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生活不在别处,在哪处症常青年的焦虑与狂欢
TUhjnbcbe - 2021/5/2 22:24:00

↑戳上图,订阅《方圆》杂志

前些日子笔者看歌手朴树唱《送别》现场失控大哭,想起了填词人弘一法师李叔同。掐指一算,今年是他辞世的76周年了,这位入世与出世都几近极致的大师,早期专攻科举,以学致世,后来钟情艺术,“以美淑世”,再到归为佛子,“以佛济儒”,实在是拥有波澜壮阔的一生。

风流才子“无端出世”,曾被人认为是“不可理喻”,更让人不解的是,遁入空门的李叔同在国难之际,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身体力行支持抗战。他说,“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众生,保卫国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爱国、救国的抱负,贯穿了李叔同的一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言,李叔同是“以出世的精神做着入世的事业”。因为在李叔同看来,佛家不讲厌世与避世,讲救世。

由此让人想起最近的流行词——“佛系青年”。笔者大概搜索了一下相关的内容,这个网络流行词指的是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的青年人: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乍一看一副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样子,但仔细想想,如此不走心的“佛系”态度,是不是对“佛”有什么误解?

于是有人开始反驳,如今时代不似李叔同所处的年月,难有机会追求那种极致庄严的人生。人们每天置身于被巨量信息刷屏的焦虑之中,时刻忙碌却没觉干成什么。所谓“佛系”,实则是一种苦涩的自嘲,表面上看似逃避,将自己缩进安全区,但其实两脚仍在底下暗暗划水。这种状态像极了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曾经描述的日本“低欲望社会”的状况,年轻人用这种无可无不可的说法平息着焦虑,对向上竞争持厌倦疲惫的态度。

在年轻人群体当中,类似“佛系”这样的表述还有,“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生无可恋”、“感觉身体被掏空”等。舆论将这类现象统称为“丧”文化。“丧”文化盛行,但另一个真相却是:HR(人力资源)们习惯性地给90后贴上“任性、不负责任”的标签,可其实在各个公司里面加班最多的也是90后们。

在《生活不在别处:年轻中国人的焦虑与狂欢》一书中,作者万千在《不想上班的“丧文化”》中写道:“这群置身‘丧’文化的年轻人其实并不是完全不想付出劳动,但是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愿意在重复、无趣的工作中消磨自己的时间。而且的确也有更多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不再只有在传统的就业岗位上爬升这一种可能。”

作为国内创立时间最早的非虚构写作平台,中国三明治从年开始就一直记录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和社会变化轨迹,他们发现,中国年轻人几乎以3到5年间隔就自我划分出一代人。这些年,中国年轻群体的最大变化,就是“混龄感”的出现,青年经常哭诉自己提早进入中年,而有的中年人则自感年轻。人们对新的生活方式不再完全感到难以理解,却也越来越容易麻醉于娱乐和消遣当中,在这当中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亚文化和小群体岛屿。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症”。有关“时代症”,三明治有个“症常青年”的栏目,里面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关键词。除了“佛系”、“不想上班”;还有“怕死”: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很早就买了保险,比如有个年轻人,买了张孟京辉的话剧票,去到那里发现要穿过一条很黑的巷子,再三考虑竟然就打车回家了;“给宠物花钱”:人们往往很舍得给宠物花钱,自己却哭穷。据说十一*金周期间的“宠物旅馆”,一个晚上的留宿费就要元;“花时间研究打折卡券”:热衷于在大众点评点赞获礼品,通过积分换得免费的住宿和旅行,从中获取成就感……在时代大词面前,这些“症常”青年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未必是年长一些的人们能够理解的。

5年前,致力于青年文化的“青年志”研究机构曾发布了90后群体报告《90后青年:大时代里的小世界》。报告发现,相比于80后们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奋斗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90后们却从小就清楚自己所面对的这个世界的风险。比起80后的乐观,90后们更愿意看重当下,看重日常。

“日常”是一个很有趣的词,在过去几年里,“日常”也是一个“热词”。从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爆红和各种知识付费平台的兴起,到手帐记录的风行,这些都在说明,日常变得越来越重要。

提到手帐,在外人看来,手帐不过是设计感更强的笔记本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对于“手帐圈”内的使用者而言,手帐和其他周边文具早已不是简单的物件,更代表着一种特别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手帐具备非常强的反思性的“符号”,“在提倡‘无纸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像旧日文人般,回归灯下的纸笔书写。在中文语境里,‘手帐’二字被重新解构——用手写的方式,将生活和思绪在纸面上安营扎‘帐’”。

“青年志”研究副总监、社会学学者梁莉长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活不在别处,在哪处症常青年的焦虑与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