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ldquo你们真的没有强迫症rd
TUhjnbcbe - 2021/5/24 19:58:00


  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真正患有强迫症的人群是非常无助且痛苦的。


  知乎上有人曾描述自己得强迫症的经历,“有意识的强迫”的情况像她吃饭前必须洗满几次手,不然就不允许自己吃饭,特地跑去上厕所,就是为了以便后洗手为理由洗一次手,或者为了洗手,故意让自己沾上油渍;“有意识的反强迫”的情况像因为害怕自己吃饭时复杂困难的程序,所以选择个小时不吃不喝......


  如果你只是喜欢把物品摆放整齐,让你的行动和思维有条有理地进行,而没有类似以上的反常的症状,那么,你真的不是强迫症!

“强迫”自己向上可以有,“症”就算了


  现代人很喜欢给自己的日常行为加上“症”字,殊不知这个字一加上去,自己就变成一个病人了。虽说像“晚睡强迫症、搜索引擎依赖症、不刷朋友圈会死症......”这些也许都是调侃式的说法,但实际上,这些现象有些是“瘾”,有些则是“作”。


  很多人在知乎上提问:“晚睡强迫症该如何克服?”亲测真的很简单,戒掉手机瘾,睡前少看抖音,少刷微博...但是别再提“晚睡强迫症”了,顶多只能算“失眠”或者“你根本就不想睡,你更想刷手机”......


  不提“症”字,关于“强迫”,其实也有一些正面效应。


  李健就曾说:“童话读起来毫不费力,但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是读童话,还是要强迫自己读一些看不懂、不好读的书。强迫自己读下来,一定会有收获的。”从他身上,我们就能看到“强迫”的价值所在。


  强迫自己做一些有益于身心而自己尚未习惯的事情,让未来的自己有更多可能性,难道不比每日沉浸在网络世界里,跟风自嘲自己患有各种“症”更有意义一点吗?

关于“新词汇”,请谨慎使用


  由于网络的发达,我们经常在赋予一些词汇新时代的含义。


  印象很深刻的是,梁文道就曾说当他听到年轻人们说“脑洞大开”时觉得很恐怖。因为在他的理解里,脑洞大开是人迈入老年是才会有的生理现象。


  之前浏览到的科普文也提到:人类生来在颅骨间就有个缝隙,它们分别被称为前囟(xin)门和后囟门。这些缝隙给了婴儿头骨一定变形的能力,使他们在出生能更顺利地通过产道,出生后1-2岁时就会闭上。除此之后人脑还有一些诸如“枕骨大孔”、“颈静脉孔”、“圆孔”、“卵圆孔”等脑洞。


  这样想来,如果刚开始对“脑洞”的认知是以上的生理学内容,那么“脑洞大开”确实是很恐怖的事情。


  而除了类似“脑洞”这种被赋予新含义的词汇,还有一些就像“强迫症”这类词就会变成误用,是会有一定影响的,比如就让真正的强迫症患者缺少应该得到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你们真的没有强迫症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