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趣症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张大千的两大槽点造假画惹张学良鸿门宴,风
TUhjnbcbe - 2025/6/12 9:48:00

张大千

张大千毫无疑问是国画领域的一代宗师,和哥哥开宗立派继往开来,青壮年便声名鹊起,无论生前身后,都千金一画,享有盛名。

张大千的画风兼容并蓄,采纳各家所长,且整个艺术生涯中风格多变,这和他早年大量临摹千人名作并靠造假画为生有很大关系。

张大千从不忌讳自己造假经历,曾说自己是“用纸用笔的骗子”,不需要靠造假谋生时,也会为了赌一口气或者同业那里换画而造假。

张大千溪山游屐图

这份肆无忌惮,如同张大千在渔色猎艳方面的放浪形骸一样,从不自控,从不遮掩。

不过这种坦然与其说是艺术家的直白,不如说是因为自小被过分纵容养成了肆意妄为的任性。

年,张大千生于四川内江一个家道中落的耕读之家。

张氏祖籍广东省番禺,康熙年间家族中一个叫张德富的候补官吏通过奔走,谋得了四川省内江县的职。

因在当地经营得法,于是阖家迁居至四川内江,从此开枝散叶,到了清朝末年,已经是人口众多的大家庭。

不过祖上积累的家产,到了张大千父亲张忠发这代已经所剩无几,只保留着书香之家的门第还没有堕落。

这个清白门第让张忠发娶到一位秀外慧中的贤妻,那就是张大千的母亲曾友贞。

曾友贞极有绘画天赋,尤其擅长工笔花鸟。

曾友贞

婚后因为张忠发生意失败,曾友贞不得不把闺中兴趣变成谋生手段,把精巧的花鸟创作融入刺绣,卖钱贴补家用。

因为曾友贞的女红作品不但绣技精湛,花鸟构图更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非一般绣娘可比。

这份生意也成为张家兄弟姐妹艺术启蒙的开始,他们年纪很小时就帮助母亲描图打稿。

和其他人为了家用不得为之不同,张大千从小就展现出绝高的天赋和作画的热情,不但从不叫苦叫累,甚至每得机会便会加练。

一张画作,张大千最少要临摹10遍以上,将构图、用色、神韵都吃透之后才作罢。

这热情和勤奋也一直延续到他长大之后。

画家叶浅予曾说:“张大千是中国画家中最勤奋的,所拿到的古人的画作,都临过不止十遍。”

张大千的仿作

“从他身上拔一根毫毛,要变石涛就是石涛,要变八大就是八大,要变唐伯虎就是唐伯虎。”

