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穿过山和大海,带你寻找专属滇池边的住假生
TUhjnbcbe - 2020/11/26 11:53:00
滇池府

海伦堡×佳兆业

"

你是否也和我一样?

在来不及拥抱晨曦里开始

在囫囵吞咽的早餐里开始

阳光与我无关,雨露也激起不了内心波澜穿梭在办公室与家的单线路途上

开启与电脑手机厮守的忙碌

连深呼吸都混杂着沥青的焦涩味

片刻合上电脑,偶尔也会期许清晨的松露、盛夏的晚风、初秋的凉爽

都能与我产生关联

不再拖着疲惫的眼神看见星空

穿越钢筋水泥的城市,随心潜入一方水土

"

◎示意图

PART

ONE

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在作品《失去山林的孩子》中第一次描述了“大自然缺失症”:人们整日呆在室内,盯着电脑、电视、手机屏幕,很少到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的山野活动;他们精通电脑游戏中如何格斗翻墙,现实中却连爬个楼梯都气喘吁吁;他们耳听世界各地的流行音乐,却从未留心过小鸟清脆的歌声、风儿穿过丛林的声音;他们深处一个拥挤而热闹的人群,却对身边的人很难产生爱与信任。

◎示意图

城市里的钢铁丛林让人喘不动气,高楼大厦之间的距离仿佛近在咫尺,高密度的楼宇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汽车尾气的汇聚,总会给人一种狭窄的逼仄感。

我们都向往城市的便利和高效,每天在写字楼里披荆斩棘。可对都市人来说,「家」应该是卸下铠甲、放松身心的自留地。

PART

TWO

时代变迁,我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悄无声息地在变化,唯独山水情怀从未改变,甚至渴望脱离钢筋水泥,栖居山水之间。

在现代繁华的都市里,快节奏和巨大的压力是生活的一日三餐。人们总是停不下匆忙的脚步,为了生活以及那颗不甘平庸的心在城市中放逐自我,在这未知的旅途中,又憧憬着另一种生活。所以闲暇时分,人们更乐意踏上另一片净土,释放自我。日复一日,然而却仅此而已。

◎示意图

生存还是生活?

从昆明出走向南,依山傍水之余,另有一番车水马龙景象,出则繁华,入则静谧。寻遍春城,滇池是生存与生活的共同选择。在按部就班的日常里时常抽身,一路向南,看猩红的汽车尾灯渐渐变少,盎然绿意慢慢围合过来,心胸逐渐被打开,鼻腔里一阵阵树木水汽的芬芳不断替换掉已经被尘霾挤占的空气。看见水天相接的大片澄蓝色慢慢浮现在眼前,看着清新的自然气息不断敞开怀抱,这是每个昆明人心中难以抹去的自然体验记忆。

◎示意图

PART

THREE

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与24°*金纬度线一同构造了这片凝结昆明人居想象的山海。四季流转,风物长盛,滇池不仅是可以远观的风景,也是浓缩生活理想的境界。

于热爱山海的人而言,追随文人墨客奔赴山野,从博大广袤的天地自然间获取生活的营养,是永不磨灭的生活志向,这种流传已久的活法自古就启迪着人们不断拓宽生活的边界,并深深根植在人的内心深处。然而现实是心怀山海的人,大多囿于混凝土的丛林中难寻出口。

◎示意图

现代社会将我们锻造成有思想的机械,只把那一团鲜活的生活理想深深隐藏。我们有反抗现实的深切渴望,但却无法坦然像闲云野鹤一般随波逐流。我们想逃离都市,但只是逃避一会儿;我们想居在山海,却仍留恋繁华。这种矛盾的想法本身并不是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所能解决的。

这种二者兼得的生活构想,正是滇池府所坚守的情怀。“住假”生活理念,既是居住,也是度假,取决于居者如何赋予生活定义。从远方匆匆赶来,这里是停留的地方;从自然再回归都市,这里是生活的后盾,如此妥帖的山海之境,是给现代人定制的生活答案。

◎示意图

偶尔来,或一直在。住假生活深研当代都市人内心动静有度的需求,与繁华拥挤保持距离,又独占一块自然资源,将生活该有的模样都规划得恰到好处。生活,在这里可以是出逃,也可以是回归。

建面约-㎡宽境洋房建面约-㎡山海合院营销中心现已面世

诚意登记中山海-

1
查看完整版本: 穿过山和大海,带你寻找专属滇池边的住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