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5日讯,60岁以上受访老人中,33.1%有程度较高的抑郁症状;65岁以上受访老人中,农村老人比城市老人抑郁风险更高……近期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老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相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受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农村和偏远地区老人甚至对抑郁没有概念。
给老年人体检
多年来参与基线调查的CHARLS项目执行部主任岳也,在接受北京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身体健康隐患,子女的疏远,社交活动稀少,保险的差异等,都造成了老人尤其农村老人的心理状态堪忧。
过半老人自报健康“一般”
CHARLS项目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与北京大学团委共同执行的大型跨学科调查项目。CHALRS全国基线调查于年开展,每两年追踪一次,调查结束一年后,数据对学术界免费公开。CHARLS曾于年、年、年和年分别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个县、个社区(村)开展调查访问,至年全国追访时,其样本已覆盖总计1.24万户家庭中的2.3万名受访者。
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人自报健康“一般”的占53.7%,“不好”有19.5%,“好”有12%,“很好”有9.6%,“很不好”有5.2%。78.9%的60岁以上老人自报有医生诊断的慢性病。而且,老人健康状况在农村和偏远地区更加不容乐观。
岳也在偏远山区调查时发现,很多老人会反应有身体疼痛,而这些老人能获得的医疗保障很少。“我们的调查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涵盖城市、乡村、偏远山区,老人们所能得到的医疗保障差别很大,经济落后地区保障明显较少。”
每次去山区调查,岳也和团队成员都要翻山越岭,“有时候公交车一天就一趟,下了公交车要坐摩托车,然后再走山路,老人们想出山区,同样不容易”。山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人们还要为生计发愁,“经常看见老人们,佝偻着还要去晒萝卜干,就为了卖几块钱”。
基本的医疗保障都较为落后,心理治疗就更无从谈起。“山区老人识字率不高,我们说‘抑郁’,他们并不理解。甚至,我们问‘您对明天充满希望吗’,也有老人不理解。但是,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状态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