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总有这样一群人,她们从小家境优渥、衣食无忧,她们一直出类拔萃、光彩夺目,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显然,马思纯就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她的小姨是蒋雯丽,姨夫是著名导演顾长卫,妈妈更是圈内的资深经纪人,马思纯可谓出道即巅峰。
年,她因出演《左耳》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年,她直接凭借《七月与安生》拿到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更是曾经连续三年入选福布斯中国名人榜。
然而从那以后,马思纯片约开始减少,体重直线上升,这样的她也迅速遭到了网友的诟病。
他们扒出她各种各样的赘肉照,肆无忌惮地嘲讽她的体重。
他们说:“作为一个女演员,连最基本的身材管理都做不好。”
他们批判她饰演的抑郁症患者一点都不像,纯粹是在消费抑郁症。
可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没有人知道,短片中那个人前拼命假笑伪装自己,人后却面无表情,宛如一具行尸走肉的抑郁症患者其实就是马思纯自己。
1
七月并不安生
在去年的综艺中,马思纯自述自己得了抑郁症时的状态:
身体变得很僵硬,然后腿会很软,就我从床走到房门口我都走不过去,我就很无助的那种感觉,不停喘气。
十几年来,她从没睡过一个好觉,经常半夜一两个小时就要醒一次,因为生病,她曾经3天瘦了7斤。
于是她只能靠药物控制情绪,然而药物的副作用大到让她3天胖了8斤。
她一直在病痛中挣扎,无助又绝望,和别人交流时,眼神中也满是恍惚和躲闪。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她明明家庭生活幸福,事业有成,却从骨子里透露出的全是自卑和缺失的安全感?
其实马思纯和七月很像,文静、乖巧、小家碧玉,是永远的优等生。
她们都活在象牙塔中,满足着别人的期待,人生的所有事都是在正式的轨道上按部就班,从未过线。
可马思纯又不是七月,因为七月的内心住着一个叛逆的安生。
她可以为了喜欢的男孩子和闺蜜大吵一架;
她敢于突破按部就班的人生,义无反顾地开始新的旅程;
她甚至能飞蛾扑火,为爱而死。
但马思纯不能,她说自己比七月要怂一些,看上去胆子不大,事实上胆子也不大。
是的,现实生活中的马思纯是一个“乖乖女”,甚至是带着“讨好型人格”的乖乖女。
从小,家里的长辈就教育她要听话,要懂事,要看别人怎样怎样,不能自我。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马思纯,敏感又压抑,她太在乎别人的目光,甚至会为了别人的需求而忽视自己。
她说:“我以前做什么事都会怕别人生气,怕别人难过,怕别人不喜欢我。”
甚至在高速公路上怕司机师傅会麻烦,就憋着不上厕所。
她永远都在让自己扮演一个乖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总是做到尽善尽美。
她任何事情都会以别人为中心,她的世界里甚至没有“自我”二字。
然而即便她已经如此地压抑自己,还是在年少时遭受了校园霸凌。
那个女生,嘲笑她胖,往她的可乐里放粉笔灰和抹布水,只是因为她看起来好欺负。
她哭着跟父母讲述自己被欺凌的事情,可是父母的回答再一次让她坠入深渊:“不要去理会,你要努力地去证明,你过得比她好,无视她。”
可是怎么能不在乎呢?
