾讯科技和张佳玮的对话实录……以下是知乎大V们的真实故事:
口述人:R先生人物档案:法医,已回答超过个问题
即使专职搞创作赚的再多,也不想把法医工作辞了
早在知乎年刚亮相的时候,我就已经有所耳闻。但是因为当时是邀请制,加上自己的专业在知乎也并没有引起太多的讨论,所以上学的时候主要还是沉迷校内网、人人网。后来等年知乎彻底开放了,我就注册了,但是也就一直这么放着,实际上开始使用应该是年。
那年我刚参加工作,我非常喜欢法医这个职业,这种喜欢也让我希望让大家对我的职业能有更多的了解。毕竟法医有很强的神秘感,大家因为不了解,所以会带来一些畏惧或者错误的认识,加上我个人也有点喜欢“好为人师”,当别人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我知道,我就想去阐述自己的见解。
而且在我看来这不单纯是给别人帮忙,在这几年创作的过程中,我也会体会到它对我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包括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我创作一篇图文内容,我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成长。
我还记得年1月日的半夜,我在知乎第一次搜索“法医”,并写下了第一个回答:《关于法医的几个基本、专业问题?》。在这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我陆陆续续写下了至少51个回答,这实际肯定不止这个数,中间还有很多匿名和后来删除的。
这段时间的这些回答都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它们对我而言,更多的是让自己在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里,找到一个让自己暂时忘记时间和现实的工具而已。我也并非图什么,都是自己的认真思考。
年8月7日,我趴在进修单位的上下铺铁架床上,随手写下了我第一个爆款回答:《被害人的死状非常惨,家属非要看尸体,该怎么处理?》。
我当时体验到了当年站内非常流行的:“一觉醒来发现很多赞”、“瑟瑟发抖”、“被哪位大佬翻了牌子”,所有的提示框全部都是红红的“……”和“99+”。
这是一种高度的认可!既有针对我的专业和职业的认可,更有针对我的态度的认可。自己的价值可以在短短的有限时间内得到一种承认,尤其是这种感受是来自陌生人的时候。说真的,这种得到认可、承认、认同、赞同的感觉简直是太爽了。
我的很多回答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如果你看我创作的文章或者回答,就可以发现,我很少写那种比较短的内容,都是一些长文,这里面有大量的引用,包括文献的内容、截图等等,所以说我的一个回答有可能要写好几天,甚至一周都是有可能的。
但对于我来说,我不太想把创作内容当成一个任务。如果我要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