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的兰学立主任关于病理生理10大公式的临床应用。收益良多,总结如下,供各位同道参考学习。虽然是学校已经学过的东西,但是在临床上滚爬多年,仍觉惊艳。
思考
维系生命的三个必要条件——
氧供、代谢废物排出、完整的组织结构。
低氧血症鉴别诊断——公式1、2、3、4
(一)公式1——“去肺泡看一看”
1.肺泡氧分压:PAO2=FiO2×(PB-47)-PACO2/0.8;
注:FiO2:吸入氧浓度;PB:大气压;PACO2:近似PaCO2;47:水蒸气压力;0.8:呼吸商。
2.临床意义
可进一步求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A-aO2=PAO2-PaO2。
(1)PA-aO2反映肺脏的换气功能;
(2)正常青年人PA-aO2的正常值为15~2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不超过30mmHg。
(二)公式2——“人生的第一次穿越”
1.Fick气体跨膜弥散定律:弥散率=(压力梯度×面积)/跨膜厚度。
2.临床意义
肺脏换气功能影响因素:
(1)弥散率下降;
(2)V/Q失调(正常情况:全肺V/Q=0.8,上肺V/Q>0.8,下肺V/Q<0.8);
(3)动静脉分流
①肺内分流:肺动静脉瘘、肺毛细血管扩张、ARDS等;
②心内分流: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发生右向左分流。
3.临床应用
(1)肺内分流试验;
分流量=PA-aO2×0./[PA-aO2×0.+(3.5~5)]。
(2)简易推算法。
①PAO2=FiO2×(PB-47)-PACO2/0.8;
②氧分压每下降mmHg,分流量增加5%;
③人生理情况下分流量不超过10%。
(三)公式3——“搭便车”
1.氧输送
DO2=心排血量×(血红蛋白×含氧量%)。
2.临床意义
与组织供氧相关——当患者呼吸困难而动脉氧分压正常时,需考虑血红蛋白(数量、携氧能力)的异常。
(四)公式4——“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公式
(1)PaCO2=CO2生成量-分钟通气量;
(2)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潮气量(1-死腔通气%)。
2.临床意义
(1)PaCO2反应肺通气功能;
(2)PaCO2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阻力增加(包括气道粘性阻力、弹性阻力);
②动力不足(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肌、外周神经疾病);
③死腔通气(如COPD)。
(五)低氧血症原因的初步判断
1.第一步:看PaO2→如果降低,明确低氧血症;
2.第二步:看PaCO2→
①如果高度升高→通气功能障碍(也可能代碱代偿所致);
②如果降低→换气功能障碍(也可能代酸代偿);
3.第三步:看PA-aO2→如果升高,则有换气障碍;
4.第四步:如存在换气障碍,则吸纯氧20分钟后复查血气,并计算分流量→如分流量>10%,则存在病理分流;否则存在V/Q失调或弥散障碍。
tobecontinu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