明明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却无端承受别人的欺辱,可她没有办法,父母的态度让这个孩子只能选择一味地退缩和软弱。
她如此小心翼翼地活着,她说自己是会生气的,可是她永远都不生气。
长大后接戏,她总是会接一些跟自己很不一样的角色,因为只有在戏里她才能够叛逆,能够放肆,能够热情,只有那样,她才能弥补充满了遗憾的青春。
好在现在的马思纯慢慢放下了束缚,也敢于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观众,她学会了自黑,甚至敢于在《吐槽大会》上调侃曾经的感情:“现在我脑子有了,但恋爱没了。但是我不后悔,至少我不卑微。”
她渐渐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健康,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也开始学着治愈自己,治愈那些年少时的痛。
可是被治愈的马思纯只有一个,这个世界上依然有着千千万万的“马思纯们”,
她们因为原生家庭的“懂事型”教育而身陷其中无法自拔,她们逆来顺受,她们乖巧听话,她们用尽一生也无法摆脱那个讨好别人的自己。
2
懂事的孩子并不快乐
在知乎上有一个高达个回答的问题: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不快乐”。
而这些不快乐看得让人心疼:
后来,我慢慢发现,我这种善解人意的背后,更多的是自卑,我怕对方不高兴,所以我从不提出自己的需求,哪怕我自己不开心一点,也不能惹别人不开心。
大人的话我会牢牢记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慢慢习惯了他们给我的空头支票,也习惯了自己说的话会被转身忘却,好像诚然接受了自己生来就“不值得被宠爱”的事实。
低自尊,是那些没有在爱的氛围下长大却偏偏懂事的孩子永远的缺口。
这些懂事的孩子,他们总是习惯去迎合他人的意愿,满足别人的需求,但是即便换取了别人的赞美和肯定,他们的内心依旧是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于是,他们更加努力地去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极力掩藏自己的小情绪,可怕的是,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懂事当成了“理所当然”,也从未认真地体会过孩子内心世界的崩溃。
高分日剧《风平浪静的闲暇》中的女主角大岛凪就是这样一个懂事的女生。
公司的宣传手册信息发布有误,明明不是她的错,但是看到同事的眼神后,她立刻站出来将错误揽到自己身上。
明明不喜欢和同事聚餐,但是依然为了融入集体,只能佯装高兴地和大家一起吃下午茶。
拍照的时候哪怕眼睛眯着一点也不漂亮,但在同事要发朋友圈的时候她依然微笑着没有任何异议。
可即便这样曲意逢迎,她也从未得到别人的认可,就连男友都在背后讲她的坏话。
她为什么会这样唯唯诺诺?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在一个充满了压迫的家庭中长大。
她的父亲是个赌鬼,欠下一屁股债后就丢下她们母女跑路了。
而大岛凪的妈妈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她明知女儿有密集恐惧症,害怕吃棒状的玉米,但她依然逼着女儿装作很开心地吃;
大岛凪天生是自来卷,可却被妈妈评价为“丢人的头发”,就算许久未见的母女俩打电话问候,妈妈的第一句话也是问她:“你有踏踏实实做人吗?不会顶着一头丢人的头发在生活吧?”
在这样丝毫感受不到爱意的家庭中长大,讨好对大岛凪来说变成了一种本能。
父母不是给予她温暖的人,而是将她拖入深渊控制她放弃本心的恶魔。
家也不再是温暖的港湾,那是一个将她囚禁在黑暗中无法自拔的牢笼。
很多人都说在这部剧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让多少孩子一直隐藏着真实的自己,说着一些违心的场面话,到最后,她们甚至无法分清,那个懂事的身体里又有多少的真心实意?
3
我的孩子,你不必乖
马伊琍曾经开直播当着57万粉丝的面说了一件自己非常后悔的秘密:“我最后悔的事,就是把女儿养得太懂事。”
马伊琍曾经一直是位“虎妈”,对大女儿爱马非常严厉,导致女儿从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幼儿园的同学一起玩过家家,明明爱马想要扮演妈妈的角色,但是别的孩子一直逼迫爱马当宝宝,她也只能唯唯诺诺地答应。
马伊琍知道以后,犹如当头一棒,她想起女儿之前经常为了让自己满意而小心翼翼的样子,她终于开始自省。
后来为了改变这样懂事的爱马,她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和女儿沟通疏导,才终于让爱马说出了那句“我不愿意”。
作为一名母亲,她也终于明白:
对孩子不要采用太过严厉的教育,哪怕一遍遍讲道理,也不要压迫他们,否则会让孩子容易屈服于其他人霸道的言论或行为。
要让孩子学会说“不愿意”,让孩子学会拒绝,如果孩子不喜欢,那就一定要让他表达出来。
是啊,大人们总是想要一个懂事的孩子,可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只是没有迎合大人的节奏,但是为什么每个人不能有自己的节奏呢?
小说《无声告白》中说: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真正的自己应该是有自我,有感情的,而不是被别人的喜好塑造,被市场的标准标价,被打磨成像商品一样千篇一律的无趣样子。
愿所有的家长都能告诉孩子:“真正能够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故意讨好的样子。”
也愿所有的家长都能教会孩子坚定、自信,给他们说“不”的勇气,告诉他们:“做我的孩子,不必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