天赋,加上勤奋,让张大千成为母亲的宠儿,非长非幼,也得到母亲的偏爱。

无论家境多么艰难,曾友贞也不肯耽误张大千的教育,甚至自己的嫁妆和张家祖传珍品都不对张大千藏私。

这份特别的宠溺和纵容,让张大千绘画之外的心性十分散漫,从不为他人着想,想做什么全都肆无忌惮。

曾友贞画作

张大千这一生唯有两大缺点,一直受到世人的吐槽,一是造假画;二是好色成性。

张大千造假画的技术其实源于他对绘画的狂热,他临摹仿制初衷本是为了学习,以临摹吸收画作精髓为己用。

但随着技艺增长,他仿画水平渐渐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开始动了其他心思。

民国初年因为很多满清皇族破产,曾经深藏于王侯之家甚至皇宫的书画精品大量流于民间。

新兴阶层、暴富之家都想搜罗这些古董书画附庸风雅、装点门面,这些人往往又缺乏足够的鉴赏能力,所以赝品书画大行其道。

张大千性喜奢侈生活,又爱渔色和游山玩水,永远缺钱,于是造假画便成了他赚快钱的好生意,造假的手段甚至惊动过张学良。

张作霖父子雄踞东北,家财万贯,张学良喜欢收集古董字画,尤其喜爱收集明末清初的大画家石涛。

民国时期,模仿第一人非张大千莫属,张学良斥巨资搜罗的石涛画作里竟然好多都是张大千造的假画。

“少帅”岂是能闷头吃哑巴亏的,但也不会对着一个靠画画讨生活的同龄人较真(当时张大千和张学良都是20几岁年轻人)。

张学良、张大千和张群

张学良只是在一次宴请书画界人士时,给张大千发了张帖子,这邀约把张大千吓得不轻,以为买假画上当的苦主设了“鸿门宴”要来算账。

可张大千也不敢不赴约,只好找来一群朋友交代后事般谋划一番,盘算如果张学良把他扣下惩罚该怎么脱身。

其实张学良并不打算大动干戈,宴席上只把他当作普通来宾对待,只是酒宴结束时向所有不太认识张大千的人介绍道:

“诸位,这位就是仿石涛画的专家,鼎鼎大名的张大千先生。在我收藏的古画中,就有不少是他的杰作。”

其实这番介绍也是绵里藏针,张学良日常接触的都是古董书画的资深大家,特别是对着他这种军阀暴发户,更是要一本正经道貌凛然。

于是张学良便特意在人前称呼张大千“仿画专家”,还揭穿他造假画骗钱,以此小惩大诫,小小警告张大千一下。

殊不知民国书画家哪个做仿画,哪怕因为家资雄厚不至于像张大千这样故意造假换钱,但对仿画一事并不会排斥。

张大千自画像

相反地,原本张大千因为资历浅年纪轻名气还不大,经张学良这一遭,反倒成了背书似的,大江南北都知道张大千仿石涛一绝。

张学良收假画成了冤大头,还给造假画的张大千做嫁衣,不过两人倒是不打不相识,就此结下了几十年的友谊。

对造假画,张大千愈发底气十足,公然放话:“这些有钱人又不懂画,卖真画给他们浪费。”

造假画骗凯子,得了钱财吃喝玩乐游山玩水,看到漂亮女人追求有底气,纳了美妾在家也养得起,张大千的人生基本就是这么过的。

张大千少年时原本与青梅竹马的表姐订婚,但两人还未成亲,表姐就得了干血症去世了。

当时张大千还在日本留学,没有见到未婚妻最后一面,原本就十分郁闷,结果第二个未婚妻也得了精神方面的疑难杂症退亲了。

连续两次姻缘不顺,让张大千一时产生了世事无常的宿命感,加上当时还不到20岁,正是会伤春悲秋的年纪,竟然打算遁入空门。

结果到了庙里,既吃不惯寺中的粗茶淡饭,又见不到养眼的美女佳人,剃度烧戒疤看起来更疼得钻心,张大千很快就后悔了。

曾正蓉

正想找个理由脱身,恰好二哥张善子找上门来告诉他又订了一门亲事,张大千平生最怕二哥和母亲,立刻顺坡下驴,跟了二哥回家娶妻。

这一段出家的经历,究其本身不过是张大千人生中的小小谈资,最大的影响,就是留下“大千”这个法号,竟然替代他的本名,名留青史。

第三个未婚妻总算平平安安娶进门来,是母亲曾友贞娘家的女孩,叫曾正蓉。

连着两个未过门的儿媳妇都身体不好,曾友贞也着实再怕娶个中看不中用的美人灯笼。

所以曾正蓉最大的优点就是性情平和、身体健康,外表平平,才情更是。

这样一个女子,之前又没感情基础,张大千婚后与她关系极其冷淡,甚至很少有夫妻生活,成亲两年,身体极好的曾正蓉都没有怀孕。

曾友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默许了儿子纳妾,张善子虽然性情严谨但也不能让弟弟“无后”,只提出纳妾须是良家女子的要求便也不管了。

