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韩信是刘邦麾下大将,为何固陵之战时,韩信
TUhjnbcbe - 2025/6/13 16:41:00

前言

项羽很孤独,这孤独很具体,那就是身边无能人,周围没地盘。魏、燕、齐都归了刘邦,人就更别提了,范増死了英布叛了韩信又不念旧情,目前的状态好比皇帝的自称:寡人。风起时,项羽眼望广武山,一种悲壮的情绪油然而生。他一度认为自己很牛,现在却越来越像一只蜗牛。他感到举步维艰,未来的路崎岖泥泞,狭窄难行,他惟一的出路,就是与刘邦正面交锋,硬碰硬这点自信他还是有的,他的军事实力还在,他的将士依然凶猛,他相信,还有机会战胜刘邦。

刘邦项羽讲和

然而,刘邦行事总是出乎他的意料。就在他心里写血书誓与刘邦死磕到底时,刘邦却派了一个使者来求和。使者名唤陆贾,楚国人士,栖身刘邦帐下,担任幕僚。此人口才、学识不在郦食其之下,且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武能定乾坤,文能安天下。闲暇之余,他极爱显摆,常和刘邦谈论《诗经》、《尚书》。刘邦哪吃这套,都是男人,上炕认识娘们儿,下炕认识鞋,至于天下,那是骑马打仗得来的,诗书有毛用!陆贾也不争,写了几篇论文给刘邦看,论文的内容是论述国家兴亡的征兆和原因。刘邦看罢,赞不绝口。想不到此人能说会道,还能码字,真行,那就专门搞外交吧。

从此,陆贾常出使各个诸侯国。此番来到楚国,与项羽求和,也是奉刘邦之命当然,和谈只是缓兵之计,援军未到,真在广武开战,刘邦自知不敌于是想到求和。说是求和,实际上又是拿项羽开涮。他相信,凭陆贾的言谈,定能把项羽涮傻了。然而,这一次刘邦失算了。陆贾来到楚国,刚说出“求和”二字,就听项羽哇呀呀一声吼。陆贾吓坏了,忙道,咱有事儿说事儿,您别怒。说个屁!项羽不由分说,就把陆贾轰走了。项羽这是要死啊,刘邦想,不成,这厮猛得很,一贯吃软不吃硬,我还得派人再去求和。

过了几日,刘邦又派了个叫侯公的人去。此时,楚军粮草已快尽了军心日渐渙散。项羽虽不甘心,但也无法,只好答应和谈。和谈十分顺利,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从今往后,楚汉双方,像世上的所有人类一样,以相互温暖为追求,以互不伤害为底线。当然,这不过是妄想照进现实。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很多时候,既不能相互温暖,也不会互不伤害。

救出刘太公和吕雉

和平共处,自扫门前雪,就已经功德无量了刘邦深知和平只是暂时,因此在和谈前,他还加了一个条件,就是要求项羽释放自己父亲刘太公和老婆吕雉。理由很充分,怕项羽万一哪天不高兴,又把人给煲汤了。要说这要求不过分,可项羽怒了,认为刘邦得寸进尺。幸得侯公好说歹说,胡诌了一通什么项王仁义,刘邦将感恩戴德,天下人心也将归于项王之类捧臭脚的话。项羽这才答应了刘邦的附加条款。在楚营待了三年的吕雉,终于回到刘邦身边。三年不见,吕雉老了许多,刘邦也老了许多。刘邦不光老,且满身是伤。吕雉数了数,重伤十二处,小伤很多处,尤其是胸口的箭伤,尚未痊愈,每逢雨天,一抽一抽的疼。吕雉且喜且悲,喜的是终与丈夫孩子团聚;悲的是刘邦遍体伤。

相比之下,自己这些年好过多了,虽为人质,却毫发未伤,尽管上次差点儿被项羽煲了汤,但终归有惊无险。而刘邦这些年南征北战,寝食难安,实在辛苦。对于ー个男人,最凉的日子,莫过于锅里没饭菜,床上没女人。吕雉想,如今好了,我回来了,你两样都有了。可惜吕雉只想对了一半,刘邦行军打仗,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可是在床上,他一直不缺女人。他不等吕雉悲喜交加的情绪宣泄完,就牵出大群美女,展览给她看。薄夫人、赵子儿、管夫人、唐山夫人,乃魏王府擒来的二手货,肤白貌美气质佳,个个都是孩儿他妈。吕雉看着眼前这一群姹紫嫣红的“邦女郎”,情绪更为复杂。

