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以往案例的观察,大多数陷入抑郁情绪的人只有这两种人:
第一种:精神丰富,生活贫乏的人
第二种:精神丰富,不愁吃喝的人
我们所说的抑郁情绪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我们今天不讨论已经是疾病的抑郁症状态。
为什么这两种人最容易陷入抑郁情绪当中呢?
非常贫乏的人,精神丰富会导致内耗,内耗到一定程度就会摆烂。
这样的人感觉自己的人生没什么希望了,再努力也不及人家出生,一想到自己有这么多想法,但生活却一地鸡毛,就感觉人生无趣,所以这样的人容易闲,闲的时间都用来内耗。
不愁吃喝的人,精神丰富会导致空虚,空虚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种无意义感。
高不成低不就,虽然不愁吃喝,但自己想要的,想求的都没有,所以还是会有失望感,不知道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这样的人也容易闲,闲的时间都用来无病呻吟。
闲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真的是一种“病”。
而这两种人是最容易没目标,且闲的人。
这个世界最不用搞明白的就是:死亡和空虚。
普通人不要试图去研究这两样东西,一旦开始研究,你就再也无法好好享受生活了。
这也是为什么普世价值上来讲,外向的性格比内向的性格更好一些,因为外向的性格是向外求的,是闲不住的,而内向的性格,是喜欢向内求的,喜欢独处和安静。而静就需要有定力,定不住就容易跑偏了,思虑变多,内耗变多。
现在创业的人累,打工的也累,忙里偷来闲是享受,空虚的闲就是受罪了。
我有个朋友这几年拼命赚钱,赚了挺多钱后终于想休息一下了,请了半个月的假,刚开始还很享受,但没过一周呢,就开始说闲的累挺,感觉还不如工作带来的充实感舒服。
一闲下来东想西想的,反倒给自己想郁闷了,刷手机翻来覆去的就那些东西,感觉刷的都要吐了。
我说你可以做做运动,自己做做饭,出去和朋友聚聚会,好好享受一下生活呀!
她说想是这样想的,但是就是一直懒得做,感觉自己工作时都没这么大的惰性。
老话说的好: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老年经不得逆境。
人到中年还没有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其实是很悲哀的。
中年本该是经历过世事,也做过许多尝试,终于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的年纪。
如果中年开始闲下来,并且不是真正的享受这种闲,而是迷茫、空虚,这是很可怕的。
闲本该是对生命的一种修复,但如果你没能好好享受这个闲,那最好还是让自己忙碌起来,怕是久了要闲出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