张大千得到两尊“大佛”的许可,欣喜若狂,因为此时他早已有了目标,就是黄凝素。

黄凝素与曾正蓉截然不同,敢爱敢恨,主动对张大千送出秋波,她也略通书画,既可以为张大千红袖添香,也可以做张大千的模特。

张大千接她进门时,两人早已暗度陈仓有了夫妻之实,所以进门没多久就生下了孩子。

有了子嗣傍身,无论是婆婆曾友贞还是大伯张善子,都对黄凝素得了张大千专宠冷落嫡妻无话可说。

黄凝素最后给张大千生下了8个子女,其中包括张大千逃难时都带在身边的张心沛和引来徐雯波的张心瑞。

张大千

黄凝素最得宠的时候,张大千也断了外面的风流债。

精神层面觅到了一辈子的红颜知己、女画家李秋君。

李秋君与张大千相识时,张大千已纳黄凝素进门,家中妻妾明争暗斗,家宅不宁。

张大千不耐女人争锋,出来寻清静,通过自己的好友李祖韩结识了其妹李秋君。

张大千仿造的画惟妙惟肖,以假乱真,骗过不知多少有名的鉴赏大家。

张大千与李秋君

但李秋君却能将张大千仿造画一眼认出,还对仿造者的技艺赞不绝口,认为将来必成名家。

李秋君的绘画天赋也让张大千赞不绝口,认为她的画风气势瑰丽、意境脱俗,两人在艺术层面成了知音。

张大千李秋君也不是没有过厮守终生的念头,可曾正蓉是曾友贞做主明媒正娶的正妻,黄凝素则与张大千情投意合还为他生儿育女。

这一妻一妾都不是20出头的张大千能够和愿意离开的。

张大千的妻妾们

李秋君情正热时也起过与其他女人共侍一夫的念头,可冷静下来想到自己的出身和家族,还有对艺术的追求和梦想,她放弃了。

与其成为张大千的妻妾,就此沉溺于养儿育女争风吃醋的狭窄后宅,她宁可保持着与张大千的君子之交。

于是终其一生,张大千与李秋君以“八哥”“三妹”相称,没有谈婚论嫁。

张大千过继两个女儿给终生未婚的李秋君养老时,让女儿们按照李家儿孙姓名辈分排序改名,她们称呼李秋君为“继爹”而不是干妈。

红颜知己最后竟然成了兄弟手足一样的关系,也算佳话奇谈。

不过对其他女人,张大千便没有那么“柏拉图”,全是贪一晌之欢、鱼水之爱,宛如狂蜂浪蝶,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追美女。

对所有的露水情缘,张大千都挥金如土,无论原作还是仿作,卖画的钱很大一部分都拿去用在偿还风流债上。

张大千与池春红

年张大千应日本古董商江腾陶雄邀请前往朝鲜游玩,日本人安排了一个美丽的朝鲜艺妓伴游。

这位叫池春红的艺妓自小便经过精心培养,不但能歌善舞,还通书画,陪伴时更是取意奉承,虽然语言不通,也让张大千神魂颠倒。

这一趟旅途中大部分卖画所得,张大千都用于池春红从良,之后十年,张大千和池春红保持密切关系,隔着千山万水也每年相会。

于是外面都知道张大千对美女毫无抵抗力,而且出手极其大方,那些有求于他的人,往往也和这个日本商人一样投其所好。

有事相求时,常常打个“美女牌”,久而久之,张大千也知道自己从拿假画骗凯子的设套人,变成被美人计拿捏的肥羊。

有人曾经介绍倾慕他的豪门贵妇想拜师学画,张大千表示“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直截了当表示如果是美女,哪怕是有夫之妇他也会出手。