殊不知,更痛苦的还在后面,刘邦最后向她隆重推出了戚夫人。戚夫人十八岁上下,嫩脸映桃红,肌肤似玉白,眉目中悄悄含着情也不知这情因何而生,从何而来往何处去,只像水一般流溢在黑白分明的眸子里。戚氏向吕雉施了礼,一扭身,径直扑到刘邦怀中,两只手臂环绕刘邦脖颈作撒娇状。须臾,她松了手,玉指一拈,拈起盘中的一颗话梅,当众往刘邦嘴里送。刘邦很尴尬,吐了话梅道:太酸。是够酸的,戚氏的举动很酸,吕雉的心里更酸,这酸味赛过老陈醋,在胸腔里发酵,生了霉,长了疮,溃烂了,很痒很疼,用手挠挠不到,终成一片妒火,一日烧,两日烧,天天烧,烧得她不忍对镜梳妆。

铜镜中的她,皮肤无光,眼袋低垂,发丝干枯,憔悴得像一包烤玉米,再看身段,不该塌陷的都塌陷了,不该松弛的都松弛了。而成氏正值青春,前挺后翘,十分婀娜,尤其胸前那一对婴儿的伙食团,更有一种做视群妾的气派。胸大有屁用,爽的又不是自己!吕雉拿起木梳砸向铜镜。铜镜裂开,泪在眼中奔涌,吕雉没想到,回到汉营的日子,竟比栖身楚营更难熬。白天,刘邦与她基本无话;夜间,也不和她同床共枕。闲暇之时,他只与戚氏莺歌燕舞。戚氏人美身轻舞姿也美一双彩袖飞来飞去,时而逶迤飘出,时而旋转收回,半遮面容,只露双眼,清纯勾魂,眼中透出一股掩饰不住的得意她还精通音律懂乐器。

有时,她鼓瑟,刘邦便伴随乐声欢唱。兴致来了,她还自己填词谱曲,与刘邦来个男女二重唱。刘邦老矣,他需要这样一个女人朝夕陪伴,给他温情,给他欢爱。戚氏也尽心服待,讨刘邦欢心。如此尤物,怎叫刘邦不宠爱?对戚氏,他是捏在手上怕化了,抱在怀里怕碎了;对吕,却是一天比一天冷淡。事实证明,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单单宠爱戚氏也就罢了,刘邦还宠爱戚氏所生之子刘如意。如意已满周岁,伶俐可人。名儿是刘邦亲自起的,意思就是这孩子让他称心如意。

如果说,宠爱戚氏是对吕雉的伤害,那么,宠爱其子刘如意,对吕雉来说,就是威胁了。她很快想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刘盈,他的地位,会不会被刘如意取而代之呢?倘若这种猜想变为现实,在刘邦百年之后,自己得每天毕恭毕敬地向戚氏问安,小心谨慎,察言观色,才能安然无恙地活下去。这种猜测,绝非杞人忧天和无中生有,回到汉营后,她就听说刘邦在败逃中扔孩子的事情。若非夏侯婴拼死保护,她的一双儿女早就不知去向了。她得知此事,悲怒却不能形于色,她只能告诚孩子:从今以后,这事都不能对任何人讲。吕雉想得有些远了,而刘邦只想到眼前的事。

眼下,项羽已率军回彭城,他也做好了东归关中的准备。吕雉离开楚营的那一天,楚汉官兵皆欢呼雀跃,其兴奋之情并非是欢送或喜迎,而是和平了。仗打久了,双方将士都渴望弭兵休战,回家过几天安稳日子。对于普通人,幸福很简单,一个家,一份亲情,一盘可口的饭菜。这种生活看似简单,在动乱的战争年代却不易得。楚汉和解,无疑是将士的福音。他们打好背包,哼着小曲儿,准备回家搂着老婆孩子吃火锅。项羽也是这么想的,他认为刘邦也会遵守合约,东归汉中。可是,他没想到,就在刘邦即将动身之前,张良和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别回汉中让仗再打一会儿。理由很充分,如今汉军已占据了天下大半江山,各路诸侯也已归附;楚军则相反,他们粮草殆尽,士气衰落,可谓穷途末路。

