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聊到了开创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但是因为晚年乾隆帝的怠政,所以乾隆皇帝的评价一直存在很多争议,这次我们来聊聊这位名副其实的千古帝王:康熙皇帝。
01少年天子
康熙皇帝刚出生的时候就深得顺治皇帝的喜爱,从五岁开始就教康熙读书识字,康熙也确实没有辜负顺治帝的期望,从小就展现了他勤奋好学的天分,那怕到晚年也常常读书到深夜,史书也记载过:“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突然辞世,年仅六岁的康熙以遗诏的方式被册封为皇太子,同年正月初九继位登基,改为康熙元年。顺治帝临终指派苏克萨哈、索尼、鳌拜、遏必隆四人辅助康熙处理政务
青年康熙朝服像02削平三藩
康熙掌权初期,平南王尚可喜引发了关于撤藩的激烈争论,康熙帝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下旨撤藩。康熙十二年七月,吴三桂假意上奏康熙请求撤藩,短短四个月之后吴三桂便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连同多个地方官员起兵谋反,一时间丢失六省,大清帝国摇摇欲坠。
康熙帝临危不惧,采取孤立吴三桂的政策,分化敌军逐一击破。在此方针之下,康熙帝还与顺治帝截然不同,他选择重用汉臣,利用汉臣的优势攻敌之短。王辅臣、耿精忠、尚之信先后兵败投降,吴三桂居于湖南已是孤木独枝,兵败之势已成定局。康熙二十年,昆明被清军攻破,吴三桂此刻早已病死,他的孙子吴世璠被迫自杀,三藩至此宣布彻底平定。
平定三番之乱03收复台湾
三藩初定康熙终日又为台湾问题忧烦,但千载难逢的机会转眼就来。康熙二十年,郑经离世,台湾不再牢不可破,内部发生政变,年少的郑克塽上任延平王。与此同时康熙重用汉臣姚启圣,姚启圣则向康熙推荐了赫赫有名的“海霹雳”施琅。
施琅原是郑成功的得力干将,但是因为和郑成功的部下发生争执,导致他的家人全被郑成功杀害,施琅这才毅然决然的归顺清廷。康熙也不计前嫌,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执行收复台湾的重任。施琅也不负所望,康熙二十二年台湾正式收复,康熙还根据台湾的特殊情况制定对应的政策,加强了台湾的管理问题,台湾的经济问题也迅速得到回转。
施琅04驱逐沙俄
从清兵进了山海关开始,沙俄军队就多次袭扰黑龙江地区,无恶不作。台湾收复的同年,康熙严令要求沙俄军队退出大清领土,然而嚣张的沙俄军队始终不为所动,反而变本加厉的实施他们的恶行,康熙二十四年,康熙派彭春奔赴爱珲收复雅克萨城,攻克之后班师回朝,留派兵力驻守。
年近四十的康熙同年秋,沙俄远征军贼心不改,再次攻取雅克萨城,这一举动彻底触怒康熙,他下令出兵围困雅克萨城,面对兵临城下的清军沙俄将领根本不为所动,反而负隅顽抗,康熙知道沙俄军队不会轻易投降,便下令一直围困雅克萨城,等到他们弹尽粮绝之时在一举将其击溃,最后沙俄军队被围杀的只剩66人,俄国这才投降,与大清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雅克萨之战05北征塞外
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统领的准噶尔草原发展的日益强盛,噶尔丹带兵奔赴喀尔喀草原发动战争,康熙帝下旨让噶尔丹领兵回归,但是他对康熙帝的旨意置之不理,反而更加的猖狂。康熙帝当即下旨派兵北上迎敌,在乌兰布通、昭莫多击退了准噶尔的主力军队,已是孤家寡人的噶尔丹依旧不投降,最后众叛亲离的噶尔丹孤独死去,喀尔喀地区这才正式归入大清领土。
噶尔丹06经济文化
在这些辉煌的政绩之外,康熙帝还非常注重经济文化以及外交方面的发展。
在经济上:减免各地赋税,与民生息,把土地全权交给老百姓自己耕种,康熙规定垦荒可在六年内免税,之后改为十年后再征税,这样宽大的政策极大的刺激了老百姓的耕种积极性。不单如此,康熙帝还致力于修治漕运来解决黄河泛滥成灾所带来的危难。
康熙在文化方面:康熙推崇礼教,自幼康熙也对儒家思想非常感兴趣,他提出以儒家学说作为治国之本。康熙还对西方的文化充满浓厚兴趣,结合西方的绘制地图的先进方法绘制了当时最为详细的《康熙皇舆全览图》。
在外交方面:康熙废除了“迁海令”,随之颁布了更为合理的“展海令”,加快了台湾的经济发展,清廷也因此受益良多。对朝鲜、欧洲、俄国、日本、中亚与西亚均发布了相对的政策,为康乾盛世打造了一个稳定的局面。
晚年的康熙总结:不得不说康熙皇帝确实是一个英明的帝王,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广为流传的“康乾盛世”是在他的领导下才奠定了基础,创下的丰功伟绩哪怕到今天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不过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康熙皇帝在我心中确确实实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