勿谓言之不预也,其实张大千是怕中了仙人跳或者戴了绿帽子的夫家不依不饶。

如果不是张善子和曾友贞对张大千纳进门的女人要求严格,黄凝素也会吃醋,张大千还不知要接进门多少女人。

张大千年过四十后,曾正蓉已经年老珠黄,黄凝素因为受不了他的花心和他离婚,年进门的三太太杨宛君此时身患疾病。

张大千与徐雯波

虽然外面一夜夫妻无数,张大千却又觉得寂寞起来,想找一位拿得出手的长期伴侣。

此时张大千的母亲和二哥都早已离世,各种“高标准严要求”自是没人监督已经作废。

可没人管之后,张大千却一改当年来者不拒,左挑右选,一直没找到满意的。

因为久久未觅得可心佳人,张大千时常闷在家里长吁短叹,一天正在画室里生闷气时,一阵少女的嬉笑声突然传了进来。

徐雯波

张大千在家作画时,没人敢喧哗打扰,他因为心情不爽更是怒从心头起,走出去刚想破口大骂,却发现发出笑声的不是家里人。

一个张大千没见过的妙龄少女听到动静转过身来,望向他的眼神有几分敬畏,但更多的是好奇和崇拜。

“父亲,这是我的同学徐雯波,也是我的好朋友呢。”黄凝的女儿张心瑞急忙解释道。

张心瑞是张大千排行第十的儿女,也曾让他过继给红颜知己李秋君做养女,在张家的子女中比较受宠,时常带朋友来家中玩。

张善子与张家“心”字辈的子女们

张心瑞知道张大千的习惯,生怕他发怒,所以赶在前面做介绍,希望父亲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不要对着友人发作。

殊不知此时张大千早就忘了生气,也没在意女儿,直直盯着明眸皓齿的佳人,和颜悦色地攀谈起来。

徐雯波喜欢画画,自然知道张大千的盛名,她原本想拜张大千为师,认真学习画画。

可张大千一见到她就有了自己的小九九,自然不肯收徒。

徐雯波与张大千自画像

原来张大千无论其他事情如何任性妄为,收徒一道却有自己的规矩。

倒不是说对徒弟的天分态度有如何高的门槛,而是张大千的画派“大风堂画派”乃是二哥张善子一手主导,包括张大千在内都得益良多。

张大千对张善子非常尊重,所以张善子去世后他每次收徒,都要徒弟先拜二哥遗像和二哥遗孀。

张大千对徐雯波一开始就有别样情思,自然不肯让她以弟子名义拜二哥二嫂,免得将来尴尬。

不过张大千答应徐雯波可以随时教导她书画的技巧,之后也时常往来教她画画,让少女十分开心,两人就此交往日渐密切。

一来二去,时间长了,便成了你情我愿的蜜恋男女,虽然年纪相差三十余岁,可也是海誓山盟不可自拔。

张大千与徐雯波

徐雯波没有父母在身边,是由姑母抚养长大,徐家姑妈万没想到来家中教侄女画画的张大画家竟然是抱着这心思,自然严词拒绝。

但徐雯波满面含泪的抱着姑妈哀求,说自己已经是张大千的人,而且有孕在身,如果不成全就是一尸两命。

徐家姑妈当然没法承担这责任,只好同意18岁的侄女嫁给张大千成了四姨太。

张大千确实没挑错人,徐雯波虽然年轻,但绝不是没用的花瓶,张大千颠沛流离的后半生全都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

张大千与徐雯波

终于得到了称心如意的“家花”,张大千也重现活力,再次踏上追求“野花”的脚步。

在中国时追求中国女人,在印度时追求印度女人,便是旅居巴西时都包养了当地的日裔女子。

徐雯波则毫无怨言的打理大师背后的一切,这期间她埋葬了夭折的女儿,放弃了还没断奶的儿子,任骨肉在风雨中凋零。

如同一株菟丝花,除了依附的大树,一切都可抛弃。

张大千与日本情人山田喜美子

成都、上海、香港、大吉岭、圣保罗、台北……徐雯波陪伴着张大千走过所有地方,终于从“四姨太”变成独一无二的“张大千夫人”。

至于丈夫出轨子女离世时,徐雯波到底怎么想,那是一个永远的迷。

外人眼中,她始终优雅妩媚,如同张大千画纸上的美丽仕女,所有活着的证明只在画家的笔下。

最终,徐雯波在张大千身边坚持到了最后,直到年张大千永远闭上了眼睛。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大千的两大槽点造假画惹张学良鸿门宴,风