此时不灭他们更待何时,若错过这个时机,将后患无穷。刘邦心里还拧巴,咱们可是签了合同的啊。张良和陈平差点儿没把真话说出来:合同乃一纸协定而已,锁君子不锁流氓,您是什么身份您不清楚?当然,真话都赤,不能随意见人,尤其对上司,务必要讲些披着华丽外衣的话。张良就很会讲,他对刘邦说:一旦得了天下,谁还在乎曾经的合同呢?谁又敢跳出来指责您毁约呢?别犹豫了,当务之急,是约定彭越、韩信和同剿楚军。英布刘邦欣然接受这一建议,下令全军越过鸿沟,突楚军。项羽此时也离开了荥阳,骑着乌骓马,带着虞姬姑娘,走在回彭城的老路上,忽闻汉军来袭,简直气疯了。刘邦太无赖,单方面撕毁合同,连个呼都不打,这是要置我于死地啊。

刘邦项羽再次交战

如果没有放弃荥阳,他绝不怕刘邦来攻。现在,没了荥阳这个险,粮草也跟不上,仗就太难打了。他只得下令部队在固陵驻扎,迎击汉军。刘邦率大军赶到固陵,却发现彭越部队和韩信部队都没到。他眼前,只有几万讨债鬼似的楚军,个个眼冒怒火,看那架势,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剥了彭越和韩信为何没来呢?这个问题刘邦还没想明白,楚军的先锋部队已和汉军交上了火。这时的楚军将士,心头有气,他们要杀光这些说话不算数的汉军。尤其是骑兵部队,战斗力直很强悍,两三下,就把汉军前锋给吞了。

若把汉军比作一支粗壮巨大的利箭,顷刻间这支利箭的箭头就被斩掉了。除了退兵,刘邦别无他计。退也不容易,楚军的攻势极猛,不给汉军一丝喘息机会。好在周勃所率领的军团拼死抵抗,刘邦才率余部逃进了附近的阳夏城。当时的情形很混乱,一些士兵还没进城,城门就已匆匆关闭了,生怕慢一步楚军就会冲进来。没进城的土兵徒劳地砸城门,砸了半响没砸开,楚军已旋风一般拥到城下,他们只得殊死相搏,结果没有一个能逃生。杀光城外汉军后,项羽下令攻打阳夏城。阳夏城不是平原,楚军最强悍的骑兵全无用武之地。

刘邦下令全军死守不出,楚军只得靠步兵苦苦攻打,打了数日,城墙还是那堵城墙,城门还是那扇城门,刘邦还是那个刘邦,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躲,当乌龟当王八都无所谓,只要能够保全自己,楚汉和谈时,项羽尚能审时度势,此时已完全失去了理智,极度的愤怒已烧光了他的智商,让他失去了判断力。他一个劲儿嘶吼着,进攻进攻进攻!全然不管粮食已严重短缺,土兵已很久没有见过饭了。城内的刘邦,倒不愤怒,但同样心急如楚一倘若彭越、韩信的援军永远不到,阳夏城终究是保不住的。城外几万饿急了的楚军,知道城里有粮食,这一点很恐怖。夜里,城外的楚军偃旗息鼓,横七竖八、有气无力地躺在营寨里,发出饥饿的呻吟声。他们的士气显然已经不行了。

但这不耽误他们明早继续攻城,项王的意图很清楚,不攻进阳夏城,生擒刘邦,绝不退兵。在这个黑暗的时刻,刘邦也盘算着自己的明天。他想不明,彭越、韩信等人为何不来援助?早就约定好围剿项羽,难道他们都得了健忘症?今晚的睡眠,注定像天上的嫦娥一样不可追求。刘邦辗转反侧,越睡越清醒,越睡脑子越乱,索性起身,唤张良、陈平来见。片刻,张良、陈平来了,给出答案:您没和他们签合同。

共分天下

刘邦是明白人,听一句就懂了。在这个时候,他应该和韩信、彭越等人签署一份共分天下的合同。现实如此,为你卖命围攻楚军,成功后若尝不到甜头,谁愿意傻干?天下原本就一块蛋糕。过去,这块蛋糕被秦始皇独吞了,后各地起义,秦朝被推翻,这块大蛋糕就不再属于某一个人了,得好好分分。刘邦内心是不想与人共分的,转念又ー想,不就是签个合同吗?合同是个什么东西,他已经很有数了。与张良、陈平议定后,刘邦和彭越、韩信、英布等人签暑了三份合同封彭越为梁王,地盘为梁国的所有疆土;封英布为淮南王,地盘是九江以及楚地的一部分;韩信则仍为齐王,把韩国的地盘也给了他,这是作为甲方的刘邦所给予的肥肉。

吃到这块肥肉,作为乙方的彭越、韩信和英布,要干的是火速增援固陵前线。他们将分为三路大军,彭越军团,切断楚军东撤的退路;英布军团切断楚军南撤的退路,韩信军团则从临淄南下,与彭越军团形成椅角之势。如此这般,项羽已成瓮中之鉴,被几路大军合围了。倘若他不在阳夏穷追猛打,而是及时回归彭城,恐怕也不至于走到如此绝境。说来说去,这终究与他的性情有关,他生性高做,从来就瞧不起刘邦,在他看来,只要面对面交锋,刘邦肯定是一败涂地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收复彭城之战,荥阳之战,他屡次把刘邦打得落荒而逃。然而,他的一切胜利都是浮云,一贯低调的刘邦,总是迁回婉转,东蹿西跑,就这样,一点点蚕食和消耗了他的实力。

低调是低调者的暂住证,高做是高做者的曾用名。最终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可悲的是,刘邦的几路大军完成合围时,项羽还在拼命攻打阳夏城,当他得知各地的军情后,他的一腔愤怒变成了恐慌,他急忙下令全军撤退,退回楚地,退守彭城。可是,通往楚地的路,已被彭越大军切断,项羽决定另辟蹊径突围。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回楚地之路被断绝后,项羽便率军退到此地。此地乃河网地带,是通往楚地的一条捷径,河沟、岩壁无数,非常适宜建造防御工事。项羽习惯进攻,并不擅长防守。

这就好比唱惯了高音的人,被迫要唱低音,免不了有压抑和憋屈之感。实际上,防守也是徒劳的,至多是垂死挣扎。他已经落入了汉军设置的陷阱。彭越完全可以阻击楚军的突围,但他没有,相反,他让出一条道让项羽率领他最后的10万大军顺顺当当退到了垓下。项羽抵达垓下之时,刘邦、韩信、英布共计30万大军已将此地重重包围。很明显,这是一个军事阴谋。把项羽引入垓下,是汉军蓄谋已久的,这时的项羽,用围棋术语来说,就是“死子”。项羽毕竟能征善战,到了垓下,他便看清了形势。他的东面,已被英布军团封锁,北面则是彭越军团,韩信军团则与刘邦会合一处,随时可以向楚军发动进攻。通道被切断,军粮已断绝,唯一的出路就是突围。

世上原本就没有路,杀得多了就有了路。作为垓下会战总指挥的韩信,并不打算进攻,只要挡住楚军的突围就可以了,换言之,此仗不用打,最佳的方式是困死对手。这种情形,项羽不是没有经历过,他有足够的经验,巨鹿之战他就玩过破釜沉舟,那一次,同样危急,同样缺粮,但是在他果决勇猛地指挥下最终获胜。他期望历史都重演。可惜,韩信不是章邯,也不是王离。他是几百年オ出一个的军事天オ。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惶然录》中说:人类的幸运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他们自己,只有天才才被赋予成为别人的能力。韩信,便是具备了别的军事将领所不具备的能力。

结语

在项羽率领麾下强悍的骑兵团疯狂冲杀时,他并没有与之恋战。换个别的将领,也许早就陶醉在必胜的喜悦中,心理上充淸痛打落水狗的快感,从而展开对攻。韩信的厉害就在于此,他没把项羽看成一条落水狗,而将之当做一条疯狗。他像怕得狂犬病似的,且战且退。眼看自己中军的一道道防线被摧毁,他丝毫不惊慌,他泰然自若的神情似乎在说:狭路相,遭遇疯狗不用对咬,让狗先过去,这不丢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韩信是刘邦麾下大将,为何固陵之战时,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